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戀愛對象,其實早在他一歲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
原因在於,原生家庭以及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誘導會影響孩子成年後的擇偶選擇。
家庭治療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也就是説,童年經歷可能會影響今後的人生,而父母就是你人生中隱形的模仿對象。
比如很多人在經歷了不幸福的童年之後,發誓長大以後,不能像父母那樣性格暴躁,每天為一些瑣事而爭吵,又或者他們在心中暗暗下決心自己長大以後,不要找一個像父母這樣的人當配偶。
但事實總是出人意料,許多人成年後,很多婚姻裏親密關係會不自覺地,模仿當年自己所看到的父母婚姻時的模式,而我們本人也很難覺察,不過這一切是可以改變的。
當我們擁有了獨立的人格之後,就不能再把所有的錯都推給原生家庭了。下一次你再重複父母的錯誤或痴迷於和父母相似的人時,不妨先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想這樣做?
戀母情結又稱俄狄浦斯情結:
“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他在自己不清楚事實的情況下,傷害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並且迎娶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不管人們相信與否,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並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有一段極度依戀母親的時間。
隨着孩子的成長,這種關係開始兩極分化,一種是健康的普通的依戀關係,而另一種往往發展成為戀母情結,而戀母情結會導致一種不健康的依戀關係,兒子會對母親產生痴迷型依戀。
也就是我們生活當中討論的那種成年後,對母親依戀的“媽寶男”
“媽寶男”有以下特點:
- 任何人不許説他母親的缺點。
- 他母親説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 他不可能拒絕自己的母親。
- 他也許可能和別人發生衝突,但絕對不會和母親發生衝突。
- 如果你和他母親發生矛盾,他一定是站在他母親那邊的。
戀母情結還會導致一個成年人自我認知出現偏差,他們往往會模仿父親的氣質,並認為母親氣質才是女性,應該有的氣質。
這種刻板的印象,會讓他們很容易走向極端。會刻板的認為對母親無條件的認可,這會導致擇偶困難。因為正常的女性很難接受自己丈夫在成年後,依舊對母親產生過度依賴。
因此父母對孩子一生影響是巨大的,但是這不是決定性的影響,我們應該和父母保持好的健康的依戀關係。
這樣才能完善發展自己的人格成熟度,我們才是自己唯一的掌控者。
所以我們在尋找伴侶時先想一想:我們自己有多少喜歡受父母影響?又有多少喜歡出於自己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