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地理的格局正在逐步改變——
近日,各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陸續公佈,成都邁進“2000萬人口俱樂部”的消息刷屏,被認為是城市吸引力的體現。
人口問題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因為其代表了當地經濟與市場的規模大小,更重要的是,人口也意味着勞動力,衡量了城市的創新活力。
“當前不少企業面臨招工難的狀況,事實上,中央培育的一大批應用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已經確定了新的指向。”今日(5月27日),中國勞動學會會長、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常務副部長楊志明在第八屆中國企業家發展年會上表示,勞動力的需求,正在由數量型快速轉變為質量型,從體力型快速轉向技能型。
這也意味着,未來不僅要提升人的吸引力,城市面臨更大的挑戰是,“如何讓逐漸有限的人力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農民工返崗專車 資料圖
讓逐漸有限的人力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去年疫情,“農民工兄弟”曾一度成為城市間的競爭。
為了讓工人能快速到崗,廣東、浙江等用工大省採取了包飛機、包火車、包大巴等方式接農民工返崗,同時還有返崗補貼等優惠政策。
在楊志明看來,這是因為農民工正成為寶貴的人力資源,“全國的勞動供給,正由無限供給走向有限供給。”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新增農民工數量在2010年達到1245萬的峯值後,逐年呈下降趨勢,2020年更是較上年減少517萬人。
人力資源也使之成為城市吸引投資的“優勢”。紅星新聞注意到,剛剛邁進“2000萬人口俱樂部”的成都,其流動人口的增長中,跨省流入人口為149.36萬人,省內流動人口為696.60萬人,顯示其人力資源的優勢。
與此同時,一批農民工開始投身於快遞、送外賣、網約車服務等新興行業。
“疫情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網絡在線活動的熱潮,這也激發新生代勞動者對對技能型勞動的新鮮度。”楊志明表示,數字經濟及其延伸的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乘勢崛起帶來了機遇,此時,培育新興職業顯得更加重要,激發新生代勞動者對技術的新鮮度和對技能型勞動的快樂,“讓逐漸有限的人力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返崗的農民工在動車上揮手告別 資料圖
將人口數量的紅利轉化為技能紅利
人力資源的短缺,也倒逼企業需求的轉變——根據楊志明歸納,變化包括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能密集型發展,由人口紅利向技能紅利轉變,由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提升。
根據中國勞動學會對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中國作為技工大國,2020年技能型勞動者約有2億人,佔總量的26%,高技能人才5000萬人,佔技工總量的28%,與德國、日本等製造強國高技能人才佔50%的佔比尚有較大差距。
“目前,中國農民工在製造業從業的約有7600萬人,在建築業有5000萬人,在一般的服務業有4000萬人,在現代服務新業態的有4500萬人。”楊志明表示,加快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項企業轉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悦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