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行,我做不到”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家長不要小看了

文|秘籍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會經歷種種的磨難,承受很多挫折。不過,這些都不可怕,只要他能堅強地挺過去,就是一個成功者。可遺憾的是,有的孩子陷入了習得性無助,常常屈服於失敗,選擇了停止努力,這是非常可怕的。

閨蜜説,前兩個月,她家7歲的女兒看見樓下的小朋友學騎自行車,也嚷着要學。閨蜜就給孩子買了一輛小的自行車,鼓勵孩子認真學。但孩子剛學騎自行車的時候,沒有掌握到要領,狠狠地摔了好幾次,孩子就又氣又惱,説:“我不想學了,騎自行車不適合我”。

“我不行,我做不到”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家長不要小看了

此後,閨蜜想方設法鼓勵孩子,讓孩子再嘗試學習騎自行車,孩子都非常消極地説“我不行,我做不到”。閨蜜感嘆,只不過是小小的一次失敗,孩子就輕易地放棄了,不是好事......

“我不行,我做不到”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家長不要小看了

陷入“習得性無助”,是一種逃避失敗的行為

在大人看來,孩子很多小小的失敗,都是正常的、能夠克服的,但是孩子卻沒有信心繼續挑戰,只是向失敗低頭,還把失敗的理由歸於其他因素。孩子的這種表現,多半就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簡單地來説,就是一種對現實無何奈何、不做任何反抗的行為和心理狀態。比如,孩子學習一樣東西,但是總是失敗,孩子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便漸漸失去了信心,不再做任何努力性的嘗試。

“我不行,我做不到”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家長不要小看了

為什麼孩子會陷入“習得性無助”呢?

人生是非常無常的,很多事情的發展,並不會按照孩子的想法發展。如果孩子害怕挫折,習慣逃避,認定自己不可以,什麼都做不好,對他的成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可是,孩子為什麼會陷入“習得性無助”呢?

①同一件事情失敗太多次,精神支柱瓦解,產生不可化解的消極心理

曾經有一位叫做馬丁•塞裏格曼的科學家,他做過一組電擊狗的實驗,觀察狗的反應。結果發現,那些實驗中完全被控制、遭受電擊的狗,基於之前的經驗,潛意識力認為自己根本無法躲避過電擊,即便後來被放開,人給它留出逃跑的渠道,它還是會放棄逃跑。

“我不行,我做不到”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家長不要小看了

人是高級動物,但也有動物心理,就是當習慣了失敗,發現怎麼努力都以失敗告終的情況下,他就會選擇了安於現狀。比如,孩子學騎自行車,總是失敗,失敗了太多次,孩子的精神支柱瓦解了,對自我能力產生深深的懷疑,也就不願意努力了。

②不良的歸因方式,讓孩子錯誤地評估自己的實力,失去自信心

人在遭遇失敗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只要找對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獲得繼續挑戰的勇氣,不斷嘗試,獲得成功。拿孩子學騎自行車來説,如果他總是摔倒,他應該仔細尋找原因,是自行車的問題,還是他沒有掌握騎自行車的方法,又或者是缺乏鍛鍊等等,才能快速學會騎自行車。

如果孩子簡單粗暴地把原因歸結為“我不適合”,錯誤地評估自己的實力,孩子失去信心,也會陷入“習得性無助”,放棄學習騎自行車。

③接受到不恰當的評價方式,孩子失去自尊,破罐子破摔

孩子擁有自信心,去挑戰一件事情,也要有周圍人的支持。如果孩子遭遇失敗後,面臨的是批評和嘲笑,這些不恰當的評價方式,也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自我暗示,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逐漸喪失自尊心,陷入“習得性無助”,破罐子破摔,不願意努力了。

“我不行,我做不到”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家長不要小看了

如何幫助孩子從“習得性無助”中逃脱出來?

孩子正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面臨的難題多,所以很容易被打擊到,陷入“習得性無助”的漩渦當中,消極避世。如果家長想要孩子重拾自信心,積極地應對各種困難,最好這樣做幫孩子從“習得性無助”中逃脱出來:

“我不行,我做不到”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家長不要小看了

①先讓孩子做他擅長的事情,一點點收穫自信心。孩子怕失敗,總是説不行,家長需要幫孩子建立自信心。比如,制定一個簡單的,孩子可以輕鬆實現的小目標,讓孩子從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中獲得喜悦,之後再慢慢嘗試更難的事情。

②幫助孩子學會檢查失敗的原因。孩子做事情,難免面臨失敗,家長不要着急評價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客觀地分析失敗的原因,是方法不對,還是缺乏經驗等等。孩子正確認識錯誤,對症下藥地改正,就不會消極地自我懷疑,敢於應對困難。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是否也陷入了“習得性無助”?】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2 字。

轉載請註明: “我不行,我做不到”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家長不要小看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