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節約三分之二,李滄在全市首創移栽6600餘株喬灌木

記者 張曉鵬

在李滄區白泥地沿海一線,原先荒蕪雜亂的景象如今已大變樣。14日,記者探訪發現,這裏不僅修建了清新秀麗的濱海遊憩綠道,還在全市首創將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中移出的城區6600餘株喬灌木更新再利用,統一編號移栽到白泥地綠道兩側。這種創新之舉不僅因地制宜降低了建設成本,還豐富了“綠道+”體系,連綴出一幅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深度融合的秀美畫面。

成本節約三分之二,李滄在全市首創移栽6600餘株喬灌木

緊靠着車輛往來穿梭的環灣路,有一處難得的鬧中取靜之地——李滄區白泥地濱海濕地。以前,這裏一直處於荒廢狀態,基礎設施損壞、路面泥濘、雜草叢生,建築垃圾隨意堆放、侵佔綠地。如今,這裏已是不少市民遊客體驗濱海遊憩的“後花園”。特別是今年以來,李滄區重點圍繞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全面推進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深度融合,白泥地濱海濕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麪貌。

14日上午,記者來到白泥地濱海濕地時,L型路口拐角處,露出一條蜿蜒向前的嶄新藍色步行道,走在其中,地面整潔、顏色亮麗,路旁造型新穎的路燈彷彿是彎腰向遊客致意的迎賓,兩側新栽植的植被濃密茂盛,在步行道兩側延展出十幾米到三十幾米寬度不等的綠道腹地。

成本節約三分之二,李滄在全市首創移栽6600餘株喬灌木

記者看到,步行道兩側高大的喬灌木上,掛着一個個藍色的牌子,上面不僅註明了樹木名稱、直徑,還給每一棵樹都標註了編號。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園林科工作人員何江龍介紹,這些藍色牌子上面標註的都是樹木的“原址”信息。“這些喬灌木絕大部分是李滄區金水路新建二號地鐵延長線遷移出的苗木。”何江龍説,在該處綠道規劃設計階段,他們緊密結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充分考慮現實條件,避免大拆大建,儘量結合利用現有資源,從環保的角度出發,讓苗木再更新再利用。

成本節約三分之二,李滄在全市首創移栽6600餘株喬灌木

“濱海步行道上目前栽植的喬灌木中,有6600多株喬灌木都是從金水路移栽的,佔到喬灌木栽植數量的約80%,另外還有約10000平方米的地被植物也都是移栽更新再利用的。”何江龍告訴記者,這種做法在全市尚屬首創,帶來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降低了成本,“相比較新建的話,成本能節約三分之二。”何江龍説。

成本節約三分之二,李滄在全市首創移栽6600餘株喬灌木

近年來,李滄區高標準建設網絡化綠道體系,以星羅棋佈式的生態綠道串聯公共空間與自然空間,創新供給綠色公共產品,引導城市功能品質全面提升,彰顯公園城市的基本特質。

“綠道建設,必須是給生態環境做加法,因此,我們以‘綠道+’為統領,實施綠道骨架工程,完善‘一線’綠道體系,打造綠道網絡。”何江龍介紹,白泥地綠道長度為4.3公里,目前已建設完成3.5公里,已完成遷移栽植喬、灌木8300餘株,地被23100平方米,整體工程將於11月底完工。屆時,環繞白泥地的綠道將連綴出一幅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深度融合的秀美畫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8 字。

轉載請註明: 成本節約三分之二,李滄在全市首創移栽6600餘株喬灌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