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成日本民眾對中國“沒有好感”,日本學者建議中國將改善中日關係的希望寄託在日本年輕人身上。日本病了,卻要中國吃藥?
提到“中日關係”,相信大多數國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歷史問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日本民間。近期日本知名學者川島真撰文表示,根據最新民調顯示,日本近八成以上的民眾對中國“沒有好感”,而且日本在對華認識上存在巨大代溝,越年輕,對中國的好感度越高。對此,發現異常的他建議中國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日本年輕人是值得信賴的力量。
這位日本學者的立場,似乎是希望中國能夠主動改善這一現狀,但提醒這名日本學者,不妨看看日本其他鄰居對日本的看法。中國和朝鮮自然不必多説,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只有1成左右,這些與日本相鄰的國家,對日本普遍都沒有太多好感,真正應該反思的難道不是日本嗎?
當然,這一民調背後也反映了日本幾代人對中國的態度,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日本有近8成民眾對中國“沒有好感”,在我看來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日本人,尤其是中老年羣體,對中國的看法是極其複雜的。在2010年之前的一段時間裏,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隨後便被中國趕超,這對於日本來説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再加上美國不斷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使得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警惕心也越來越高,甚至已經扭曲。
第二,中日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從長期來看,中日尤其是近代史上,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然而二戰結束後,日本非但沒有反思自己的罪行,還不斷扭曲事實,近些年來日本右翼勢力更是不擇手段地推動日本正常化。這説明,日本復辟軍國主義的野心依然存在,對中國仍抱有敵意也就並不稀奇。
第三,日本近些年來在美國煽動下進行頻繁的反華舉動,以及日本媒體毫無底線的宣傳反華言論,引導着日本不明真相的民眾仇視中國。例如日本右翼勢力為了推動修憲進程,在台灣問題上頻繁製造話題,中方予以正當回擊後,日本右翼勢力便趁機扭曲事實,大肆煽動民粹情緒,最終使得兩國民間對彼此的印象都越來越差。而日本媒體們為了奪眼球,也是毫無底線,涉華負面報道較多,致使日本民眾無法全面瞭解中國的實際情況。
第四,日本這個民族畏威而不懷德的特性。唐朝時期,中國強大,日本對唐王朝畢恭畢敬。工業革命爆發後,日本又對西方馬首是瞻。二戰後,即使面對曾經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的美國,日本民眾對其的好感度依然非常高。據今年1月份的民調顯示,日本有9成的民眾對美國有好感。所以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日本國民倒向美國,自然對中國的成見也就越來越深了。
因此,對於日本超過八成國民對中國沒有好感的背後,真正原因並不是在中國這一方面。而且,我們向來堅持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這種將希望寄託在他人的做法也不符合我們的風格。所以要想改善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日本學者所講的那樣,將希望寄託在日本年輕人身上。要想改善中日民間關係,我覺得中日雙方要做到兩點。
一方面,對於中國而言,我們要不斷髮展壯大,只有中國實現崛起,將美國干涉亞太事務的黑手斬斷,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就會有所改觀。例如我們在釣魚島實現常態化巡航後,日本政府的態度有了明顯轉變,再不敢輕易炒作釣魚島問題。
另一方面,對於日本政府而言,日本不僅應該擺脱甘當美國反華先鋒的思想,日本政府以及媒體更應該認真反思,政府應該正確引導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放棄挑釁、抹黑等破壞兩國民間感情的做法。日本媒體在報道涉華議題時,應該客觀公正地加以報道,而不是為了博眼球,煽動民粹,而肆意抹黑中國。
只有做到這兩點,中日之間的關係才能得到真正改善。至於日本教授提出的建議,更像是無稽之談。日本政府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聽美國的話,煽動民粹情緒,只會破壞自身對華政策的靈活性,將中日關係逼上死衚衕,屆時當中日之間不得不正面較量的時候,日本就會發現,自己徹徹底底淪為了美國反華路上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