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延期過一次後,美國總統拜登正式開啓了任內首次中東行。外界普遍認為,拜登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求主要產油國增產以降低油價,從而解決美國國內高通脹的問題。但近期,國際油價經過大起大落,已經行至熊市邊緣,拜登此次找油的成敗,是短期內油價的最大變數。
一波三折的中東行
當地時間7月13日,拜登抵達以色列中部城市特拉維夫附近的本-古裏安國際機場,開始其就任總統以來對中東地區的首次訪問。
以色列總理拉皮德當天在歡迎儀式上説,拜登此次對以色列的訪問是“一次歷史性的訪問”。兩國領導人將討論國家安全問題,包括“與中東國家建立新的安全和經濟架構”“重新建立強大的全球聯盟以阻止伊朗核計劃的必要性”等。
按照白宮公佈的行程,拜登將在以色列停留兩日,與以色列領導人會談,然後在7月15日前往約旦河西岸地區會見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之後,拜登將在7月15日從以色列直飛沙特阿拉伯重要港口城市吉達(Jeddah),並在那裏與包括沙特王儲薩勒曼在內的沙特官員會談並出席海外盟友峯會。
值得一提的是,拜登此次中東行,從計劃之初就一波三折。介於上一屆特朗普政府對沙特的親密態度,拜登曾在競選期間聲稱,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一事使該國成為一個“賤民國家”,而美國情報部門已直接將這樁謀殺案與沙特王儲聯繫在了一起。拜登當選後,也曾揚言要在人權問題上制裁沙特。
因此,在今年3月份,傳出他要訪問沙特的消息時,時任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對此矢口否認,堅稱拜登沒有訪問沙特的計劃。
本月初,多家美國媒體再次傳出消息,拜登可能於本月晚些時候訪問沙特,作為北約和G7會議行程的一部分。隨後,拜登自己出來“闢謠”,説他尚未作出相關決定。
但沒過幾天,拜登將訪問中東的消息傳出,美國輿論一片譁然。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簡報會上,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幾乎是遭到了記者們的“圍攻”。記者們輪番詢問,拜登如何處理與薩勒曼的相見?會不會一起照相?會不會握手?
對此,拜登特意選擇卡舒吉生前就職的《華盛頓郵報》發表了題為《我為什麼要去沙特阿拉伯》的文章。拜登表示,他此行的重點是為了促成一個更加一體化和穩定的中東地區,因為該地區“對我們所依賴的全球貿易和供應鏈至關重要”,中東的能源供應“非常關鍵”。
低頭只為找油
正如拜登所説,找油,是拜登此次中東行的主要任務之一。
數月來,美國國內油價飆升,通貨膨脹高企。就在拜登啓程的當天,美國勞工部公佈最新數據,6月美國CPI同比增長9.1%,遠高於市場預期。創下40年來新高,其中近一半的漲幅是能源價格上漲帶動的。
此前,拜登一直試圖穩定油價,甚至多次釋放石油儲備,但收效甚微。而俄烏危機爆發後,歐洲對俄能源禁運更是造成巨大供應缺口。“漂浮在石油上”的中東,由此成為重要“變量”。
早在3月,白宮曾試圖安排拜登與重要產油國沙特及阿聯酋領導人通話,商討遏制油價。未料吃盡“閉門羹”,無論是沙特王儲還是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都拒接拜登的通話。
而今,拜登親赴中東,計劃當面闡述歐佩克國家增加石油產量的理由。這次,又有多少海灣產油國會給面子?
外界對此並不看好,彭博社認為拜登可能只會獲得“象徵性”石油增產,對降低美國國內油價沒有多大幫助。美聯社則認為,包括沙特在內的歐佩克+面對美國的要求可能會保持謹慎。
美國此前已多次施壓歐佩克+,但後者最終僅同意小幅增產。摩根大通油氣行業研究主管馬利克還指出,沙特自身對快速增產較為謹慎,認為需要足夠的儲備才能應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任何變化。
據瞭解,沙特的標稱生產能力(即設備或裝置的正常、標準生產能力)為每日1200萬至1250萬桶,現在的實際產量是每日1050萬桶。理論上,沙特每日的石油產量可以提升200萬桶甚至更多。
但是,在6月27日七國集團會議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拜登的一段私下交談被媒體錄下。在這段交談中,馬克龍告訴拜登:“(阿聯酋總統告訴我)沙特每日還能增產15萬桶石油,或是稍微更多一些,但沙特的產能也接近極限。”
油價受衝擊
雖然美國的油價一直居高不下,但拜登的中東之行令市場充斥着歐佩克被要求增產的聲音,給了油價再度一擊。因為歐佩克產量週期與油品庫存週期和油價週期高度關聯。
在拜登出發的前一天,紐交所8月交貨的WTI原油期貨下跌8.25美元,收於每桶95.84美元,跌幅為7.93%,創三個月新低。倫交所布倫特9月交貨的原油期貨合約下跌7.61美元,收於每桶99.49美元,跌幅為7.11%。
但市場認為,拜登此行要求增產的希望很小,OPEC+聯盟達不到其產量目標,閒置產能在最近幾個月一直在穩步下降。據美國石油協會(API)報告稱,截至7月8日當週,原油庫存增加476.2萬桶,遠超預期的減少193.3萬桶。汽油庫存增加292.7萬桶,精煉油庫存增加326.2萬桶,庫欣原油庫存增加29.8萬桶。
而歐佩克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多上週意外去世,沙特王儲的態度成為影響歐佩克9月後新產量政策的關鍵因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表示,巴爾金多在聯繫OPEC產油國過程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不僅維繫住了原來的成員國,還促進OPEC成員國與俄羅斯等其他產油國之間聯繫得更為緊密,推動OPEC和非OPEC的產油國共同減產。
但楊水清指出,巴爾金多去世之後,繼任者是否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抗住美國施壓產油國要求增加產能的壓力,仍具有不確定性,油價的波動可能會加劇。
“只要產油國之間具有團結性一致性,就能一直把油價維持在高位。但俄烏衝突之後,盧布在升值,同時外匯收入在增加,這恰恰是歐美不願意看到的,歐美可能就會對這些其他產油國施壓,共同壓低油價。”楊水清説。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趙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