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鳴沙山、莫高窟……許多人熟知敦煌是座藝術之都,而有些人並不知道,這裏還是青海石油基地,是柴達木盆地石油戰士的後方。
如今,古老的城牆已不復存在,市內現代化的樓房不少。敦煌城西十多華里處的七里鎮,崛起一大片現代化的新城。人説,敦煌的格局將是東有千佛洞,西有石油城。這座崛起的新城,就是所謂石油城了。
石油城的歷史,和青海油田的發展史一樣悠長。
20世紀50年代,石油工程第一師幾經轉戰,從玉門油礦運輸處來到青海石油勘探局,成立石油工業部運輸公司,帶領幹部員工在敦煌建設生產生活基地。石油師人在這裏埋下了“第一塊奠基石”,並定名為“七里鎮”。從此,中國地圖上就有了七里鎮的標記。
1956年,基地建設十分困難——缺乏施工力量,建築材料供應不上,沒有自來水。幹部員工克服困難、自力更生,打土坯,到農村收購麥草,自己打水井解決困難。當時的條件下少部分廠房是磚木結構,那些辦公、文化、福利設施、職工宿舍等都是土木和土竹結構,和現在的樓房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敦煌基地建成後又遇到國家三年自然災害。大家一邊搞石油運輸,一邊搞糧食生產和養殖。開荒整地5300畝,接管敦煌城灣農場、安西小灣農場6萬多畝農田。後來又建成七里鎮鐵家堡、向陽等小農場,有力地保障了柴達木原油外運和勘探生產的持續發展。
20世紀80年代,柴達木油田勘探開發大發展,青海石油管理局又在七里鎮原基地上開闢一個新的基地。經過十幾年的繁忙施工和植樹造林,一個嶄新的石油新城在戈壁灘上拔地而起。
經過6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七里鎮已成為青海油田機關、科研、教育、醫療、輪休、文化、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生產生活基地。青海油田在敦煌基地建設15分鐘生活服務圈,滿足了居民基本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同時積極配合敦煌市委市政府開展新農村建設和扶貧幫困活動,提升了村鎮基礎設施和產業化水平。
青海油田還積極融入敦煌市的“水務一體化”工程建設,在管道鋪設、場站建設、天然氣足量供給等方面給予了鼎力相助,為保護敦煌水資源、建設綠色家園,讓敦煌的天更藍、空氣更優做出了貢獻。一方面保護了敦煌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帶動了敦煌旅遊業的發展。(來源:中國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