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在國際法律糾紛中更加自信

英國《經濟學人》9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在國際法律糾紛中更加自信 今年1月初,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其中一部分針對涉外事務——要求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加快推進中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並強化涉外法律服務,以推動形成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體系。

英媒:中國在國際法律糾紛中更加自信

越來越清楚的一件事是,北京希望中國法律機構更積極主動地處理國際事務。在專利、海洋權利、網絡安全、引渡等領域,北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利用其法律體系保護並促進中國的利益。

這場攻勢中最明顯的部分,莫過於中國強力回應西方就涉疆問題的制裁。中方對西方有關人員採取反制措施,並(通過《反外國制裁法》)授權查封有關公司的在華資產並禁止相關交易。

中國還將其在知識產權等領域的法治概念向境外推廣。領導人強調在(知識產權)國際爭端中要更加自信,推進中國知識產權有關法律規定的域外適用。

過去一年來,中國多家法院發佈“禁訴令”,以使中國法院(而非外國法院)裁決中企應向專利持有者支付多少許可費。猶他大學學者喬治·孔特雷拉斯認為,這標誌着司法權在全球的使用出現“非同尋常”的升級。過去一年來,華為、OPPO和小米都獲得針對外國專利持有者的“禁訴令”。

中國法院的另一重點是“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已設立國際商事法庭,以完善“一站式”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構建統一的域外法查明平台。

外國企業注意到中國法院願對境外事務使用更多裁決權。韓國三星電子已從中受益。武漢中院去年12月授予三星一項“禁訴令”,禁止瑞典通信公司愛立信在全球範圍尋求對三星申請相關專利的禁令或行政措施。中國司法部門有意將此類案件視為對未來裁決的重要“路標”(判例)。一些外國法官和商人對中國法院表現出的新自信感到不滿,但中方認為這個賽場對中國有失公允已太久。孔特雷拉斯説,如今中國已將司法自信視為一種重要的新工具。(崔曉冬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75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媒:中國在國際法律糾紛中更加自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