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9月6日,服貿會重要活動“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開幕。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在演講時表示,“十四五”期間優良天數要達到87.5%,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同時,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納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
去年全國37%的城市PM2.5超標
據張大偉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與2015年相比,2020年PM2.5濃度下降了28.8%,優良天數比率提高5.8個百分點,達標城市數量從99個增加到202個。重點區域下降幅度更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PM2.5濃度分別下降35%、32%和14%。
不過目前,PM2.5污染仍然嚴峻。他説,目前中國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相較世界衞生組織指導值10微克/立方米,以及與美國、歐洲的現有標準和水平存在差距。去年,全國有37%的城市PM2.5超標,大約涉及到將近7億的人口,主要位於中東部地區的發達城市,將近八成的重污染由PM2.5引起,個別城市每年重污染天氣超過40天以上。
臭氧污染日益顯現,過去8年來,幾乎所有的污染物都在下降,只有臭氧出現了相反的趨勢。全國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的42%,僅次於PM2.5。去年,臭氧濃度首次出現拐點,今年進一步下降。“臭氧污染上升的趨勢,提醒我們在‘十四五’要進一步加強系統控制。”
張大偉表示,近些年,我國的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在結構調整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能源結構偏煤、產業結構偏重化工、交通運輸結構偏公路的格局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結構調整仍然任重道遠。污染治理方面,一些重點行業還存在薄弱環節,煤炭鍋爐及焦化、水泥、玻璃等行業爐窯污染排放水平較高。
“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據張大偉介紹,“十四五”全面改善空氣行動計劃工作目標已經基本確定,主要包含3個指標:優良天數要達到87.5%,PM2.5濃度下降10%,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未來採取什麼措施實現這些目標?他説,主要工作原則包括4個方面,包括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大氣污染物和温室氣體協同減排;堅持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反對各種形式的“一刀切”和運動式減排;強化氮氧化物減排,着力補齊VOCs控制短板。
他介紹,“十四五”期間需要着力的國家重點區域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還將增加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從國家層面加強指導的地區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東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羣。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馮雅君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