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近日因為在上海車展期間,特斯拉車主“車頂維權”事件,讓大家的關注焦點,集中在了特斯拉身上。
其實有關特斯拉的維權事件,這已經不是第一起,之前的韓潮事件,想必很多人還歷歷在目。
而特斯拉從一開始的強硬態度“不妥協”,在多方是聲討之聲後,之後很快就是道歉、成立調查組和願意提供原始數據。
然而在此之際,特斯拉法務高管普雷斯科特卻選擇離職,在特斯拉,普雷斯科特擔任法律事務的副總裁兼代理總法律顧問。
要知道,在普雷斯科特辭任之前,從2018年開始,已經有三位特斯拉法務高管辭任了總法律顧問一職,之後便由普雷斯科特兼任,可是現在,連兼任的總法律顧問也走了。
據悉,普雷斯科特在離職後,加入了一家創業公司,繼續從事法務工作,因此普雷斯科特此時離開特斯拉,也引起了大家的很多猜測。
不過經過這幾天特斯拉車頂維權事件的發展,我們最不想看的,卻是這兩件事。
首先,現在特斯拉已經表示願意提供原始數據,也懇請鑑定,但是現在來看,事情其實已經升級了。
可以看到,即便特斯拉“妥協”了,願意提供原始數據,但事件最初發生在今年的二月份,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即便特斯拉現在願意提供原始數據,但是卻在原始數據是否被篡改問題上,引發了質疑。
也就是説,車企已經無法取信於民,本來最初可以用原始數據來證明,到底車主和車企誰在説真話,而現在,則升級到先要證明原始數據是真還是假。
而這是對車企方面的信任危機,這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一方面,則是針對車主。
由於最近幾天,關於這次特斯拉維權事件的各方發聲,以及事件本身也在快速迭代,在引起吃瓜羣眾熱議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羣眾評論。
有一些網友直接將維權車主定義為“車鬧”,認為如果特斯拉存在剎車失靈問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購買特斯拉呢?
我們不知道發出這種聲音的網友是帶有目的的發聲,還是僅是代表自己的觀點,然而在事情沒有調查出真相的當下,直接將車主的維權,定義為車鬧,這難道是一種理性的發聲嗎?
儘管車主在車展中的維權方式是不可取的,但不能將該維權的行為性質等同於維權本身。
很顯然,連正常維權的車主也已經不被信任了,難道維權被社會廣泛關注後,就是鬧劇嗎?
我們當然不能這麼貿然下定義,之前韓潮事件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最終則是特斯拉退一賠三。
試想如果車主在這樣的網絡輿論壓力下放棄維權,那麼以後誰還敢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普通消費者在面對企業的時候,本身就處於弱勢地位,他們沒有法務團隊、公關團隊,更缺少媒體發聲的渠道,在網絡輿論上,本身就不強勢。
所以在事情沒有做出定論前,我們怎麼能擅自的就定義為“車鬧”呢?
最後,我們希望大家理智發聲,不是説產品買的人多就不會出現問題,畢竟車輛被召回的事件就不勝枚舉,也不要慣性使然,下意識地給別人的維權亂貼標籤。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