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市場買菜,不僅離家近,而且環境好。”6月19日,家住南昌市紅谷灘區衞東一期的陳女士從沁園農貿市場買菜出來後,對農貿市場的舒適體驗讚歎不已。
新增的沁園農貿市場堪比大型商超。江西日報記者 徐黎明攝
小菜籃裝着大民生。近年來,南昌市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規範一批”的要求,對老舊綜合市場硬件設施進行精細化、標準化升級改造的同時,新建了一批示範性精品綜合市場。
新建區居民熊偉斌是原紅谷灘新區紅谷八路馬路市場的老商户。“那時候,紅谷灘很多路還沒修通,方圓幾公里只有一家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熊偉斌説,不少市民要花一個多小時,到幾公里外的地方去買菜。
變化發生在2018年,原紅谷灘新區衞東村斥資3000萬元,在離馬路市場200米遠的地方新建了一座農貿市場,包括熊偉斌在內的400多户馬路市場經營者整體遷入。新建的沁園農貿市場,建築風格復古化,購物通道寬敞整潔,經營攤位整齊劃一,經營品種豐富多樣,令人賞心悦目。
2019年,原紅谷灘新區紅角洲管理處對紅嶺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經營面積由原來的1000平方米增至2200平方米,攤位數量大幅增加。打造智慧農貿新模式是該市場最大的亮點,該模式集數字化市場管理、多元化支付體驗、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價格實時監控體系於一體,讓人與科技、人與市場充分互動,增加顧客的體驗感。
這些農貿市場的變化,是南昌市標準化農貿市場建設的縮影。據瞭解,南昌市已對城區150多家農貿市場進行硬件改造和軟件提升,農貿市場整體環境煥然一新。南昌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高標準建設,目前南昌市湧現了廣潤門、花園角、勝利南路等一大批城鄉星級農貿市場。
南昌農貿市場不僅改出“新面子”,還造出“好裏子”。在沁園農貿市場,記者看到市場內愛心媽咪小屋、圖書閲覽區、殘障設施、配套停車場等一應俱全,可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讓市民在購物之餘體驗花園式農貿市場的雅趣。
“逛菜場就像逛超市,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高女士是市場改造提升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以前的馬路市場沒有規劃,攤販隨意擺放,地上滿是剩菜垃圾,現在環境好了,買菜的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此外,經過多年的探索,遍佈南昌的平價商店也慢慢在社區、大型商場逐步深入推進,成為當地“菜籃子”的有益補充。目前,南昌城區共有90多家平價商店,已形成覆蓋城區的網絡體系,並確保每天至少12種蔬菜以低於市場均價15%的價格銷售,市民可以就近享受實惠。
江西日報記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