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繪本推廣人▲親子閲讀踐行者
1200多個繪本音頻、兒童歌謠免費聽
在鄭爽事件出來後,穀雨實驗室把2017年的訪談稿重新發了一遍《鄭爽與母親漫長的戰爭|穀雨》。
看完後我直接想起了一本書——《母愛的羈絆》,原版英文書名叫:Will I ever be good enough?(我會一直表現得夠好嗎?)
作者卡瑞爾·麥克布萊德(Karyl McBride),美國註冊婚姻和家庭治療學家,已有28年的心理諮詢實踐經驗,是治療家庭問題方面的專家。
她發現自己治療過的數十位女性和自己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狀:
過於敏感、優柔寡斷、自我意識過度強烈、對自己缺乏信任、和異性的關係總不順利、即便有所成就依然缺乏自信,且總體上沒有安全感。
對娛樂圈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發現,這些症狀在鄭爽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出現過。
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臨牀工作,卡瑞爾發現這些的根源是一種叫作“自戀”(narcissism)的心理問題——確切地説,是母親的自戀。
卡瑞爾意識到,有些母親在情感上過度的貧乏和強烈的自我專注,使得她們無法為自己的女兒提供無條件的愛和情感支持。
為什麼是母女?
自戀母親會將自己的女兒,而非兒子,視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而不是具有獨特個性的他者。
成為演員明星,希望有一天能夠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一直是鄭爽母親劉豔的夢想。
在女兒鄭爽還沒來得及思考自己未來職業的時候,母親劉豔早早給她定了一下演員夢。
自此以後,女兒穿什麼衣服,上什麼興趣班,吃什麼零食全在母親劉豔的掌控之中。
甚至在母親劉豔眼裏,女兒已經順從得像是“沒有自我意識”的人。
到了牙牙學語的年紀,反覆演練設計好的對白,把做明星的夢深深植入到女兒鄭爽的腦海裏。
在母親一系列的安排之下,女兒鄭爽與同齡的孩子變得更加不同。
本該對玩耍最着迷的年齡,卻還要時不時停下來擔心時間。
從一歲半開始,就被嚴格地控制飲食,目的是為了防止變胖。
這種“形象觀念”對人格健康毫無幫助。
自戀母親的女兒會從空洞的語言或母親的例子中得到這樣的觀念:“外在比內在和感受都要重要。”
母親劉豔希望女兒可以保持着與自己一樣的價值觀,追求着同樣的目標。
她想要的是女兒可以和自己對待周圍環境的反應一致,並且不希望女兒做出有自我考慮的事情。
這種強加在女兒身上的想法,它來自於自戀母親內在的不安全感和脆弱的自我。
在這些母親心裏,有一個迷失的、發育不良的自我知覺,它渺小、殘缺、不健全的自我。
作為女兒的鄭爽為了贏得母親的愛和讚譽,一直在艱難地尋找着“正確”回應母親的方式。
但糟糕的是,自戀的母親永遠不會因為女兒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而稱讚她。
事必躬親型母親
我們不難看出,鄭爽的母親便是卡瑞爾書中提到的事必躬親型母親。
她們會影響、控制女兒生活的方方面面,替女兒做決定,左右女兒的穿着、行為、言談、想法和感覺。
女兒幾乎沒有自我成長或發現自己天性的空間,在許多方面都成了母親的附屬品。
卡瑞爾評價道,這種事必躬親型母親常常看上去很偉大。
她們非常關心女兒的生活,平時不是在為她們做事,就是在和她們一起做事,所以外人總覺得她們是非常積極、投入的母親。
然而這些行為削弱了女兒的自我形象,讓她們產生無用感,這對女兒她們而言是悲劇性的。
娛樂圈的母親是事必躬親型母親的典型例子。
後果:自我破壞型
在成名後,鄭爽一路的“放飛自我”是許多人無法理解的一件事。
但在一個有自戀母親的影響下,鄭爽走向自我破壞不過是一條再自然不過的道路。
她把憤怒發泄在自己身上,不明智地破壞了自己的努力。
實際上是在以某種方式對她媽媽説:“看到了吧?事實證明我沒法成為你想讓我成為的那種人。”
由於正常的情感問題被掩蓋而沒有得到解決,女兒開始尋找防衞機制,以應對自己的不快、悲傷和空虛感。
卡瑞爾總結道,受到影響的女兒們也許會變得相當抑鬱;或者出現飲食失調、藥物成癮、酗酒等問題,藉以對痛苦和無能感進行自我治療;或者產生情緒失調,以掩蓋痛苦的根源,將注意力轉移開來。
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讓自己情感麻痹,無動於衷。
她依舊無法處理正常的事物,這反過來又強化了自己一文不值的感覺。
她用破壞性的行為把別人推開,使自己變得孤獨、空虛。
但她們都有抑鬱、焦慮、體重異常、成癮、健康狀況不佳、有壓力、人際關係處理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自戀母親的女兒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像是在走極端。
她們都內化了“成就比人品更重要”這一觀念,都得獨自一人面對內心那些消極的觀念。
爸爸在哪裏?
在事情發生後,鄭爽清空了自己在微博上關注的人,現在看到的只剩下她爸爸。
父母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模擬一種健康的愛情關係。伴隨不健康的模仿長大的孩子,更有可能在成年後的戀愛關係中遇到困難。
孩子通過眼睛學到的,比通過聽父母説教學的多得多。
自戀母親的女兒的情緒健康實際上是被犧牲了,為了使父親能和母親和平相處。
在這篇長達一萬多字的訪談中,父親出現的篇幅寥寥無幾。
卡瑞爾在書中總結道,自戀的人的結婚對象往往是一個允許她處在一切行動中心的人。
如果要維持他們的婚姻就必須如此。
在家庭戲劇中,自戀的人是明星,其伴侶則是配角。
也許他並不想這樣做,但還是做了,因為他逐漸懂得,這才是和她相處的有效方式。
許多女兒發現,和父親單獨相處時,他們能進行一種和平時不同的、更深層次的溝通,並發現父親身上愛的能力。
即便這種機會很少,也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變化。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鄭爽還願意和父親説心裏話的原因。
最後
“在一個健康的家庭裏,父母間存在情感上的聯繫,樂於和對方相處,共同掌控家庭事物,且處在家中等級的最頂端。
他們的任務是照顧孩子,孩子則向他們尋求支持和保護。
孩子沐浴在父母的愛中,父母盡力滿足孩子的身體、情感、智力和精神需求。”
文| 毛媽團隊
編輯 | 毛媽團隊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