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實施,其中新增了針對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電子設備聲音外放的禁止條款。根據地鐵方面公佈的數據,截至12月1日下午1點,執法人員一共勸阻了19名電子設備外放的乘客。相關人士表示,對於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會以宣傳、勸阻為主;勸阻不成,態度惡劣的,再送軌交公安處理。執法人員會不定時、不定期在車廂裏面進行巡視;當乘客遇見不文明行為時,可撥打投訴熱線,就近車站的服務人員會趕到現場處理。此外,上海地鐵還逐步在列車車廂內張貼標識,同時用廣播提醒乘客: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
據報道,國內昆明、貴陽、蘭州等城市此前也已推出過相同禁令。對於這一舉措,許多乘客表示了支持,但地鐵靜音車廂是否能完全實現,還要靠乘客自覺,需要市民素質和意識的提升。實際上,公共空間尤其是密閉空間的噪音污染,還不僅僅是地鐵如此,日常生活中,公交車、高鐵甚至是出租車裏,開大音量單方面自娛自樂、實為噪音污染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些“自嗨”者有的是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把聲音擾民當回事;有些則是“我快樂所以你快樂”,太有“分享精神”,覺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屬於誠心放給你聽。但聲音這種東西,避之不及,躲也躲不開,聽者只能被動承受,這種感覺想必許多人都領教過。
遇到這種情況,有些人選擇忍氣吞聲,畢竟這事兒説大也不大,當面指出有點尷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到有的乘客心情不好,可能就會説出來,引發口角衝突的也不是沒有。上海在軌道交通乘客守則中明文禁止聲音外放,並派出人員執法,是希望通過戒規來塑造新的乘車禮儀和文化,它表明,在日漸喧囂的城市空間裏,享受安靜也是一種權利。這種權利過去並不是不言自明的。吃東西吃出異味是騷擾,在座位上橫卧是違規,性騷擾“鹹豬手”是違法,再加上如今的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正是在一步步訂立規矩、變成乘客之間的“默契”之下,公共空間裏市民不被他人滋擾的權利才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説到“安靜”的權利,我還想説幾句題外話。根據我在海外生活和旅行的經驗,車廂最為安靜的是日本東京地鐵——別説聲音外放,連乘客打電話、交頭接耳也會被其他人冷眼相對。不僅如此,連車廂內的播報、地鐵站內的提醒廣播也被減到最少。而現在大家普遍的認識是,聲音滋擾只來自其他不自覺的乘客,但像不必要、反覆高聲量的地鐵播報,或者地鐵站電梯口放個無限循環的“乘坐電梯請扶好扶手、注意安全”大喇叭,在我看來都是滋擾。這一點,地鐵部門也要反省,尊重乘客“安靜權”就該以身作則一視同仁。
當然,我在日本的朋友也説,東京地鐵那麼安靜,源於當地人工作壓力大,這有時甚至成為人情冷漠和壓抑的證據(大阪地鐵裏大聲説話的乘客就很多)。但客觀地講,假如你累了一天,或者不希望別人打擾,那麼安靜的環境就可以讓你放鬆、感覺自在。有的城市會根據安靜程度(有無播報、可不可以交談)來區分不同車廂供乘客選擇。總之,在自律與自在之間,我們還需要作出種種努力和嘗試,以共同建立一種符合人性、尊重個性又重視邊界、不打擾他人的城市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