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印度人是商人和有錢人的代名詞。毫不誇張的説,有生意的地方就會有印度人。
從南非約翰內斯堡的電腦商,到肯尼亞內羅畢的二手汽車專賣店,再到烏干達的藥廠(印度仿製藥很有名,詳情可見本號另一篇爆文),老闆清一色都是印度人。
而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超市、餐館、藥店,也大都是印度人在經營。
▲一名印度裔婦女在南非某市場上的攤位上售賣非洲手工藝品
在整個非洲,印度人大多很有錢,他們的人均收入遠超本地黑人,甚至高於南非的白人。
所以,在非洲,若是看到某黑人帥小夥開着豪車,他不一定真是“高富帥”,他可能只是豪車後排中年男人的司機。對了,這個中年男人很可能是頭上包着帕子的印度裔。
印度人什麼時候去的非洲,非洲又形成了怎樣獨特的印度現象?
▲21世紀初非洲部分國家印度裔人羣數量
1.印度人什麼時候去非洲的?
別看印度人現在在非洲很風光,其實最初,印度人去非洲是去做奴隸的。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玄幻?非洲黑奴聞名於世,為何印度人還會去非洲做奴隸呢?
1652年,荷蘭殖民者入侵南非,剛剛來到非洲廣袤土地的荷蘭人急需大量勞動力到此進行開發。雖然非洲本身有很多黑人奴隸,但為了避免全部使用黑人,引起他們的集體反抗,荷蘭人就想方設法從印度買來了很多印度奴隸。
這些印度奴隸主要從事種植園和農場中的體力勞動,也有部分成為了荷蘭人的家奴。到19世紀初,開普敦的印度奴隸總數超過1100人,佔開普敦總奴隸數的36%。這些印度奴隸,就算是大航海時代之後,第一批到達非洲的印度先民。
隨着西方勢力強弱的轉換,英國人於19世紀初來到南非,並將勢力範圍逐漸擴大到非洲東部和南部多個地區。為了在此實行長期的殖民統治,英國人開始加大在非洲殖民地的工業、城建、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雖然英國從1833年開始廢除了奴隸制度,但非洲大開發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僱主從荷蘭人變為了英國人,僱員的身份從奴隸變為了契約勞工,但這些廉價勞動力的來源還是印度。
▲1860年印度契約工被運送到南非的納塔爾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在非洲各國被西方列強瓜分和殖民統治期間,大量的印度勞工被送到了南非、肯尼亞、毛里求斯、留尼汪島、塞舌爾等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主要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和農場種植園等工作。
▲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統治印度大部分地區,這使得南亞次大陸這片人口密集的地方成為英國殖民體系中提供人力資源的源頭
1896年英國開始修建從肯尼亞港口城市蒙巴薩途經首都內羅畢,終到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鐵路。這是一條全長2000多公里,預算耗資325萬英鎊的重要鐵路,又被英國人稱作“瘋狂鐵路”。
▲東非大鐵路示意圖,這條鐵路途徑地理環境非常複雜的區域
之所以稱其“瘋狂”,因為這條穿越赤道的鐵路,不但有一半以上的路程中有野生動物和土著人頻繁出沒,中間還有160多公里的大沼澤,鐵軌在穿越大峽谷時會有上千米的上下起落,在當時的建築條件下,難度極高。
為建造這條鐵路,英國從印度運來了約3萬名契約勞工。由於條件艱苦,不少多勞工因過分勞累和疾病而死亡;勞工在修建中遇到動物和土著的襲擊也是家常便飯,甚至在修建察沃段鐵路時,還遭遇了著名的“察沃食人魔”(專門吃人的獅子)。到1901年工程結束時,約有9000餘名印度勞工死亡或者傷殘。
殖民統治時期,非洲各地都引進了不少來自印度的契約勞工。其中,南非的印度勞工超過15萬;連小小的島國毛里求斯,都有約4.2萬名印度契約勞工被送到那裏。而契約到期後,部分印度勞工選擇留在了非洲,他們逐漸在紮根,形成了很多印度人聚集的社區。
▲十九世紀在非洲的印度勞工
印度獨立以後,從印度移民到非洲的人員變得更加多元化,從傳統的勞工和農民到技術工人、專業技術人員和商人,越來越多的印度人穿越印度洋,來到非洲。
近年來,隨着世界的開放,歐洲和美國等西方國家成為了印度人(特別是知識分子)移民的更多的選擇。但印度人口眾多,國內就業環境惡劣,勞動力層次參差不齊,非洲(特別是東部非洲)地緣上又與印度隔海相望,非洲仍然是很多印度人移民和海外就業的主要選擇。
過去15年,非洲的印度移民人數增加了將近70萬。目前,約有300萬印度血統的人在非洲生活,佔非洲僑民總數的12%。
在東非的部分國家,印度人甚至已經成為該國的主要種族,其中毛里求斯的印度裔佔全體人口比重高達70%。而非洲大國南非,印度裔雖然只佔南非人口的3%,但156萬的印度移民人口,在總人口數上排非洲首位。
▲毛里求斯的印度教節慶日盛況
2.印度輸出文化又輸出鬥爭
1893年,甘地來到南非,他以律師的身份在非洲工作和生活了21年。甘地所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最早就是在南非提出的,在他回到印度後才應用到印度的獨立運動中,並獲得了成功。
▲1902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做律師時期的甘地(中間者)
甘地在印度的成功,也到鼓勵到了非洲人民。在殖民統治和種族隔離的時代,非洲的印度人和非洲黑人是反抗殖民統治和種族歧視的盟友,感同身受的印度移民和印度政府,為了幫助非洲人民獨立,也為了自己在非洲的利益最大化,通過各種方式支援着非洲人民的民主獨立和種族平權。
非洲獨立運動期間,印度移民在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等地成立了東非印度移民協會,通過非暴力不合作、示威遊行等方式為非洲反殖民運動搖旗吶喊,與非洲民眾一起反抗西方的殖民統治。
▲非洲獨立運動
在反種族歧視方面,針對非洲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南非,印度首先將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問題提交到聯合國大會上討論,並在1946年,對種南非實施了貿易禁運,用實際行動向南非施加壓力。
在幫助非洲國家實現獨立和解除種族歧視之後,印度移民在非洲的影響力和地位直線上升。
島國毛里求斯被視為一個小印度,這個國家從1968年獨立開始就一直由印度移民執政掌權,
在印度人口成為該國的主要人口以後,著名的“聖水湖”變為了印度教徒的朝聖地,印度人在湖邊修建了印度本國以外最大的一座印度教寺廟,而毛里求斯的印度教信徒們都相信,從該湖湖底會有一股暗流流往自己母國印度的恆河。
▲毛里求斯的“聖水湖”周圍都是印度教中的神造型
在南非,80%印度移民居住在納塔爾省,該省的德班市印度裔人口多達一百多萬,是印度次大陸以外,印度人數量最多的城市。
德班的印度人最初就是移民時期被運送過來從事製糖業的契約勞工,後來,富足的印度商人也移居到此。經過多年的發展,他們在這座城市建立了很多印度人聚集的社區,印度寺廟、印度餐廳、印度美女,德班印度社區裏濃厚的文化氛圍一點也不輸真正的印度。
▲德班附近的納蘭薩米神廟
與移民到歐美的印度人不同,在歐美,雖然表面上奉行民族平等,但處於少數族羣的印度裔始終難以融入白人至上的主流。在非洲,印度人不但不會受到黑人兄弟的歧視,反而經常獲得超國人待遇。在非洲的很多國家,印度人開始涉足政府、商業、文化、醫藥等各個領域。
1994年,曼德拉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後,印度人在南非的政治地位攀至高點。曼德拉曾經多次表示自己受甘地的影響很深,稱甘地是南非和印度的紐帶;而在他執政期間,就有多位印度裔南非人成為南非高官。甘地的孫女埃拉·甘地曾任職南非國會議員,民弗雷納·金瓦拉曾任職南非國會議長。
除了南非,在東部和南部非洲的很多國家,印度後裔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政治和經濟成就:皮歐·伽馬·品脱當選為肯尼亞獨立後第一屆議會議長,納倫德拉·帕特爾當選為烏干達議長、安瓦爾·納什·邁尼出任東非共同體聯合議會議長。而馬德瓦尼和馬赫塔等幾個印度裔大家族控制了肯尼亞等多個東非國家的製造業和零售業市場。
▲印度人在南非開的超市
3.印度在對非洲的經濟援助的同時獲取巨大利益
非洲廣袤的土地上,石油和各類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在殖民統治時期,各類資源被西方大量的掠奪,經濟發展緩慢。
但未被大量開發的非洲擁有無窮的潛力和機會,印度正是看到了非洲廣闊的市場前景,倚靠地緣優勢和印度裔在非洲的人口基礎,將對外經濟發展的腳步伸向了非洲,在對非經濟援助的同時,謀取了巨大的利益。
▲南非德班市街景
印度為了謀求在非洲的發展產業化項目,首先加強了對非洲國家在資金和技術上的援助。通過實施“經濟技術合作計劃”、“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聚焦非洲計劃”等各類項目,為非洲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20世紀的最後40年間,印度在技術援助方面,先後為非洲共投入20多億美元。21世紀以後,援助金額進一步加大,僅2004年開展的“印非技術經濟協作運動”一個項目,印度就為非洲各國提供了5億美元的貸款。
2007年,印度以發展非洲的信息和通訊技術為名,在非洲合作推行了“泛非電信網絡”計劃,意圖通過衞星和光纖將非洲各個國家連接起來。印度幫助科特迪瓦、塞拉利昂等國建設了甘地工業園,鋪設了光纖電纜,建造了網絡數據處理中心、信息通訊中心等。
2009年,印度某電信公司承建的印非聯結網絡正式開通,通過此網絡,印度可以向非洲各國提供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各項在線服務。此項目不但促進了印度與非洲各國之間的信息溝通,也讓印度技術和印度電信網絡成功打入非洲,成為東方大國在非洲電信市場上主要的競爭對手。
▲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文德訪問非洲
印度是一個貧油國,75%的石油依靠進口,是全球第六大石油進口國;而非洲石油儲備豐富且質量很好,對印度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為獲取非洲的石油,並在非洲能源產業佔有一席之地,印度多次提出了“以援助換石油”的方案,通過向非洲產油國提供基礎設施和技術上的援助、投資、優惠貸款等方式,以換取非洲的能源。
印度廣泛開展與非洲產油國之間的經濟和技術合作,僅在與尼日利亞的能源合作中,印度就先後投資10億美元,用於該國在石油開採、提煉和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目前,印度每年從非洲進口的石油超過其石油進口總量的20%,非洲的原油成了支持印度國內經濟發展提供的重要保障。
非洲多個國家在醫療衞生領域非常落後,而印度卻是很有名的仿製藥強國(詳情可見本號另一篇爆文),印度在向非洲各國提供醫療援助的同時,也讓印度藥在非洲廣泛推廣開來。
▲2019年印度海軍軍醫生在莫桑比克幫助治療受颶風襲擊的災民
印度某藥業公司從2001年開始為南非提供抗艾滋病藥物,由於印度藥品價格遠低於同類西方藥品,且質量也比較有保障,被當地患者普遍使用。
除了送藥,印度還給非洲國家送醫療師資和製藥技術。2004年,印度在為贊比亞免費提供大量抗逆轉錄酶病毒藥品的同時,還派駐了醫療隊參與其艾滋病治療項目。2008年,印度某藥業公司向烏干達當地公司轉讓了藥物生產的關鍵技術,大大降低了非洲本土藥廠生產相關藥品的成本。
目前,印度是非洲各國家藥物進口的主要來源國之一,在非洲藥品市場享有盛譽。
與殖民時期西方國家在非洲的大肆掠奪不同,印度在非洲各國家的產業發展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衞生等方面的援助逐漸滲透的,這種軟着陸的方式更易於被非洲國家所接受。
長此以來,在非洲多個國家,從鐵路、港口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到石油、鑽石等礦產的開採和加工,再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超市、餐館,每個領域都會有印度人的身影,印度在非洲的影響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