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電車起火唯一途徑”的固態電池,好像要來了

近期,多起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讓電池安全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林志穎駕駛特斯拉失控起火之後,多地繼而發生多起新能源汽車起火自燃事故。

多名專家向記者介紹,“新能源汽車起火自燃等現象,根本還是源於動力電池熱管理失控,動力電池在過沖、擠壓等情況下,都可能發生熱管理失控”。

關於動力電池起火,行業不少觀點認為,“固態電池是解決起火問題的唯一途徑”。目前,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均已表示在動力電池領域佈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吳凡介紹,固態電池是解決安全性和提升能量密度的重要方向和技術。他稱:“有機電解液是電車起火爆炸的罪魁禍首,而固態電池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沒有起火燃燒爆炸的隱患,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多種因素可能導致電車起火

儘管林志穎特斯拉事故起火的結果尚未公佈,但不少行業人士認為,位於車輛底部的電池包,在事故發生產生了撞擊變形導致內部短路,可能是導致車輛起火的主要原因。

“解決電車起火唯一途徑”的固態電池,好像要來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也曾表示,高比能量動力電池有三種主要熱失控機理,第一種是隔膜刺穿導致內短路引發熱失控。第二種是高比能量電池正極析釋活性氧,析氧密度隨着比能量提升在不斷下降。第三種是負極析活性鋰,是快充或過充引起的。

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人士陳超向記者介紹,“現在很多電動車都會強調車身結構對電池包的保護,也有相應技術解決充電時過沖的問題。不過,絕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在車輛底部,電池撞擊到尖鋭物體時的穿刺變形,依然是電車在當前無法繞開的難題”。

早在去年10月19日,針對新能源車自燃問題,工信部公開徵求對《關於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就提及,要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水平,要求企業提高動力電池的安全防護能力,並研究應用熱失控實時監測預警裝置和早期抑制及滅火措施。

不過,要更好地解決動力電池起火的問題,似乎還要從動力電池的電芯結構上出發。由固態電解質代替電解液的固態電池,正成為不少動力電池企業及新能源車企在關注的方向。

固態電池要來還有點早

蔚來2021年初就宣佈要在其新車ET7中搭載150kWh半固態電池,實現1000公里續航里程。為其提供半固態電池的是有中科院物理所背景的“北京衞藍”,成立於2016年。除北京衞藍外,清陶能源、太藍新能源、高能時代、恩力動力等數十家初創固態電池公司也先後獲得融資,這些公司多數都只有量產計劃。

“解決電車起火唯一途徑”的固態電池,好像要來了

不過光有技術路線是不行的,一個產業的興起,還需要商業驗證。除蔚來汽車外,動力電池公司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及鋰電池材料供應商贛鋒鋰業都宣佈在2022年實現半固態電池裝車。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比亞迪、松下等電池巨頭均未明確宣佈固態電池的計劃。

新能源智能商用車行業的一位市場負責人徐儼巖告訴記者,“固態電池大部分都還在提出技術路線階段,想要實現真正落地還很難,關鍵是更改技術路線還需要高額的投入。甚至部分企業在以‘新概念’的形式來宣傳,頗有一些當初提石墨烯電池的風格”。他還補充道,“我們近期也與多家動力電池車企負責人溝通過,預計未來幾年,液態電池仍然是行業中最主流的產品”。

“解決電車起火唯一途徑”的固態電池,好像要來了

在動力電池行業從業多年的一位王星(化名)向記者介紹,目前有不少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在佈局固態電池技術,不久前贛鋒鋰業就在江西投入了一批固態電池的運營車輛,但是這些都屬於電池企業這些上游企業的技術驗證階段。動力電池路線的更改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海量的數據來驗證其安全性以及商業可行性。

重要的是,技術路線的更換的成本非常高,固態電池要想實現商業化,只有那些超大型車企願意投身其中才有可能實現,光靠幾個創業企業很難。

王星還表示,“固態電池從理論上確實可以讓電池更加安全,不過就我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很多企業還是在走半固態電池入場,想要實現固態電池商用、大規模裝車,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解決”。

瀟湘晨報記者胡雄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户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2 字。

轉載請註明: “解決電車起火唯一途徑”的固態電池,好像要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