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宋雨婷
行業大佬們聚在一起哭窮見過嗎?前段時間舉辦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因為車企大佬們集體哭窮而出圈。
#車企超預期的壓力#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動力電池成本已經佔到我們新能源汽車的40%-60%,還在不斷增加。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汽車電動化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原材料短缺和成本飛速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發佈的2022年半年報業績預告的7家乘用車上市企業中,僅有長安、比亞迪和長城三家實現淨利潤預增。
其中,長安當期淨利潤預計為50億~6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89.14%~258.54%;長城預計也將實現53億以上的淨利潤,同比增幅50.20%~67.20%;比亞迪淨利潤預計在28億~36億元之間,同比增幅138.59%~206.76%。
其餘的海馬汽車、江淮汽車、賽力斯、北汽藍谷,淨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江淮在業績預告中明確提到受疫情和芯片短缺影響,以及芯片、電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漲原因,公司上半年銷售各類汽車及底盤同比下降17.47%,虧損高達7億元。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有些車型還不止漲價一次,然而最終車企把鍋扔給了電池廠,電池廠又把鍋甩給了產業鏈的更上游,錢究竟都讓誰整走了,誰也給不出肯定的答案。
當然,國外的車企生存環境也沒好到哪去。近日,通用汽車韓國分公司一名高管向路透社表示,因當地一家供應商拒絕供應汽車零部件、以此要求漲價,該公司在韓國的兩家工廠已暫停生產。
據瞭解,ERAEAMS在韓國、中國和美國都設有生產基地,為包括大眾汽車、現代汽車和比亞迪等在內的主要汽車製造商供貨。
汽車行業現如今充滿着種種不確定因素,大佬們的集體哭窮,顯示着車企們正面臨着超預期的壓力。
#產業鏈瘋狂漲價#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需求端飛速發展。2022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勁增1.2倍,中國市場新能源滲透率達到22%,自主品牌車型佔乘用車總銷量比重達39.8%,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佔比世界新能源59%。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力量源泉”,與汽車續航里程、產品體驗、售價等方面均息息相關,所以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廠商在動力電池領域發揮出了主場優勢,在全球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中站穩了腳跟。但必須注意的是,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材料,鋰、鈷、鎳都出現大幅度漲價。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從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正極三元鋰材料均價從12.4萬元/噸上漲至36.8萬元/噸,漲幅為196.8%;磷酸鐵鋰材料均價由4萬元/噸,飆升至16.2萬元/噸,漲幅為305%。
除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打擊了汽車消費的信心外,散點式的疫情爆發等突發事件,持續惡化了零部件供應問題,最終零部件原材料價格上漲迅猛,從而直接助推了汽車的生產成本。
據瞭解,目前在國內,特斯拉、蔚來、理想、上汽、吉利、北汽、長城、一汽、長安、寶馬、南北大眾、上汽通用、北京奔馳、東風本田都有車型在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但是根據寧德時代一季度財報顯示,當季營收486.78億元,同比增長153.97%,扣非淨利潤9.77億元,同比下降41.57%,利潤率2%。
報告期內營收同比大增,淨利潤卻鋭減,看來寧德時代並不是跟風哭窮,而是真沒賺那麼多。
#已觸發搶礦戰#
都説電動車產業鏈的錢大部分被手裏有礦的企業賺走了,事實也的確如此。國內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鋰資源企業,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報告期內淨利潤預計超70億元,超過大部分汽車相關企業。
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鋰材料的開採相對容易,精煉要難得多。不過,鋰精煉業務的利潤空間也很大,進入鋰提煉行業,就像是掌握了印鈔許可證。”
馬斯克認為,鋰材料供應受限導致鋰價格飆升,並非因為原材料稀缺,而是因為全球向電池供應鏈輸送超高純度電池級氫氧化物和碳酸鹽化學品的能力有限。過去一年,中國碳酸鋰價格上漲了近450%。
馬斯克也多次呼籲,應該加大對全球鋰材料提煉的投資,以緩解電池材料短缺的問題。
不難看出,車企和電池供應商都不想給上游企業打工了,為了提高在產業鏈中的利潤空間和話語權,車企和電池供應商也開始搶礦。
今年3月,廣汽埃安自研動力電池試製線打樁開建,成為廣汽埃安自研動力電池的里程碑。據悉,這一自研電池試製線預計2022年底建成,並正式投入運營。包括海綿硅負極片電池在內的廣汽埃安自研電池將在此條試製線實現自主生產。
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表示:“未來,廣汽埃安30%的高端電池將自研自產,而70%的中低端電池由外部電池企業代工。”
近日,廣汽集團資本、上汽尚頎資本與九嶺鋰業正式簽訂戰略投資協議。廣汽資本將聯合上汽集團尚頎資本共同投資九嶺鋰業,總投資額達3億元。
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廣汽等企業,正在收購或入股鋰礦企業。如寧德時代今年4月以8.65億元拿下宜春一處鋰礦勘探權。與此同時,我國企業已將買礦熱潮延伸到了海外市場,國軒高科今年5月與阿根廷一礦業公司簽約合作,比亞迪6月傳出洽購非洲鋰礦消息。
可以肯定的是,超高的成本,已經殃及我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企業們正在尋找機會,進一步鞏固自己在這一局的主導地位。【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