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格隆匯財經熱點”(ID:glh_finance),作者:路易十三五,36氪經授權發佈。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資金不會誑世欺人。
1月11日早盤,動力電池板塊出現大分化:鋰電池股整體弱勢,但其中的固態電池概念大面積走強。
這波分化行情的始作俑者,是蔚來NIO Day上發佈的新車型——被戲稱為“硬件怪獸”的ET7——所搭載的150kWh的固態電池。這個讓ET7的續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大關的產品,力冠羣雄,一下子晉升成為動力電池界的一匹黑馬。人們奔走相告:固態電池的黎明即將到來!
只可惜好景不長,到了午盤這些強勢的固態電池概念紛紛高台跳水……
大起大落的背後,是資金對於行業變革的短線熱情。但革命總要從長計議,熱情總要回歸理性,對長期估值發揮決定性作用的,依舊還是動力電池賽道冰冷的商業邏輯。
固態電池是什麼?固態電池確是動力電池界的黑馬,但市場對它的瞭解也許還比較少。而要解釋固態電池的這一波行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固態電池是什麼?它為什麼能夠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變革?
固態電池和傳統鋰電池,最顯著的區別在於電池內部的電解質的物理形態。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上最廣泛使用的三元鋰電池,一般由正極、隔膜、負極,再灌入電解液製造而成。而固態鋰電池,顧名思義就是由固態電解質代替隔膜和電解液。固態電解質是固態電池的關鍵,能夠帶來幾個方面的優勢,如電池壽命更長、同電容量下體積更小、固態電池安全性更高等。
因此理論上,採用固態電池的新能源汽車,能夠在電池體積佔比減少的情況下,擁有更高的續航和保值空間,車主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升。
相比於傳統三元鋰電池,這些優勢個個直擊用户痛點。所以就不難理解今天上午的A股市場,那些鋰電池板塊受到的衝擊了。
新能源車界的“星球大戰”計劃?蔚來汽車給二級市場帶來了衝擊,但它並不是第一家佈局固態電池的車企。
豐田、大眾、寶馬分別提出了推出搭載固態電池電動車的目標,只是這項技術此前不太“出圈”罷了。
前不久,豐田集團社長豐田章男剛剛炮轟了新能源汽車,稱其“不環保”。然而豐田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嗎?有。其實豐田章男的動機昭然若揭——要在東京奧運會期間“放大招”,推出沒有電解液、進而更加環保的固態電池電動汽車。
在歐洲,法國的Bolloré公司已經成功開發出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因而在負極上採用了鋰金屬,而且已經在公交、共享汽車上開始應用,雖然在實際使用中仍存在一些缺陷。
2019年11月,贛鋒鋰業的第一代固態鋰電池研發中試生產線也才剛剛建成試產。
而國內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早在2016年就正式宣佈在硫化物固態電池上的研發路徑。目前寧德時代固態電池可實現300周循環以容量保持率82%,但全固態電池還在開發中,預計2030年後才能實現商品化。
今天傳聞寧德時代才是蔚來ET7的“半固態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的回應中也沒有否認,但市場投資者似乎並沒有買賬。
固態電池尚未完全實現工程化和商業化,蔚來對動力電池的激進佈局,如同拋給競爭對手和二級市場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蔚來手裏有好牌,所以“搶地主”還“加倍”,你們跟不跟?
蔚來ET7上超過特斯拉7倍的算力和其他高端硬件,也是這個“搶地主”的邏輯。
而這種邏輯的本質,類似於美蘇爭霸時代的“星球大戰”計劃,即通過搶佔關鍵戰略節點,讓對手卷入漫長的“軍備競賽”當中。
這對於蔚來無疑是有利的。蔚來汽車號稱對標BBA等豪華汽車品牌,在汽車產品上“堆料”雖然成本和售價都上去了,但客觀上也在不斷拉昇車輛性能的天花板,為公司奪取“軟件定義汽車”的技術高地,同時拉高對手的機會成本,壓低對手毛利率等等。
2021年先“搶地主”?別高興太早不過蔚來這次發佈的“固態電池”只是“炸彈”,還不是“王炸”。
儘管包括了正極高鎳、負極硅碳、電解質半固態三個關鍵點,分別在材料和工藝兩個層面進行了技術創新,但本質上沒有顛覆性技術,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固態”電池,而應該歸類為“半固態”。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固態電池的商用路徑需要從半固態逐漸過渡到全固態電池。至於市場要迎來全固態電池還有多久?日本人已經給出了答案——豐田曾經表示,目前固態電池最大的問題在於解決成本問題。而從率先宣佈搭載固態電池的蔚來ET7 45萬~55萬元的定價區間就能看出來,成本肯定不會低。
成本問題是過去10年中,電池技術路徑的滲透率此消彼長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尤其是在動力電池成本佔整車成本30%~40%的情況下。另外兩個關鍵因素是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而這些都與動力電池的市場競爭力息息相關。
其實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路徑一直在風水輪流轉地迭代。任何技術的進步、政策的調整和原材料價格等眾多因素,都有可能影響電池使用價值的天平,進而改變市場的格局,把原本的“霸主”拉下鐵王座。
回顧一下動力電池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發展史,就能略知一二:
目前動力電池的技術路徑除了磷酸鐵鋰、傳統三元鋰和固態電池之外,還有氫燃料電池、鉛酸電池等等。
新能源汽車最初打入市場的時候,採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這種能量密度較低但安全性好技術路徑成為“初代”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首選。
伴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效益比更好的三元鋰電池成為新寵,直到目前仍然是市場主流。
但2020年比亞迪通過對磷酸鐵鋰電池的“魔改”,推出了刀片電池,讓磷酸鐵鋰路徑“逆風翻盤”,又讓過去小甜甜的三元鋰變成了“牛夫人”。
而今天,我們又看到了固態電池在市場上掀起了一陣風暴。
那麼未來還會誕生出那些新的“霸主”呢?是氫燃料電池?還是核燃料電池?亦或是經過更加“魔改”的鉛酸電池?
未來的動力電池市場,也一定會是多元化的市場。
正如一款發動機不可能適應汽車行業所有的需求一樣。擁有不同技術特點的動力電池,能夠適應不同的汽車消費需求,因此隨着技術的發展,在能夠滿足最基本的續航、安全性和成本要求的情況下,未來的動力電池行業必然走向一超多強甚至是多極化的格局。
即便固態電池短期內能掀起的波瀾,但中長期來看,固態電池更像是技術趨勢,而非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變天的關鍵因素。
尾聲:什麼是新能源汽車賽道的關鍵?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電池技術的提升僅僅能夠解決最基本的問題,即緩解車主的里程焦慮、用車成本問題。
而隨着新能源車的“軍備競賽”進入深水區,要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就需要在更多方面下足功夫。
比如,新能源汽車是實現出行生活電子化的重要平台,市場上近年來關於“軟件定義汽車”的討論不絕於耳。所以汽車產品越做越像手機,不僅集成了通信、娛樂等功能,還要求具備算力。
智慧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確實正被各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當做實現“超車”的彎道。這項技術一直是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的優勢所在。特斯拉通過完全自動駕駛(FSD)軟件,贏得了摩根士丹利對其股票目標價的上調。在智能汽車方面,谷歌、蘋果、百度、華為等等科技公司,以及小鵬、蔚來這些造車新勢力也都有自己的見解。
再者,汽車設計也將是競爭的主戰場之一。如果我們覆盤比亞迪漢的成功,除了技術上的優勢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要點——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外觀。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男女消費者無疑都將十分看重車輛的外觀,畢竟汽車產品的另一個使用價值,就是充當人的臉面,誰都不希望自己沒面子不是麼?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半道入局的恆大汽車,要斥巨資聘請海外著名設計師了。
在《特斯拉的降維打擊來了》中,我們已經説過: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不再是最開始那個“菜雞互啄”的競爭格局了。隨着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的腳步加快,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不僅僅滿足於踩下油門能夠往前挪的“合法代步車”。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物理結構比燃油車簡單得多,但相關的軟件和硬件配套,決定了它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複雜的工業產品之一。
所以説,動力電池雖然是整車中成本最高的部件,但任何車企都不可能單單靠它去贏得汽車賽道上的冠軍,自研4680電池的特斯拉不行,以刀片電池為王牌的比亞迪不行,搶先發布“固態電池”車型的蔚來也不行。
這條賽道上獲得絕對的競爭優勢,絕不是通過一條邏輯就能解決的。
2021年,新能源汽車這場戰爭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