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合夥人汪向東:在消費扶貧中,怎樣用好網絡、用好電商?

近日,字節跳動扶貧三農合夥人、半湯鄉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汪向東教授,就如何理解消費扶貧、電商扶貧與網絡扶貧,進行了專門探索。

消費扶貧與電商扶貧

半湯鄉學院:近年,在脱貧攻堅戰中,我們經常看到有電商平台組織開展消費扶貧促銷活動。此次疫情爆發以來,“戰疫助農”消費扶貧因一些貧困縣的領導直播帶貨,更是令人矚目。咱們半湯鄉學院也開辦了直播電商的培訓課程。但常常納悶:這些消費扶貧的做法,不也是電商扶貧嗎?我們應該怎樣分辨消費扶貧和電商扶貧呢?

向東老師:針對你説到的這些情況來看,應該説,它們確實既是消費扶貧,同時也是電商扶貧。

不過,如果我們跳出上面這些特定的場合來説,消費扶貧與電商扶貧,畢竟有所區別。至於怎樣分辨,我覺得我們至少需要把握兩點:

首先,二者強調的重點不同。消費扶貧,是社會各界、包括廣大消費者,通過購買和消費來自貧困主體的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主體增收脱貧的一種扶貧方式;而電商扶貧,是利用互聯網時代電商主流化形成的技術經濟條件,把電商納入扶貧開發工作體系而形成的扶貧方式,或者簡單地説,是一種“電商 扶貧”的扶貧方式。二者都是當前不可缺少的扶貧方式。但它們各有特點:前者強調的是通過消費購買來實現扶貧;後者強調的是通過電子商務來實現扶貧。

其次,二者內涵外延不同。對於前者,只要符合扶貧消費的性質,購買和消費來自貧困主體的產品與服務,不管是不是通過電商來購買,都屬於消費扶貧的範疇;對於後者,只有那些與電商有關的扶貧行為和活動,才屬於電商扶貧的範疇。舉例來説,近年我們在實體商場、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合,經常能見到和買到來自貧困地區、乃至來自特定的某個建檔立卡貧困户的產品。你在這樣的場合之下,你此時此地的購買和消費行為,當然屬於消費扶貧,這沒有問題,然而,這種消費扶貧行為卻不屬於電商扶貧的範疇。

當然,二者也有重合之處。像你前面提到的那些情況就是如此:扶貧消費的買家通過電商平台,選擇購買來自貧困主體的產品,就既屬於消費扶貧,又屬於電商扶貧。或者,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把它稱為“電商 ”消費扶貧。

網絡扶貧與電商扶貧

半湯鄉學院:我們還經常看到另一個與電商扶貧相關的概念,是網絡扶貧。網絡扶貧與電商扶貧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汪向東老師:這個比較容易理解。電商是基於網絡的,從這一點來説,電商扶貧也是網絡扶貧。但反過來説,就不準確了。因為利用網絡可以開展的扶貧活動,不止是電商,網絡扶貧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拿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中央網信辦和國家發改委發佈的《網絡扶貧行動計劃》為例,網絡扶貧,包括了五大工程,即網絡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絡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絡公益工程。在這裏,農村電商扶貧,只是網絡扶貧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事實也是這樣。在擴大貧困地區網絡覆蓋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 ”,我們不但可以開展電商扶貧,還可以更好地開展產業扶貧、基建項目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健康扶貧、公益扶貧、救災扶貧、民生保障扶貧、公共扶貧服務等更多扶貧行動。

區分這些概念的意義

半湯鄉學院:現在,我們能夠區分消費扶貧、電商扶貧和網絡扶貧的概念了。還想再進一步探討的是,在實踐中,我們區分這些概念的意義在哪裏?

汪向東老師:我認為,我們很好地區分這些概念,意義還是很大的。

首先,區分這些概念,是為了我們更準確地認識它們在實踐中存在的不同,以便更好地探索和掌握它們的特殊規律。比如,各地產業和市場狀況有別,來自貧困地區的產品和服務,有的賣在當地、有的賣到遠方。開展消費扶貧,因市場距離不同,產品與服務的數量、品質、交付時間、消費期限、可選擇性、產品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資源匹配性等等,都會有所差別。而網絡和電商的加入,會帶來市場空間、交易距離、交付時間、資源流動等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認清其中的差別,進而把握“互聯網 ”、“電商 ”給消費扶貧帶來的變化。

其次,區分這些概念,是為了在此基礎上把扶貧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比如,“電商 ”消費扶貧,的確會給傳統線下交易方式實現的消費扶貧帶來的新的變化和特殊要求。因為電商是基於互聯網打破地理空間制約對接供需的交易方式,“電商 ”會讓遠隔天涯的買家參與進來。就信息溝通來看,交易雙方可以對距離、對時間無感,但是,網上交易達成後產品的交付,就必須考慮距離、時間的因素及其由此帶來的成本與風險。尤其電商扶貧經常交易的是農產品、有的可能還是生鮮產品,那就更要做好選品、包裝和供給鏈保障。利用電商開展消費扶貧,如果看不到“電商 ”帶來的變化和特殊要求,就難免給扶貧消費的買方帶來不好的體驗,給消費扶貧工作帶來被動。

還有,區分這些概念,是為了在扶貧工作中更加充分地用好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紅利。互聯網具有廣泛的滲透性,如前面所説,它不僅能用於消費扶貧、電商扶貧,還能用於更多的扶貧領域。像在公益扶貧領域,利用互聯網開展公益募捐和公益項目對接,就已逐漸成為常見的和非常重要的做法。例如,在我們中國扶貧基金會近年的捐贈款物收入中,互聯網平台已成為公益捐贈的主要渠道,對於像“頂樑柱”項目等一些扶貧項目來説,網絡平台甚至成為最重要的募捐渠道;再如,國務院扶貧辦指導建立的中國社會扶貧網,不僅開通了扶貧電商欄目,而且開通了網絡扶貧的展示、對接、眾籌和評價功能,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開展社會扶貧,實現扶貧流程的實時透明化。

當然,“互聯網 ”扶貧、電商扶貧或“電商 ”消費扶貧的實踐時間並不長,我們在未來仍需深化對它們的認識,改進相關的政策與實施。加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及其應用仍在快速發展,在實踐中,對這些扶貧新模式進行不斷探索與創新就更為重要。

在消費扶貧中,怎樣用好網絡、用好電商?

半湯鄉學院:最後,我們再回到消費扶貧上吧。的確,如您所説,在今天網絡和電商如此普及的情況下,開展消費扶貧,不可能只是侷限於線下了。那麼,我們在把互聯網、把電商用於消費扶貧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汪向東老師:怎樣用好網絡、用好電商,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大話題,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去跟蹤研究的大課題。前面我們已經談到了一些,如果要簡單扼要地做一些歸納和補充的話,我覺得,有這麼幾點,值得提出來。

一是要加強對互聯網、對電商規律的學習和研究。要認清和了解“互聯網 ”、“電商 ”給消費扶貧帶來的變化,不斷掌握互聯網和電商發展提供的新工具、新手段、新能力,才能把消費扶貧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二是要順應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戰略帶來的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積極利用互聯網和電商,推動消費扶貧的數字化轉型。要鼓勵消費扶貧各方參與主體,積極“上雲”、“用數”,以實現消費扶貧更高程度的數字化“賦智”,促進消費扶貧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持續有效推進“互聯網 ”、“電商 ”消費扶貧。要針對貧困地區的情況分類施策,選準“互聯網 ”、“電商 ”消費扶貧恰當的切入點。比如,對產品主要銷往遠端市場的,可從產品的網貨化、標準化、品牌化、改進包裝、建立追溯體系等切入;對產品品種多、產量小,主要銷在本地的,可從農旅結合切入,利用網絡和電商吸引消費者進村,通過就地消費和後備箱經濟,助力消費扶貧;

四是要注意在消費扶貧的供求兩側發力,並把供求兩側結合起來。在利用網絡和電商,更好地動員、擴大和實現消費扶貧需求的同時,要將消費扶貧的力量傳導到供給側,特別要重視發揮網絡和電商帶來的數據優勢,以廣域大市場的需求和更有效的資源對接,引導和促進貧困地區的扶貧產業轉型升級;

五是要利用網絡和電商帶來的交易可追溯、可透明的便利,揚善懲惡,加強對消費扶貧的監管和治理,優化消費扶貧的市場環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7 字。

轉載請註明: 三農合夥人汪向東:在消費扶貧中,怎樣用好網絡、用好電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