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時,烏克蘭未放“一槍一炮”,僅僅只有口頭上的“索求”。因此,被一些吃瓜羣眾認為“沒有血性”。其實,“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褒貶兩種解讀。一是視死如歸,一曰“雞蛋碰石頭”。
當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時,烏克蘭人肯定也想視死如歸。可是,那又無異於“雞蛋碰石頭”。雞蛋碰石頭的結果就是“蛋碎而石在”。烏克蘭的當政者沒有在克里米亞問題上選擇“雞蛋碰石頭”,不應被詬病!因為,如果烏克蘭當局硬來的話,顯然會有更多的烏克蘭人“送命”。在“叢林規則”依然還有市場的當下,烏克蘭其實很“無奈”。
可以設想一下,假如烏克蘭對俄羅斯動武的話,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舉個格魯吉亞的事例來説明一下。當年,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等地區也“公投”脱離了格魯吉亞。格魯吉亞自然咽不下這個氣,而時任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又是個年輕又“衝動”的領導人。於是,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格魯吉亞出兵了!目的顯然是奪回這些分離地區。結果引發了“俄格五日戰爭”。格魯吉亞不僅沒能奪回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而且還被俄羅斯“胖揍”了一頓。連首都第比利斯都差點淪陷。如果不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勸和”的話。估計,格魯吉亞現在很可能就是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了!
烏克蘭自然比格魯吉亞強大,但是,如果和俄羅斯相比的話,顯然又不在一個“重量級”。姑且不論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軍力差距。單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思維邏輯來説,那也是很可怕的。
前幾天看到一位烏克蘭學者“駁斥”俄羅斯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解讀”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思維問題。這位學者認為,每當提到烏克蘭,俄羅斯往往強調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民族共性,而極少談及烏克蘭的國家屬性”。這位學者分析説,在俄羅斯人的思維模式中,根本就沒有把烏克蘭當作國家來看待,這位學者斷言:一旦時機成熟,俄羅斯會毫不猶豫的將烏克蘭“吞併”。所以説,如果烏克蘭試圖以武力的方式收回克里米亞的話,那無異於是給了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藉口”。
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是著名的港口城市,素有“黑海門户”之稱。而塞瓦斯托波爾港也是個天然的不凍港。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駐紮在這裏。在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之前,俄羅斯是“租用”的。當然,現在不用支付“租金”了!而在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時,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只有寥寥無幾的駐軍。試想,有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在此,烏克蘭也只好“無可奈何”。
再從雙方的軍力對比來看,應該説,在蘇聯解體之時,烏克蘭的軍力是僅此於俄羅斯的原加盟共和國中的第二強。當時,烏克蘭不僅有大型的軍工製造業,而且還有從蘇聯繼承的核武器。可是,在俄羅斯和美國的忽悠下,不僅核武器被銷燬了,就連一些軍艦和重武器也被烏克蘭人“變賣”了!更甚的是,後來連製造武器的設備也“拆賣”了!到了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時,烏克蘭已經等於是“自廢武功”。只好眼睜睜地看着克里米亞“離它而去”了!這就是悲催的烏克蘭。
也許有人會説:“難道因為害怕‘犧牲',就放棄了?”當然不會。不過,在現階段,烏克蘭也只能如此。從“價值”來説,俄羅斯無疑是獲利者。畢竟,克里米亞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但是,如果烏克蘭就這樣“吊着”克里米亞問題,對於俄羅斯也是一件“窩心”之事。
凡事有一利就必有一弊。俄羅斯雖然得到了克里米亞,但失去的也不少。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後,俄羅斯即遭到了美國及西方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制裁。導致俄羅斯經濟在2014年之後便一蹶不振。雖然在表面上看來,俄羅斯的戰鬥民族精神得到了彰顯,但在實質上,俄羅斯的“雄起勢頭”卻被生生遏制。而最主要的是,俄羅斯會因為克里米亞問題長期受到“煎熬”。
失去克里米亞,烏克蘭是無奈的。不過,烏克蘭起碼在口頭上是不會承認的。也許有人會説這沒有“實質意義”,但其實卻也是俄羅斯的“緊箍咒”。有人説時間可以磨平創傷,但克里米亞這個“瘡疤”將在未來被時常“揭起”。只要烏克蘭一天不“放棄”,俄羅斯則必然面臨着“煎熬”。這種煎熬還不僅僅在於烏克蘭,更在於會被俄羅斯的戰略對手“利用”。
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已經六年時間了,可是,至今也僅有4個國家承認俄羅斯擁有對克里米亞的主權。這就意味着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克里米亞問題都會是其他國家對俄羅斯的博弈“籌碼”。需要時,美國以及西方國家會將這個瘡疤“揭開”,已達到其戰略目的。別説是美國了,即便是土耳其,它也會利用俄羅斯的這個“瘡疤”達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戰略利益。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俄敍聯軍加大了在伊德利卜省的攻勢。土耳其“很不爽”,除了派兵南下敍利亞攪局外,埃爾多安還在2月初訪問了烏克蘭。埃爾多安在和烏克蘭總統澤林斯基會談時又一次重申:“土耳其永遠不會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擁有主權”。其實,以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不僅是土耳其,即便是美國,“承認與否”都不會改變克里米亞的現狀。但是,在需要時重提這個問題卻可以達到三個效果。一是“噁心”俄羅斯。二是使俄羅斯在道義上被“詬病”。三是可以隨時當成對俄羅斯制裁的“藉口”。
俄羅斯自然也深知克里米亞是塊“燙手山芋”,因為“味道好”而不能“捨棄”。但它卻又會使自己在戰略博弈中“被動”。所以,俄羅斯也很急,也想解決這個問題。為此,俄羅斯在前不久居然罕見的,也可以説是非常“掉價”的向美國呼籲:請求美國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擁有主權。美國會嗎?當然不會!美國會覺得保持現狀“挺好”。因為,隨時可以拿出來當成“籌碼”。
而對於烏克蘭來説,既然無力收回克里米亞,那就在“口頭上”保持“索求”的態勢。這樣的話,也可以説是“無奈”之下的最好選擇了!對內,需要時可以“重提”,以達到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效果。內外,可以使自己站在“道義”的制高點,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綜上所述,克里米亞可能是烏克蘭永遠的“痛”,但卻也始終是俄羅斯的一塊“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