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解放軍南海軍演 美國當場叫囂 熱戰還有多遠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綜合

當解放軍在南海舉行演習時,美軍派出兩個航母羣在南海展開聯合演習;當解放軍軍機在台海附近執行常態化巡邏時,美國軍機也頻繁飛向台海地區,甚至對大陸沿海進行越來越近的抵近偵察。

在這種“針尖對麥芒”的氣氛下,美國人又一次批准對台軍售,目的是升級台軍的“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系統。幫台軍提升軍力,企圖以武拒統,面對將是什麼後果?

在中印已經達成“脱離接觸”協議,雙方基本撤出一線對峙地區後,連美國學者都發出警告,台海最有可能讓中美滑向“熱戰”。

而台灣方面一些人則擔心,台海被列入“政治安全情勢重大惡化地區”。

一、美方挑釁升級

最近美國方面在台海問題上動作頻頻,而且都跟軍事安全有關。在美國人的推動下,給人的感覺是,台海面臨戰爭的風險再次升高。

7月10日,國又批准了一項對台軍售,金額為雖然看上去不高,大約為6.2億美元。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這已經是特朗普政府在今年這6個多月時間裏的第二次對台軍售,也是他上任以來批准的第七次對台軍售。

這次美國批准的,是對“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的升級計劃,這種導彈也是台軍方為應對解放軍空中打擊,從美國購買的最新也是最具戰鬥力的防空武器,也是台軍高空防禦的重要武器。

在美台這筆交易中涉及的所謂“重新認證”,其實主要包括更換“愛國者”導彈中將到期的組件和認證測試。目的是讓台軍“愛國者”防空導彈可以維持30年的使用壽命。

“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目前部署在台主要城市、重要軍事設施周邊。該導彈最大攔截距離能達到70公里,攔截高度超過24公里,雷達搜索距離大約100公里,並且可以追蹤100個目標。

其實,更為關鍵的是,在特朗普上台後,對台軍售的政策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以前的對台軍售雖然金額比較大,但是間隔時間比較長,由多個武器項目組合成了一個“大包”。現在則是採取“切香腸”策略,按照台軍的需要,分批通過,軍售金額小但是次數上升了。

比軍售更令人感到氣氛緊張的是,最近美軍偵察機連續對我們的南方沿海地區進行抵近偵察,而且距離越來越近。

比如7月6日、7日、8日連續三天,美國軍機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6日是1架RC-135偵察機,7日為1架EP-3E電子偵察機,這兩架偵察機距離廣東海岸的距離分別為60.94海里及60.89海里。

而7月8日上午,美軍派出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這次距廣東海岸已經達到51.68海里,不到100公里。意圖刺探靠近台海地區、大陸沿海一帶的電磁信號,由此發現解放軍在當地的力量部署和裝備配置,甚至是潛艇活動。

可以説,這種挑釁已經非常過分了。

二、想用武力嚇倒中國

眾所周知,由於美國不斷在貿易戰、疫情等問題上對中國採取針對性的打壓和抹黑行動,中美關係如今幾乎陷入到一種“對抗”狀態。美方不僅惡語相向,而且還採取針鋒相對的動作。

比如,在中國於南海舉行軍演之際,美國派出兩個航母羣“秀肌肉”,令一些人擔心雙方的冷戰會變成“熱戰”。

中方已經提前宣佈於7月1到5日西沙羣島海域舉行軍事演習。而7月4日,由美國“尼米茲”號和“里根”號航母羣,組成的尼米茲航母打擊羣(Nimitz Carrier Strike Force)也進入了南海地區進行演習。

雖然美軍聲稱,演習行動與解放軍的活動無關,但是,很明顯美國希望借軍演告訴美國區域盟友和夥伴,“美國依然是可靠的力量,而中國並非是不可挑戰的”。

美國地緣政治風險分析專家羅傑·貝克(Rodger Baker)認為,通過這些航母組合、擴大的戰鬥機羣、中間軍事設施,美國試圖重申:美國是其他地區大國和地區國家可以仰仗的可靠力量。

這兩個航母分別搭載有65到70架作戰飛機,一個航母羣由4至5艘驅逐艦、護衞艦和至少一艘潛艇組成,總共的數量在20艘之內。

中國目前只有一艘可全面活動的航空母艦,而且暫時沒有能力攜帶美軍航母所能攜帶的飛機數量。

顯然,美軍想利用在航空母艦方面佔據絕對的優勢,來對付中國。

美國學者認為,美軍南海的雙航母演習是一個強烈的訊號,也預示着今後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軍事行動會增加。但是,中國不會因為美軍行動增加而退卻。而這樣的局面將會增加兩軍在亞太地區發生意外衝突的風險。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南海,美軍航母與解放軍演習隔空對陣。

《紐約時報》的文章稱報道,這兩艘航母在軍艦和飛機的伴隨下,正在進行演習,以“在一個迅速發展變化的作戰區域”加強防空和遠程導彈打擊能力。長期以來,美國航母及其打擊力量的部署常常被用作威懾對手的信號。

因此,同時部署兩艘航母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武力展示行動。

“德國之聲”電台網站的文章稱,美中兩國同時在同一地區軍演是相當罕見的情況。“羅納德·里根”號航母打擊羣指揮官威科夫還有一個爆料,美軍在這次聯合演習中模擬更高端的作戰能力。一天24小時內晝夜不停、起飛數百架次。

甚至,一些美國前海軍軍官宣稱,“中國軍艦和軍機試圖干擾美國海軍在南海的演習:它們在附近航行,用火控雷達對準美國艦隻,或通過無線電發出威脅”。

真是惡人先告狀。

三、台海為什麼風險最高

對於中美髮生軍事摩擦的可能性,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專家亞歷山大·盧金認為:“意外碰撞的風險始終存在,此類事件會導致衝突深化,哪怕沒有人想故意開戰。”

現在的情勢是,華盛頓想暗示,西太平洋的南海和台海都是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打算拱手讓給中國。雖然,美國領導層一直強調不希望發生戰爭,應該避免衝突,但美方卻試圖想用航母來恐嚇中方。

美國正陷入一種焦慮帶來的誤區,覺得中國認為美國在衰落、美國的精力正被國內動盪不安和極度分裂所分散。自己必須用更強大的武力才能讓中國改變這種認識。

最新版《中國海軍現代化》報告説,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中國海軍現代化,已經讓中國成長為中國近海地區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冷戰結束以來首次對美國能否在西太平洋藍水區域取得並維持戰時控制形成重大挑戰。

根據美國專家們的評估認為,台海比南海更可能在中美之間引爆摩擦。

羅傑·貝克説,即便是南海發生了意外,中美也會盡可能找到辦法讓其平息下來。但是台灣問題不同,這是中國最不可能退讓的地方。一旦這裏發生意外事故,這是極有可能迅速升級並滑向“熱戰”的地方。

今年上半年,中美兩國在台灣附近的軍事行動也有增加。美國軍艦曾七次穿行台灣海峽。6月9日,美軍一架C-40A運輸機甚至罕見地飛越台灣西海岸的陸域上空;中國軍機不斷飛臨台灣領空的同時,美國也加強了其在台灣附近的軍事活動。

貝克説,這樣頻率的軍事活動,無疑會增加兩軍在台海問題上發生意外的幾率。

正因為美國帶來的軍事挑釁意味更大,爆發衝突風險的可能性也更大了,國際上也已經注意到這一點了。

比如,國際危機組織(ICG)在最新的危機觀察報告中,罕見地將台灣海峽納入“政治安全情勢重大惡化地區”。這個國際危機組織經常提出“危機觀測”向世界各地可能爆發安全衝突的地區提出警告。

報告共列出全球16個衝突惡化區域,除台海外,還包括南北韓、中印邊境衝突、南海問題等,以及不少長年戰亂的地區如也門、阿富汗等。

台民進黨一些人也知道,一旦台海爆發“熱戰”,對他們來説將是末日。所以,他們非常緊張。例如台省“立委”陳玉珍稱,報告顯示連國際間都感受到目前台灣確實非常危險,台領導人必須小心謹慎,沒必要去幫忙製造矛盾衝突點。

《中國時報》發表的社論則稱,台海很久未被納入國際危機組織的危機觀測名單,如今被列入,“凸顯了台海形勢險惡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認知”,民進黨當局如不能警覺,及時調整現行兩岸及相關政策,台海局勢將十分危險。

可以説,美台正在企圖靠打造武力,來做出冒險舉動。

針對他們種種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大陸方面早已明確表明態度。國台辦的發言人就曾表示:以武拒統,死路一條!

除此之外,我們的國防部發言人也明確對外表示,解放軍將會堅定不移執行保護國家領土完整的任務。

(責編:金紫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