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邊關係因美國單方面挑動意識形態對立,正面臨建交以來的最大困難。同時,在疫情、涉港、使領館等諸多爭端中,經貿問題作為緊張關係暴發的根源,反而又成為當前中美關係中難得的穩定點。“特朗普沒有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税,或採取其他措施懲罰對美國出口產品的中國企業,中美雙方也並未打算取消今年1月達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美中關係長期以來最具爭議的部分突然變得異常穩定。”《紐約時報》7月25日報道指出,“究其原因,更多是出於政治因素而非外交。”雖然兩國緊張關係升級,但考慮到為第一階段協議所投入的巨大時間成本和政治成本,中美雙方似乎有一種共識:撕毀協議將會帶來更多損失。
政治環境極不穩定背景下的中美經貿關係尚且能夠保持一定的理性和剋制,這愈加凸顯了印度的短視——在邊境衝突中尋求緩和降温的同時,印度執意打壓中國投資和企業。就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28日宣佈“中印兩國一線邊防部隊已在大多數地點實現脱離接觸”的前一天,印度信息技術部一名官員聲稱,印方決定再次禁用47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序,他們給出的所謂“擔心國家安全和隱私問題”的理由,與6月29日封殺TikTok、微信等59款應用程序時相差無幾。
據法新社7月27日報道,最新被印度所禁的這47款手機應用程序,是此前被禁程序的簡化版或變體版。儘管印度政府還沒有發佈關於這項禁令的官方聲明或命令,但印度主要媒體已經對此進行了廣泛報道。據稱,印度針對中國應用程序的“攻勢”並不會就此罷休。《今日印度》7月2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表述報道稱,印度還計劃對275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序進行安全審核。印度《經濟時報》稱,未來可能有更多中國互聯網公司或手機應用程序在印度被禁用。
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發言人嵇蓉參贊7月28日表示,印度政府封禁中國背景的手機應用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中方已就此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並要求印方糾正錯誤做法。
就在印度宣佈封禁TikTok等應用後,美國和日本也相繼表達了類似的想法。聯想到印、美、日、澳四國組建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印度重施“抵制中國”策略並希望藉此加固印美戰略聯盟的政治意圖值得深思和警惕。
國際學者們敏鋭地注意到了這一點。尼泊爾特魯布萬大學訪問學者比姆·布特爾曾指出,印度文明代表了不同於“西方”的世界觀,但印度戰略家們卻更習慣於採用“西方”的戰略思維,希望通過加入反華軸心加強同美國的聯繫。這也是莫迪總理去年11月在最後時刻以“不考慮加入任何由中國主導的貿易協定”為由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原因。
但實際上,印度在處理美企投資上的立場凸顯了其自相矛盾。據莫迪闡述,抵制中國,是因為過分依賴中國投資將使印度承受巨大的對華貿易逆差,長久下去印度將不得不從商品製造商變為“中國製造”的貿易商,印度需要追求自力更生。然而與此同時,莫迪卻在7月22日的2020年印度創意峯會上大力呼籲美企前來投資。印度商務部長戈亞爾也在同一場合表示,印美雙方有望在近日結束長達兩年的談判,達成一項包括50至100種產品的特惠貿易協議。作為回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該峯會上表示,“印度已經獲得美國信任”,“印度有能力替代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
表面看來,印度利用這一波反華動作,換取了美國的暫時“承諾”,但印度經濟學家斯瓦米納坦·艾亞爾分析認為,吸引外來直接投資和增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權重,必然意味着與中國的聯繫增多而不是減少。在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的當下,印度更不應被非經貿的政治因素所主導中斷對華貿易關係。《印度斯坦時報》報道也表示,抵制中國商品的呼聲或許是民粹主義的主張,實則源自對經濟現實的無知。新加坡學者、前外交官馬凱碩更是明確指出,中印之間發生任何衝突的最終受益者,都是(在7月初提出將設立“太平洋威懾倡議”基金的)美國,付出代價的只會是印度而不是美國。另據美國《外交》雜誌網站報道,不少印度官員也對“特殊時期”華盛頓的政策可靠性、連貫性表露出擔心。
印度期待通過抵制中國企業進而與美國正式“聯盟”既不合理也不長遠。中印貿易關係深厚,印度想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不容易;新冠疫情大流行下國家間邊境“落閘”,也愈發顯現出過分依賴單一國家供應鏈的風險。此外,特朗普6月24日宣佈暫停向專業人士發放H-1B等工作簽證的政策,對在美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人也影響甚大。
正如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坦薇·馬丹所言,自力更生不意味着將經貿關係置於安全和發展之上,在相互依賴中儘早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這才是正確的方向。
觀察人士認為,中美貿易爭端已經充分顯示,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無益於縮減貿易逆差和最終解決問題,只會阻礙國家間關係的正常發展。也正因為如此,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嵇蓉參贊7月28日重申,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合作。印度政府有責任根據市場原則維護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際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中印在務實領域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這種合作格局受到人為損害,實際上也不符合印方自己的利益。中方也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本報北京7月29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07月30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