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自然人,是自然而然的人。
華為2019、2020“天才少年”計劃,最激動人心的是什麼?
答案簡單明瞭,是一把年薪的尺子,201萬元。
供應端在很多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用金錢作為唯一的尺度。
一位媽媽,守望心懷遠方的孩子,“見字如面”般循循善誘:
“孩子,你要知道,人才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
華為‘天才少年’的選拔,並不是從天而降的榮譽,
它代表的不是表面奢華,而是在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之時,日復一日,從未停歇的努力。
這是第一點。”
不太明白這位媽媽“這個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的表達:如果你的孩子,如你所願,認同你這最值錢的東西,成為全世界最緊缺“天才少年”,卻毅然決然地拋棄了你,甚至極端如那不久前青島發生的高二女兒殺母血案……
這個世界最值錢的東西,最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自然人自然而然的愛:這份自然而然的愛,給父母兒女愛人和發自內心所愛之人,是流浪精神的寄託,是人之為人的心靈歸宿;這份自然而然的愛,給工作和生活,是激情迸發的歲月,是或有的天才創見,是抑或尋常的人生。活着的感恩遇見,活着平凡或掌聲,都是這“愛”,自然而然的副產品。
需求端有人説,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代表當下國內最真實的人才市場化需求,201萬年薪是一把最簡潔的市場化丈量尺子。
沒錯,現代市場經濟,需求端的資本具有逐利天性。
但,對人力資本(如華為天才少年)投入的金錢丈量,自然是以市場化的產出為評價依據:性價比高低,才是“天才”“庸才”最後的尺度。
華為201萬元/年的“天才少年”投入,最後產出的一定是“天才少年”?
答案只是可能,並且不排除另外一種更有可能——就是當年那些自然而然招聘入職的“平常少年”,在華為天才團隊科研氛圍的激發下,自然而然地成長為華為真正需要的“天才少年”。對於科研之中自然分娩出來的這種“天才少年”,華為絕對預備有遠比201萬元年薪更長的金錢尺子。
所以,任正非和華為招聘“天才少年”只是一種激發機制,真正想要的是這天才科研團隊博弈生成眾多“天才”的這種可能,而不是“天才少年”本身。
自然而然的“天才”之路,才是需求端真正希望成就的路。
因為,在有愛的氛圍,自然人自然而然地成長,自然而然地能成就“走的人多了”之勢,也就自然而然有“也就成了路”的可能。
供求均衡我們,自然人,每個人,究竟要活成什麼樣子,什麼才是“美好向往”,這是自定義,而不是他定義。
人才,是天賦的自然激發,更是愛一路呵護陪伴的可能。
對於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我們只有瞭解其真正的“天才少年”需求,才能形成最有效的“天才少年”市場供應。而不是本末倒置,苦命努力十幾年不説,還要苦命努力大半生,如是缺少生命激情支撐的最後結果,極有可能還是事倍功半。
每個人,都應有自己激情守望的美好向往,詩和遠方。
唯有自然人自然而然地生長,
你的天賦就自然而然地擁有脱穎而出的力量,
人力資本市場的“天才少年”,
在激情中一定能整體勃興、供求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