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來,ETF規模的快速增長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今年一季度這一趨勢還在延續。華泰證券研報指出,截至今年3月31日我國已成立了286只ETF、規模達到6947.19億,而僅僅是一季度新成立的ETF數量同比就增長了328.57%,成立數量佔到了去年全年的32.97%。毫無疑問,ETF市場仍在加速擴張。
不過另一方面,此前市場上有消息稱科技類ETF將被暫緩受理時,ETF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就曾被業內反覆提及。儘管暫緩受理並未發生,但ETF快速擴張的背後還是有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未來公募基金的ETF格局是怎樣的?是否得ETF者就能得天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業內專家和基金管理人。
公募搶灘ETF,背後問題浮出水面
今年以來,ETF市場行情持續火爆,基金髮行數量與規模都呈增長態勢,頭部基金公司紛紛搶佔高地。
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對每經記者表示,從近十年的數據來看,早在2012年時便有人稱之為ETF的發展新元年,當年ETF發行規模的增長速率為840.12%,隨後幾年有所減少,2018年又增加了237.22%,2019年僅增加86.76%。
“實際上ETF的發展跟市場的變化是有着密切關聯的。2012年開始,ETF產品創新不斷,很多基金公司提出的跨境、跨市場ETF產品創新方案紛紛得到落實。到了2019年,人工智能的熱潮掀起,投資者對5G、新能源汽車、芯片等科技方向熱衷,ETF的規模也不斷壯大,ETF的發展是順應了市場的變化與革新的結果。”賈志指出。
而在高速發展的行業背後,一些問題也隨之顯現。
例如,由於ETF市場的“馬太效應”明顯,降低費率來吸引投資者成為了不少基金公司的選擇,進而掀起愈演愈烈的“價格戰”。
一位華南大型公募人士也告訴每經記者,當前整體的基金髮行情況能一定程度反映投資者對ETF產品的熱情,但同主題或同類型基金產品的密集發行也容易造成產品同質化、銷售渠道擁擠等問題。
除此之外,產品兩極分化嚴重,跟蹤誤差參差不齊,超比例換購引發相關基金淨值明顯跑輸基準等問題也揮之不去。隨着更多玩家的加入,基金公司對ETF的研發創新、流動性要求、費率比拼或許將更為激烈。
同質化是表象,差異化成破局之道
針對上述已經存在的問題,賈志表示,ETF產品作為被動指數產品,同質化是一個表面現象。不同產品的規模、風控能力、流動性管理能力、跟蹤誤差等都有差別。同台競技下,優秀的產品會逐漸脱穎而出。
他進一步指出,管理層已經開始進行產品的規範化,比如今年2月份對部分發行科技類基金的基金公司進行了窗口指導,同時向部分基金公司徵求ETF指數編制規則方面的意見。“管理人在監管指導下,還是要關注市場需求,適時推出適合市場的產品,保持創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北京一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則對每經記者表示,衡量一隻指數基金質量的最核心標準,是對標的指數的跟蹤誤差,對精確度近乎苛刻的執着。而指數基金跟蹤精度的管理,在中國市場面臨更大的難度。A股市場波動性較大,投資者結構以散户為主,容易產生大額申購或贖回,指數團隊要時刻準備根據市場行情和ETF實時成交情況,及時調整交易指令並下單執行。
整體而言,當前公募指數產品的競爭已從費率戰、卡點戰蔓延至產品研發領域。華寶證券研報指出,從2019年以來的產品線佈局來看,除一些頭部管理人致力於全產品線佈局以外,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試圖通過差異化的戰略定位實現突圍。例如有的打造行業主題類ETF產品線,有的偏好聚焦行業龍頭開發相應指數投資工具。“多方面因素推動之下,產品線的差異化定位越來越受到中小基金公司的重視。”
未來:得ETF者得天下?
在上述北京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方面看來,ETF整體發展比較快是從2018年~2019年。2017年底權益類ETF規模大概是2100億元人民幣,到2019年三季度末已經超過5000億,增長了兩倍;同時,ETF場內個人交易户數增長速度也很快。但ETF在A股市場的滲透率不足5%,而美國的這一數據則為20%。
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國ETF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得ETF者得天下”,並不是一句空話。
對此賈志指出,目前國內ETF市場以股票型和貨幣型為主,根據數據,今年一季度股票型ETF總規模5982.27億元,貨幣型ETF總規模1836.69億元。滿足場內客户的資產配置需求,管理人可以多多關注策略ETF,債券ETF,另類ETF等,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理財工具。
上述華南公募人士也表示,展望未來,ETF顯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真正想在這個領域站住腳,基金管理人還是要想明白幾個問題:
首先,權衡是否要發展ETF,是需要大力發展還是緊跟趨勢,搞清楚定位。
其次,設計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產品,來維護核心客户羣,而不是通過同質化的佈局、費率戰和超額換購飲鴆止渴。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