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業態迭代,行業洗牌力度加劇

疫情之下,消費心理悄然改變,零售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行業持續洗牌,傳統超市或閉店或被收購,賽道頭部選手更迭加速。

隨着線上購物湧起,傳統超市銷售下滑,加之租金和人力成本逐年攀升,承壓之下,今年再度颳起小店業態風潮。今年5月,盒馬mini模式落地北京,既有早點、餐飲,又有生鮮、標品;7月,大潤發小業態“小潤髮RT-mini”試水,生鮮佔比60%以上,向社區深度滲透。此外,華潤萬家也啓動了小業態創新。

除了試水小店,各品牌紛紛發力搶佔生鮮採買的最後一公里,社區團購再度被推上風口。今年6月,家樂福推出“社區運營官”招募計劃,加強社區服務與線上業務發展。“社區運營官”的前身就是社區團購羣的“團長”,永輝、物美、華冠此前也都嘗試過相關業務。疫情之下,曾陷入倒閉、裁員的社區團購復活並升級,各家在商品種類、時效性、線上化等方面展開新一輪比拼。

近幾年家樂福、麥德龍等外資超市接連出售中國業務。疫情之下,行業洗牌力度加劇。今年8月,沃爾瑪中國兩位核心高管“離職”,引來出售中國賣場業務的傳聞。10月,阿里宣佈擬斥資36億美元控股高鑫零售,高鑫零售旗下賣場品牌歐尚國際或將退出中國業務。除外資零售,部分內資超市也頻頻閉店。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聯華超市謹慎梳理門店,關閉148家店。步步高關閉10家門店、北京京客隆關閉12家便利店。

不論是互聯網入局分食超市“蛋糕”,還是超市向數字化自我轉型、探尋新業態,都折射出消費的升級。這一輪洗牌過後,誰能在賽道上脱穎而出值得期待。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王琳 校對 薛京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60 字。

轉載請註明: 超市業態迭代,行業洗牌力度加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