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11月24日晚,安徽新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600318.SH,以下簡稱“新力金融”)披露了一則《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

《預案》稱,新力金融計劃將其持有的主要從事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典當和融資租賃等類金融業務的公司股權置出上市公司,並從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西藏浩澤商貿有限公司等19個比克動力的股東手上置入比克動力約75.62%的股權。

至此,這家原本以金融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通過股權收購,生生將自己切換到了眼下極其熱門的新能源賽道。

新力金融當日還發布公告稱,公司於11月25日起復牌。多少有些超出市場預期的是,復牌之後,新力金融便接連錄得四個漲停。在多重因素的合推之下,新力金融11月的股價累計暴漲了85.48%。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然而,在股價近乎沸騰的氛圍中,質疑之聲也不絕於耳。11月28日,上交所向新力金融發出問詢函,對新力金融與比克動力之間的這樁交易提出了多點質疑。

自帶“鋰電”熱門標籤的比克電池,能否讓正在極力創新業務版圖的新力金融如願以償?曾兩度衝擊A股而“敗北”的比克電池能否在當下火熱的電儲能風口鹹魚翻身?

01、重組未定就來了個四連板

11月之於新力金融是驚心動魄的一個月,先是公佈與比克動力重組的消息使其受到多方關注,後又因股票異動被疑存在內幕交易,上交所一紙問詢書將其送上風口浪尖。

11月10日,新力金融公佈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公告,公佈了以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方式購入比克動力股權的消息,同時宣佈於11月11日起停牌。就在這個消息公佈的當日,新力金融股價漲停。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兩週之後的11月24日,新力金融公佈重組預案,稱擬將新力金融旗下金融類業務的五家公司股權置出,並置入比克動力75.62%股權。新力金融同時預警稱,由於公司股價在本次重組首次披露前20個交易日的波動超過了20%,可能涉嫌內幕交易,因此本次交易存在被暫停、中止或取消的風險。

公開信息顯示,在重組消息公佈的停牌前半個月,即從10月25日開始,新力金融的股價便連續上漲,漲幅超過了37%,市值更是從33.74億元升至11月30日的68.76億元。在此期間,上海通怡投資管理公司旗下的兩個私募產品“通怡麒麟5號”和“通怡麒麟6號”突擊買入了新力金融數百萬股,成為新力金融的第九和第十大流通股東。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11月25日,新力金融復牌,隨後幾日接連漲停。11月28日晚間,上交所就新力金融擬購比克動力75.62%股權一事下發重組問詢函,要求新力金融對關於是否規避重組上市、標的公司盈利能力、債務訴訟,以及內幕信息等多個問題作出説明並補充披露。

上交所在問詢函中直指,作為收購方的新力金融在本次重組停牌前一日即股價漲停,且預案披露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價漲幅超過了《關於規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相關各方行為的通知》第五條規定的20%標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新力金融在保密措施與制度説明中表示,公司採取了嚴格有效的保密措施。但有據可查的事實是,2020年,上海通怡投資旗下的私募基金就已進入比克動力的股東中利集團的十大流通股東行列。上海通怡投資、中利集團是否存在“精準圍獵”比克動力的動機和內幕交易的事實?這正是市場輿論所指,也是亟待查證的焦點所在。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事實上,這已不是新力金融第一次面對類似的質疑。早在2019年12月6日,安徽監管局就曾在其官網上發佈過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公開了新力金融在另一起股票內幕交易中的違法事實。

02、新力金融重演“曲線生存術”

切換新的賽道,改變主營業務,這樣的操作套路對新力金融來説並非新鮮事。

新力金融脱胎於1999年成立的安徽巢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起,新力集團先後受讓昌興礦業所持有的安徽巢東水泥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共計17.34%,成為後者的第一大股東;同年,上市公司從新力集團的手中收購了類金融業務。至2016年,安徽巢東水泥出售了水泥資產和負債,正式更名為安徽新力金融。在歷經多手騰挪之後,新力金融終於完成借殼上市。

近五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借殼上市後的新力金融並未在它所篤定的金融賽道大放異彩。從近期財務數據表現來看,新力金融的主營業務頹勢愈發明顯。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僅為3.05億元,同比下滑了14.34%;歸母淨利潤僅為88.46萬元,同比下降了69.51%。

業績增長的天花板觸手可及,新力金融再次遭遇成長的煩惱。在11月24日發佈的重組預案中,新力金融書面坦陳“公司從事的金融業務成長性偏弱,存在業績下滑風險,亟需尋求業務轉型”。

每個人都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對於業務線和業績預期都進退維谷的新力金融來説,重走“重組”的“長征路”雖不失“謀求發展”的初心,但多少有些悲壯。

力求二次突圍的新力金融這次錨定了比克動力。

僅從新力金融自身的發展而言,這確實是一個如意算盤。重組前,新力金融主要從事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典當、融資租賃等傳統金融業務;一旦與比克動力完成重組,新力金融的主營業務將會煥然一新:鋰離子電池研發與產銷、圓柱形電池、方形電池、聚合物電池等新潮、前沿的科技元素便會立馬傍身。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圓柱鋰離子電池)

深圳一家知名新能源科技企業的高管告訴市界,他非常瞭解新力金融和比克動力,“押寶新能源賽道,新力金融這一次顯然也是有備而來。”在他看來,如果這兩個企業能如願完成重組,新力金融有望快速獲得鋰離子電池相關的產品線、客户羣及技術人才,快速切入當下正熱的鋰離子電池的行業風口。

在公佈的重組預案中新力金融也坦陳,鋰離子電池是在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應用領域的驅動下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有大量產業資本進入該行業。北京泛在新財數據公司的一位產業研究員認為,本次差異化資產注入,將極大降低新力金融第二曲線與原有業務跨度較大時的市場進入難度和初始經營風險。

作為新力金融重組標的的比克動力成立於2005年,曾是美國上市公司中比能源下屬企業,後者是中國首家登陸美國納斯納克交易市場的鋰電池企業。在全球消費電子勃興的1990年代,中國鋰電池同步崛起,比克曾是最初一代的鋰離子電池“四巨頭”之一。

據比克動力官網介紹,比克動力最初以消費類電池切入行業,後逐步擴大到動力電池市場。而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圓柱、方型和聚合物電芯,以及電池封裝、電池解決方案等,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消費類產品及後備儲能等領域。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16年至2019年全球鋰電池企業出貨量排名中,比克動力穩居前十名。另有公開的產業研報資料顯示,截至目前,裝載比克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已經超過了20萬輛。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03、“兩難”相遇,彼此救贖?

在鋰電行業近十年的高成長通道中,比克動力其實一直頗受資本市場的青睞。

2017年,長信科技曾動念以67.5億元的高價收購比克動力75%的股權。但鑑於當時監管政策尚不明朗,雙方最終抱憾而歸。對於這段未能達成的姻緣,長信科技曾表示,只要政策允許便會立即重啓收購計劃。2018年,中利集團加入了追慕者的行列,表示打算拿出100億元來收購比克動力的控制權。

然而,都是因為與收購相關的政策不明朗,上述兩項交易至今均未能變成現實。但值得提及的是,截至目前,在比克動力的23名股東中,除了第一大股東深圳比克持股比例29.14%外,長信科技、中利集團分別持有比克動力11.65%和8.29%的股權。

令人唏噓的是,曾經風光無限的比克動力,在登陸資本市場的道路上卻是一波三折,此前已經兩度衝擊A股上市,但都以失敗告終。2019年,比克動力還身陷“連環債”。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受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退坡導致新能源汽車裝機量大幅下滑影響,加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逾期未付貨款,導致比克動力現金流緊張;比克動力又因此拖欠其鋰電池材料供應商近7億元的債款。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今年以來,比克動力的債務儘管有所緩解,但由於目前仍有較大資本性支出及大額應收賬款回收的不確定性,比克動力經營資金仍較為緊張。11月24日公佈的重組預案披露,2019年至2021年前9個月,比克動力營業收入分別為13.83億元、15.64億元和16.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68億元、-10億元、-736.28萬元,累計虧損達17.76億元;同時,比克動力尚有大額未清償債務,部分債務已經逾期,且存在銀行賬户被凍結情形。

12月2日晚間,長信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與比克電池簽訂了一份股權轉讓及債權債務抵消協議。協議內容的大意是,因比克動力2018年未實現業績承諾,比克動力的控股股東比克電池需補償長信科技1.155億元,而目前公司僅收到業績補償款800萬元。於是雙方商定,根據比克動力102.5億元的估值,將剩餘業績補償款1.075億元調整為股份補償。

正是鑑於比克動力的營業能力和債務訴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上交所在11月28日發出的問詢函中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比克動力到底價值幾何?長信科技在上述債權債務抵消協議中給出了超100億的估值,但質疑的聲浪不絕於耳。動力電池業界的多位專業人士在與市界交流時認為,曾經風光無兩的比克動力“現在除了剩下一棟樓,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如果按照比克動力的股東中利集團的持股數額來匡算,比克動力被估值100億確實有些“虛高”。公開數據資料顯示,中利集團持有比克動力8.2927%的股權,對應的股權賬面餘額為3.88億元。若依此推算,比克動力目前的估值也僅為50億元左右。

儘管如此,新力金融依然對比克動力滿懷希望。

在全球鋰電市場保持高景氣的氛圍之下,除了寧德時代等賽道巨頭持續在全供應鏈加碼外,跨界進入鋰電市場的案例屢見不鮮。

國際能源署預判,到2030年,僅靠現有和在建的鋰礦生產項目,全球將出現約50%的鋰需求缺口。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比克動力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但鋰電池賽道足夠誘人。作為國內鋰電池賽道曾經的頭部公司,比克動力近幾年的動態也能看到其積極自救的思路。

2019年的“連環債”之後,比克動力在自身的發展方向上頗為謹慎,一邊紮根日趨火熱的“小動力”市場,一邊深耕大圓柱電池的設計研發。

在“小動力”市場方面,比克動力正以多種型號的高倍率及大容量鋰電池向智能家居產品端滲透;在電動自行車領域,比克電池已經與哈囉出行、滴滴、美團等共享出行大廠達成合作,併為納恩博、新日等一線鋰電輕型車品牌供應電池;在電動工具方面,比克電池高倍率放電電芯已通過全球電動工具龍頭TTI的驗證確認,開始為TTI旗下多個電動工具品牌批量供貨。

比克電池首席科學家林建曾表示,比克電池是國內最早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成熟掌握圓柱電芯定向爆破技術,併成功解決熱失穩技術的企業。與大方形相比,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圓柱的安全性是最大的優勢。

(除單獨標註來源外,以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作者 | 唐楠 編輯 | 楚星)

來源/市界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59 字。

轉載請註明: 以鋰電池為名,一場疑竇叢生的重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