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一季報披露收官 創業板改革提振市場信心
日前,公募基金一季報已基本披露完畢。季報內容顯示,年內公募基金自購次數超過百次,規模也大幅超過去年同期,體現了對市場投資價值的認可。此外,一季度權益類基金規模擴張顯著,存量規模相比年初增長8.42%,公募持有A股市值進一步與外資拉開差距。實際上,公募基金已成為權益市場的重要長期投資者,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等政策則進一步提振了市場信心。受此影響,多機構大幅提升創業板倉位,重點佈局計算機、醫療器械等內需高景氣領域。
截至4月28日,年內共有5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發起102次自購行為,規模超過14億元,大幅超過去年同期。其中,東興證券、匯添富基金自購金額均過億元,東興鑫遠三年定開以3.1億元自購規模奪冠。在收益方面,Wind數據統計,約七成獲得正收益。
業內人士表示,在疫情好轉、國內經濟和市場向好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具備長期投資價值,而基金公司自購行為則體現了對市場的認可。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自購行為釋放出了一種積極的市場信號。“對公募基金而言,大規模的自購行為是他們對市場底部區域的一種認可;並且,從歷史上看,基金銷售困難的時候也往往是市場底部時候,通過基金自購能提前佈局低點,以分享到基金投資收益。”
今年一季度權益類基金規模出現了快速擴張。中基協最新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16.64萬億元,其中開放式股票型基金規模達1.41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1.3%,相比今年年初增長8.42%。而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股票ETF基金持股市值為5897.67億元,在滬深股市流通市值中的佔比從2015年6月30日的0.37%增長至今年一季度的1.29%,市值份額增長248.64%。
當前,公募基金已逐漸成為權益市場重要的長期專業投資者。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多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這是繼科創板增量改革之後的資本市場存量改革,表明了政策調整經濟結構和融資結構的決心,也將提振市場信心,助力直接融資市場發展。
隨着公募基金一季報的正式收官,機構調倉換股的路徑也隨之浮出水面。與政策風向對應,2020年基金一季報顯示主板倉位大幅下降、創業板倉位大幅提升。消費、TMT,細分領域中計算機應用、醫療器械等行業加倉明顯;此外,雲計算、5G、新基建、新能源車等產業鏈倉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倉位結構變化表現出兩個重要特徵:一是主要沿着內需高景氣和受益疫情方向配置;二是板塊內部分化,偏股基金持股集中度進一步下降。例如,加倉醫藥中的醫療器械但減倉醫療服務,加倉汽車中的汽車整車但減倉汽車零部件等。業內人士建議,二季度可關注醫療信息化、醫療器械、消費建材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