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近30年,期貨法立法終於實現突破性進展,4月26日至29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對期貨法草案進行初次審議。
——“小眾”市場“大能量”
期貨與實體經濟聯繫密切,其中商品期貨更是直接與糧食、能源、鐵礦石等大宗商品貿易密切相關。
期貨市場緣何是“小眾”市場呢?
監管部門的數據顯示,2020年末全市場有效客户數186.33萬個,法人客户約6.1萬個。而同期,境內股票市場投資者户數近1.8億。
但這個“小眾”市場卻有“大能量”。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共70個期貨品種和22個期權品種,基本覆蓋主要產業類型和主要經濟活動環節。2020年,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量61.53億手,成交金額437.53萬億元。同年,我國商品期貨(不含期權)成交59.29億手,位居全球第一。我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有色金屬、焦炭、動力煤和黑色建材期貨市場。
——市場功能多影響大
當前,以主要期貨市場價格作為交易基準是國際大宗商品貿易的重要特徵。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貿易國,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期貨市場公開、連續、權威的價格序列,以及套保對沖價格風險的功能,為實體企業提供了生產消費指導,幫助企業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全球500強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都在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管理風險。
伴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實體經濟需求不斷增強,期貨市場歷經30多年實踐已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例如在油脂油料領域,從種植到壓榨再到下游飼料行業,產業鏈上的絕大多數企業都在使用期貨價格定價,並發展出期貨價格加升貼水的現貨貿易模式;在有色金屬領域,企業大規模使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以期貨市場價格為信號動態調整生產經營和庫存,規避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
不僅如此,期貨行業針對我國農業現實情況,開發出“保險+期貨”的支農助農服務形式,推動農業補貼、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的聯動機制,在保障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種植積極性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020年,3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在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210個“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品種涉及天然橡膠、白糖、蘋果、紅棗、大豆、玉米、雞蛋、豆粕等,保障現貨規模近470萬噸,承保土地面積約1000萬畝,累計服務農户約90萬户。
——立法補短板促發展
期貨市場作用着實不小,但也有自己的“痛處”——雖然已經有了一套相關法規制度體系,但位階不高,缺乏一部市場的“基本法”。
期貨是具有代表性的衍生品業務,期貨市場是管理風險的市場,必須做好自身風險防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因此,有必要通過制定期貨法來進一步完善風險控制制度,健全期貨市場的風險識別、預防與處置制度體系,依法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另一方面,我國期貨市場開放已向全面縱深推進,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等特定期貨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允許外資控股境內期貨公司,境內機構也開始走出去。這些客觀上需要從法律層面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路徑、跨境監管等作出安排,以提升期貨市場國際化水平,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積極作用。
“期貨立法能為境外投資者進入境內市場開展衍生品業務創造公平有序的業務環境,為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創造更好更有利的條件。”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峯認為,通過期貨立法,能推動境內期貨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地銜接,推動“中國價格”走出去,提升我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定價方面的影響力。(記者劉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