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每一樣都是大學問。
提起醬油,相信大家都會想到海天味業,無論是從市值還是業績規模上看,海天味業都是當之無愧的A股“醬香科技”陣營的核心成員。
但從上市時間來看,2012年登陸A股的加加食品才是真正的“醬油第一股”。
“醬油第一股”的“墮落之路”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現在大家常見醬油瓶所用的瓶蓋——打開醬油瓶外蓋後直接拉開內蓋即可倒出醬油的方法是加加創始人楊振首創。
最初,楊振想把這個創新方案賣給湖南的醬油廠,但並沒有廠家願意購買。隨後,在1997年,他便在湖南寧鄉縣正式成立加加醬油廠。當時的加加醬油廠僅有2畝地和幾個人工人。
在斥“巨資”投放電視廣告後,加加醬油廠收入一路飆升。據公開數據,從2009年到2012年,加加食品營業收入從12.02億元增長到了16.57億元,淨利潤從8101.73萬元增長到了1.76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醬油大王”。
2012年1月6日,加加食品成功在A股上市。而當時的海天味業才剛剛啓動上市程序,千禾味業還是個名不經傳的地方小品牌。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上市成了加加食品的巔峯,自此開始“墮落”。上市後,加加食品的業績一直原地踏步,毫無長進。2012年-2019年,加加食品營收僅增長3.83億元,淨利潤甚至下滑——從2012年的1.76億元跌至2019年的1.62億元。
反觀同期的海天味業,簡直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了。以2012年至2017年的數據為例,海天味業均保持着年均11%的複合增長率,而加加食品僅有2%。
不僅業績平平、利潤下滑,如今的加加還身陷質押風波,被戴上了“ST”的帽子——2020年6月15日,加加食品實行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加加食品”變更為“ ST加加”,日漲跌幅限制為“5%”。
從昔日風光的“中國醬油第一股”,再到股份凍結、盈利鋭減,變成“ST加加”,加加食品到底做錯了什麼?
“醬油第一股”為何跌落“神壇”
據悉,加加食品曾經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創始人楊振當年創業的定位是高端品牌,生產銷售高端醬油。上市後,銷售市場就交給了銷售團隊和經銷商,而銷售團隊和經銷商卻將產品當作低端產品來運營,如此一來,便把品牌搞砸了。
主業失焦,加加便開始掉隊了。而在當時,加加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而是轉向擴充產品線,增加植物油、醋、雞精等產品。但這些新增的產品,最終都沒能在細分市場中打出一片天地。這直接導致整個品牌的知名度逐漸下降,這是加加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上市後的加加在資本的助力下,曾經試圖通過併購的方式來實現多元化品類,擴大企業經營範圍。但這種方法不但沒成功,還耗費了公司大量的精力與成本。
在2015年5月,加加食品向雲廚電商投資5000萬元,以此獲得了51%股權,開始從事鮮肉、冷卻肉配送和日用品零售,但卻始終不能盈利。最終在2017年12月,以0元的價格轉讓了51%股權。
2017年4月,加加食品擬收購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經過6個月磋商,最終因為相關各方利益訴求不盡相同而告吹。2018年3月,加加食品以47.1億元籌劃收購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100%股權,兩年多後,這一收購也因各種原因終止了。
金槍魚釣收購的失敗,似乎讓楊振看清了企業目前的困境。去年11月,楊振提出迴歸主業戰略,重新聚焦調味品賽道,將加加減鹽生抽打造為中國醬油行業的頭部品牌產品。
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在高端醬油市場上,海天味業已經牢牢坐穩老大地位,佔比18.8%,隨後依次是欣和六月鮮(15%)、李錦記(13.7%)等。加加想要在高端醬油市場中東山再起,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