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一句“科技與狠活”,加上用食用鹽、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鈉等原料調製出“絲毫沒有豆子和黃豆”的醬油,讓千億市值的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成為輿論焦點。
近期,多個短視頻賬號爆料稱,海天味業國外售賣的海天醬油配料表上沒有添加劑,只有水、大豆、小麥、食鹽等天然原料,而在中國售賣的除了天然原料之外還有較多添加劑,網友紛紛指責海天味業搞“雙標”並質疑食品添加劑安全性問題。為此,海天味業連續三次公開回應,但目前網上的爭議仍在發酵。
網絡上對海天味業的質疑也對其二級市場股價產生影響,假期過後的首次開盤(10月10日),海天味業股價在集合競價期間直接跌停,開盤後大部分時間在跌停板附近徘徊,截至收盤,報跌9.35%,報75.08元每股。
輿論風波後
海天味業連續三次緊急回應
面對網絡質疑,9月30日晚間,海天味業在其官方微信發佈嚴正聲明,稱公司所有產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產,產品所含的食品添加劑符合國家標準以及法規要求。聲明的最後,海天味業表示自家也有“好吃不貴的0添加系列、有機醬油系列等創新產品”。
但該聲明不僅未能平息質疑,還引起了部分消費者對於海天醬油國內與海外銷售的含添加劑與0添加的“雙標”質疑。10月4日晚上,海天味業再度回應此事,表示:“海天產品的內控標準要求大多都高於甚至遠高於國家標準,同一品質的產品,國內國際的內控標準都一致”。
雖然連發兩次聲明,但顯然網友並不買賬,事件也是持續發酵,對此,昨日(10月9日)晚間海天味業又一次發佈澄清公告,指出在國內外公司均有銷售含食品添加劑與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並在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公司國內的產品線種類更為豐富。
儘管如此,在微博熱搜話題#海天味業回應醬油添加劑爭議#和海天味業股吧中,依然有諸多網友表示“你選擇發聲明,我選擇不買”“我一點添加劑都不想吃”。
股價較最高點幾近腰斬
基金持倉較少
作為國內調味品的龍頭,海天味業曾受到了資本的強烈追捧。2020年8月,公司總市值突破5000億元,此後,公司股價繼續一路上漲,2021年初,市值在逼近7000億元后,便一路下行。截至目前,已僅剩3400多億元,超過3000億元市值灰飛煙滅。
從年內股價來看,海天味業跌幅已經超過了20%,股價持續在下行通道運行的背景下,基金對其持股也相對謹慎,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披露的中報顯示,共計有467只基金持有海天味業,合計持有1.07億股,佔流通股比2.32%。
從各基金持有情況來看,上證50、滬深300、消費類指數基金居多,持有海天味業的主動權益基金僅有31只,持有海天味業最多的基金為華夏上證50ETF,持股達952.95萬股,持有市值為8.6億元,佔該基金股票市值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至2020年間,公募基金整體對海天味業的配置比例增高,呈現出小幅加倉的態勢,在2020年達到高峯後,2021年末下降至437只,佔流通股比例2.22%。
增長瓶頸疊加輿論危機
海天味業或遭遇估值重塑
海天味業是中國調味品行業的龍頭老大,自2014年上市以來,海天味業營收和淨利潤便持續保持着雙位數增長,不過進入2021年後,海天味業的業績突然“變臉”。
2021年海天味業倚重的餐飲渠道遭遇重創,加之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導致全年業績結束了持續多年的雙位數增長,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僅增長9.71%和4.18%,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經營目標。
今年,海天味業的經營形勢仍沒有明顯好轉的跡象。第一季度,公司業績甚至錄得負增長,第二季度拼命追趕,才讓半年度得以實現1.21%的微弱增長,這是公司歷史同期從未有過的低增長水平。
對於業績增速下滑,海天味業稱,在銷售端,國內疫情多點暴發,餐飲、旅遊等行業遭受衝擊,給調味品市場帶來很大挑戰。在成本端核心原材料價格仍高位運行,海天味業成本加大,盈利承壓。
但記者放眼整個調味品行業發現,雖然行業整體承壓、龍頭海天味業業績下滑,但卻有部分二線品牌業績異軍突起,千禾味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80.56%;中炬高新上半年也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4.52%,實現淨利潤同比增加11.91%。
“短期內海天味業會受到市場情緒干擾,從而出現較為極端走勢,但該走勢不具備持續性,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或許會讓海天味業下半年的營收、利潤、增長率受到部分影響,從而導致海天味業估值重塑。”有券商消費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過去五年調味品行業處於高速增長期,從而整個市場估值都較高,但是當前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即使後續行業生命週期還有很長繁榮時間,但行業的估值也偏高了,在公司、行業估值重塑的時候必然影響股價走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