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冠軍基金”名頭就覺得自帶“學霸屬性”,可買了之後,為什麼業績就變臉了?
人們常用“冠軍魔咒”來形容這一狀況:前一年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此後往往表現平平,甚至成了倒數。
這是為什麼呢?
多數“冠軍基金”曇花一現
據Wind數據顯示,1999年至2019年間,22只奪冠基金中,年度最高收益率是2007年的華夏大盤精選,最低是2008年的華夏回報。由於行情不佳,2001年、2002年、2008年、2011年,既使是主動權益類基金冠軍也同樣出現虧損的情況。
來源:Wind
梳理發現,僅有三隻基金兩度奪冠,分別為2001年、2002年連續問鼎的基金興華;2003年、2011年兩度上榜的博時價值增長;2007年、2009年奪冠的華夏大盤精選。
有意思的是,有一基金經理三次奪冠,他就是在2002年管理基金華興和華夏大盤精選的基金經理王亞偉。
然而,多數“冠軍”基金只是曇花一現。
上述基金奪冠次年的業績表現,結果難以令人滿意。僅有泰達宏利成長、華夏大盤精選、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等保持在上游位置,其餘冠軍基金都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疲軟。
如果將最近一年基金產品業績作為評價標準,多數當年的冠軍基金已走下神壇。在可供統計的冠軍基金中,wind數據顯示,易方達新興成長和廣發雙擎升級兩隻基金回報率超過80%,半數以上基金表現平平,部分基金遠遠落後平均水平。
來源:Wind
“冠軍魔咒”的緣由,本質上是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段,要想業績出色,配置必然會偏重某一行業、主題,或者重倉幾隻股票,組合的兼容性較差,一旦市場風格生變,業績很容易從先頭部隊變成落後。
選基還需長期觀察
格上財富高級研究員張婷認為,一隻基金能否取得良好業績的關鍵因素在於基金經理長期業績的水平以及業績持續性、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可以選擇其管理時間最長的基金進行研究,建議聚焦在長期視角,不要僅僅以半年或者一年的基金業績去做評判。”
一隻基金成為冠軍基金,有時也跟運氣有關。張婷表示,由於冠軍基金評價區間是以一年為單位,往往是處於投資風口或短期業績爆發的基金。當我們注意到這些基金時,經常是它們行情已經漲完一輪並反映在基金業績上的時候。這時候如果貿然買入便很容易踩在高點上,一旦市場出現回調這些基金難免會承受不小的波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