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振濤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受益於顏值經濟正當行,醫美行業受到熱捧。塑形、淡紋、填充,在醫美行業玻尿酸已被塑造成美容“神器”。在此推動下“醫美茅台”愛美客二級市場又創新高。
2月9日收盤,愛美客股價漲停,報1088.40元,最新總市值達1308億元。愛美客也成為A股市場繼貴州茅台與石頭科技後,第三隻股價破千元的公司。
愛美客股價之所以破千元直接利好原因是其業績增長與高分紅。
2月8日晚間,愛美客披露2020年年報,愛美客實現營業收入為7.09億元,同比增長27.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40億元,同比增長43.93%。
不過,愛美客的這份業績不錯的年報卻被送股和分紅搶了風頭。
愛美客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以1.202億股股本為基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5元(含税),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8股。本次愛美客的分紅金額將達到4.21億元,佔2020年淨利潤比達到95.68%,堪比“清倉式”分紅。
愛美客的實控人簡軍持有公司38.04%股權,按照此次分紅方案來計算,實控人簡軍將分得1.6億元。
此外,在愛美客的股東中也不乏公募基金與私募大佬的身影。
在愛美客最新披露的信息中,私募大佬葛衞東的身影浮現。截至2020年12月31日,葛衞東個人持有愛美客43.45萬股。如果葛衞東沒有賣掉持股,按照43.45萬股來計算,他將分紅得到152.7萬元。
而在尺度的愛美客的股東羣裏,股東們也紛紛熱討起來。
有股民表示,“厲害了,很久沒看見分紅這麼多的了”;也有股民表示,“神奇啊,憑啥漲這麼高?”。
愛美客清倉式的分紅,不僅引起了股民和股價的躁動,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
2月9日收盤後,深交所對愛美客下發了關注函,要求補充説明制定此次利潤分配預案的主要考慮、確定依據及其合理性,與公司業績成長是否匹配。
愛美客回覆關注函,還需要一段時間。先把目光放到投資者關注的二級市場上,愛美客憑啥漲這麼高呢?
在外界看來,這和愛美客的生意模式相關。
愛美客在2004年由簡軍創立,於2020年9月28日登陸創業板,主要產品是玻尿酸。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生產玻尿酸產品的企業不只愛美客一家,華熙生物和昊海生科與愛美客並稱為“玻尿酸三強。”
不同的是,華熙生物與昊海生科有多個業務,玻尿酸只是其中業務之一。而愛美客選擇了“all in”玻尿酸。
玻尿酸的暴利,或許多數投資者無法想象。以2019年為例,2019年,愛美客毛利率為92.6%,淨利率為53.4%;昊海生科毛利率為77.3%,淨利率為23.5%;華熙生物毛利率為79.7%,淨利率為31%。
而據愛美客2020年年報,愛美客產品的毛利率達到92.59%,淨利率達61%。而A股最貴的貴州茅台2020年前三季度的銷售毛利率為91.33%,淨利率53.34%。也就是説愛美客比貴州茅台還賺錢。
而玻尿酸產品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利潤空間讓人吃驚!
據愛美客2020年年報,目前愛美客已經上市的玻尿酸產品有6款,總計實現營業收入為7.01億元,佔總營業收入比達到98.89%。
其中,“嗨體、愛芙萊”為核心的溶液類注射針劑產品收入為4.47億元,佔營收比達63.07%;“寶尼達”為核心的凝膠類注射劑產品收入為2.52億元,佔營收比達35.56%。
而根據愛美客上市時的招股書,2019年,“嗨體、愛芙萊、寶尼達”的單位成本在30元/支左右。“嗨體、愛芙萊”的出廠的單位價格在310元左右,“寶尼達”的出廠價格達2547元。
而據豹變報道,新氧百科數據,一支0.5ml的“寶尼達”到了消費者手中,結合注射人工費用,其價格可達到6400元~11000元/支,最高可相當於成本價的300多倍,出廠價的4倍左右。並且愛美客也在招股書中承認,“寶尼達”產品的毛利率高達98%。
此外,有醫美行業的專家表示,注射一次玻尿酸,其效果最多隻能維持6個月。消費者見到玻尿酸的好,就會反覆回購,為玻尿酸行業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女人的錢的確好賺。
但值得注意的是,“all in”玻尿酸讓愛美客較華熙生物與昊海生科兩家競爭對手有更高的毛利率和更高的估值,但面臨的風險也更大。與茅台酒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相比,愛美客的玻尿酸產品並非無可替代。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玻尿酸填充劑行業內,愛美客佔據市場份額26.5%,LG伊婉佔20.5%,華熙生物佔16.1%。
在市場信息發達的今天,玻璃酸企業之間相互仿製產品並不難。哪怕不仿製產品,也可以通過生產替代產品投入市場競爭。
此外,愛美客的下游客户主要是醫院和醫美機構,產品收入依賴於下游客户的運營情況。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影響,線下醫美機構獲客量大幅降低,愛美客營收增速也降至0.72%。2020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好轉,愛美客的收入增速有所好轉。不過從全年情況來看,2020年27.18%的營收增速仍大幅低於2019年的73.47%。
接下來,愛美客股價能走多遠,大手筆分紅又該如何收場呢?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