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為什麼 | 市場的交易邏輯從滯脹走向了衰退?

進入十月之後,受到電力短缺、大宗商品漲價和美聯儲即將收緊貨幣等因素,整個市場突然走向風險厭惡情緒,交易邏輯也發生了變化。

美林時鐘進入衰退期?

美林時鐘,作為傳統的投資模型,將經濟週期分為:復甦→過熱→滯脹→衰退,四個週期的循環。在每一個階段之中,美林時鐘都有一整套資產配置的優先順序,隨着通脹壓力的逐漸加大,特別是歐美的經濟開始逐漸走向了滯脹,而國內的交易邏輯,更是超前了一步。

以煤炭股為例,雖然週五有所反彈,但是煤炭股的走勢和期貨直接的表現天差地別。動力煤期貨在迭創新高的同時,煤炭指數已經較9月高點回落17.5%,距離下跌20%的技術性熊市門檻僅一步之遙。

期貨的價格是短期供需錯配的表現,在供給無法放大,煤電廠的庫存持續在地位徘徊,導致近月合約的價格持續走高,供不足需。煤炭價格高企,勢必會讓煤礦企業賺的盆滿缽滿,但是股市是一個講預期的地方,對於未來需求不足的悲觀預期,認為週期供給在將來四季度某個時間點勢必會有所釋放,開始均值迴歸。

這也從側面表現出,當前大宗商品的上漲,已經開始影響到了總需求的表現,原材料價格開始抑制總需求的不足,如果沒有足夠的刺激政策,美林時鐘大概率會從滯脹過度至衰退週期。

衰退形成的本質

由於這一次滯脹更多是屬於一次非典型滯脹,通過宏觀經濟數據可以發現,豬肉價格同比持續大幅度下降,而工業品為首的PPI則呈現出兩位數的同比增長,這和兩年前食品CPI大漲而工業品PPI下跌如出一轍,都是由供給端引發的價格上漲,傳導性並不是很強。

遙想之前豬肉價格引發的CPI上漲,市場十分擔心豬肉價格會引發央行貨幣緊縮,但最終結果是,央行按兵不動,隨着豬肉供給的增加,CPI從高點迅速回落。

同理,這一次PPI的兩位數增長,其對CPI的傳導能力也不是很強,更多可以參考2016年供給側改革時期,鋼鐵價格大漲也並沒有傳導至CPI。

實際上,中國作為傳統的工業生產國,上游原材料的上漲將會擠壓中下游利潤,造成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國內經濟的傳統三駕馬車分別是:外貿、內需和投資。今年上半年,海外生產端還沒有完全恢復,國內外貿出口訂單依舊火爆,把一些問題往後拖了,特別是不少省為了經濟效益,上半年並沒有抓節能減排,直到下半年亮了黃燈後,開始進行一刀切的拉閘限電。

內需的地產和投資端的政府投資,在今年都是同比走弱的階段,這就讓下半年,海外生產逐漸恢復之後,外貿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加上海外生產一恢復,大宗商品在過去兩年沒辦法進行大規模投資的情況下,供給嚴重缺失。這就讓國內中下游企業陷入兩難境地,上游成本越來越貴,下游需求越來越弱。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8月採礦業和原材料製造業的利潤佔比已經超過40%,達到近年最高水平。對比一二季度,專用設備、汽車製造、通用設備和運輸設備製造毛利率分別下降0.4%、0.4%、0.2%和0.2%;消費品整體毛利率下滑1.5%,上游對中下游企業的利潤擠壓越來越明顯。

所以,對於生產國來説,工業利潤的下滑影響到消費力的低迷,最終加劇了衰退風險。

政策博弈利好股市

衰退風險逐漸加大之際,市場開始交易政策放鬆預期。

由於這一輪經濟衰退風險,主要由供給端和限電因素影響,利潤被上游原材料擠出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幣政策勢必會有所放鬆,這就和美國為首的消費國相反。

以美國為首的消費國,其需求和貨幣政策緊密相連,而美聯儲公佈Taper的緊縮路線圖後,美元流動性減弱,對國內最為明顯的影響將會是外需減弱。一旦外貿出口走弱,國內經濟的衰退風向加大,政策面勢必會出台一系列鼓勵內需和投資的政策。

不過,地產和政府投資已經收緊的情況下,市場交易的預期開始轉向光伏、新能源產業鏈等扶持行業。同時,對於貨幣政策來説,年底穩經濟和對沖海外緊縮的預期下,市場預計政策將不會過於緊縮。只要流動性能夠環比回升,那勢必利好股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7 字。

轉載請註明: 市場為什麼 | 市場的交易邏輯從滯脹走向了衰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