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約80%的家庭兒童支出佔家庭支出的30%至50%,不論是客流量還是消費力,親子市場都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都説孩子的錢最容易賺,恐怕也不是那麼簡單。一方面,隨着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很多家庭在育兒方面更注重讓孩子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希望通過各種活動讓“親子”和“遊玩”完美結合,滿足孩子和家長雙方的共同需求。在這種背景下,親子市場需求旺盛,一些商業機構確實迎來發展機遇期。另一方面,隨着商業機構紛紛佈局親子行業,搶分市場蛋糕,從親子游、親子DIY到親子餐廳、親子教育……市場上親子業態名目繁多,各種新鮮概念層出不窮,但是很多被貼上“親子”標籤的產品品質不高、同質化嚴重,很多打着“親子”招牌的服務徒有其名,乏善可陳,讓人體驗之後大失所望,難以獲得持久的市場競爭力。
親子產業的確充滿無限商機,但是怎樣才能攪動親子消費這一池春水,還需要商業機構深入研究中國家長的消費心理,以及俯下身子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純遊樂性的活動已經不能滿足中國家長的育兒需求,“寓教於樂”是家長們普遍認可的一種形式,因此,親子業態不應該忽視了“教”的意義。近年來,很多企業積極探索“親子+教育”的新模式,將體育、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親子產品,不斷豐富親子產品文化內涵,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孩子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與陪伴,需要的是“面對面”的親情互動。遺憾的是,目前市場上大多數親子業態並沒有體現“親子”內涵,譬如,很多親子樂園仍然是孩子玩、家長看,家長與孩子之間缺少交流互動;很多親子游在吃、住、行、遊各環節並沒有促進家庭成員與孩子的共同參與,暴露了國內親子市場的創新不足與服務缺失。
親子消費不該只有消費不見“親子”,美好童年需要用愛澆灌,同樣,親子市場也需要用愛培育。可以預見,隨着二胎政策全面放開,人口紅利逐漸釋放,親子產業市場需求還會越來越旺盛,只要多從家長和孩子的角度出發,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不斷創新,推出擁有更多體驗感和參與性的新產品,就一定能在親子市場這片藍海中掀起美妙的浪花。(姜天驕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