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他們沒被裁員 還做了一家700億美元公司
近年來錯失了科技股的巴菲特,決定「痛改前非」。先是在 2016 年重倉了他之前「看不懂」的蘋果,後者在今年突破了兩萬億美元的市值。
這次,嚐到極大甜頭的他,把名字寫到了一家雲服務商的招股書上。這家上市公司是在硅谷大熱的 Snowflake。
在巴菲特目前持倉前十的名單裏,蘋果排名第一,伯克希爾持有 5.6% 股份。名單裏剩下的,都是金融、銀行和食品公司
這家公司究竟有什麼魔力,讓 1956 年福特 IPO 之後就再也沒參與過新股發售的巴菲特,破了戒?
席捲美股的「雪花」
美國時間 9 月 16 日,Snowflake 在紐交所上市,發行價由最開始的 75-85 美元上調到 120 美元,開盤直接到達 245 美元,1 分鐘暴漲至 300 美元觸發熔斷。當日收盤價 254 美元,比 IPO 定價翻了一倍有餘。
Snowflake 市值因此達到 707 億美元,創軟件公司史上最大規模 IPO 紀錄,目前來看,也是今年美股市場最大的 IPO。
巴菲特先後投了 5.7 億美元。伯克希爾(巴菲特 1956 年創立的商業公司)總計持有超過 700 萬股,Snowflake 上市後,伯克希爾在其流通中的 A 級普通股中持股比例約為 19%。
Snowflake 股價漲勢凌厲,股神再次賺得盆滿缽滿。多年來見證了科技行業的爆炸性增長,巴菲特或許不會再放過任何一個投資潛在科技明星的機會了。
Snowflake 是做什麼的?
疫情期間,實體經濟重挫,而和「雲」相關的業務卻逆勢增長。Snowflake 做的也是「雲」這門生意。
只不過和亞馬遜、微軟、谷歌這些巨頭提供的服務相比,它直接在這三家的服務上搭建了一個「平台」,也就是所謂的「雲中雲」。
雲計算公司一般提供三種服務,分別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
IaaS 可以簡單理解為虛擬機、服務器等,PaaS 是 Web 服務器、數據庫等,SaaS 則是「開箱即用」的軟件。
而 Snowflake 提供的是數據倉庫即服務(DWaaS),有 DWaaS,企業客户無需在前期花錢建立一個內部的數據倉庫,也不用額外的配置和維護,等於説把這些複雜的部署和運算都「外包」給了雲服務提供商。
簡單來説,Snowflake 就像是一個能連通各家雲平台的數據工廠,把企業產生的諸如營銷、財務、供應鏈等數據進行運算、分析,加工後再送到客户手裏。
但三大主流雲計算服務商也都提供數據倉庫服務。比如,亞馬遜有 Redshift,谷歌有 BigQuery,微軟有 Azure SQL Data Warehouse。
但 Snowflake 的其中一個優勢就在於它同時支持 AWS、Azure 和 Google Cloud Platform,無論客户用的是哪一家的服務,都能接入 Snowflake,不必擔心被「強買強賣」——比如你想用 Redshift 就只能同時用亞馬遜的 AWS。這樣,企業就能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設計出更低成本的購買方案。
這裏我們不難看出,Snowflake 充當的是一個轉銷商(reseller)的角色,也因此成了「雲中立」的平台。
更重要的,Snowflake 這種無縫連接多個雲的能力,解決了行業中棘手的數據孤島和數據管理問題,客户可以自由地整合及問詢數據。
尤其對於組織架構大,部門繁雜的大企業來説,它們往往使用的是混合雲(Hybrid Cloud),而 Snowflake 完美兼容,這可以幫客户極大降低管理多個雲的複雜性,Snowflake 把這些數據集中到一起,企業在之後的調用和處理上自然更加高效。
IT 服務公司 Okta 的 CEO Todd McKinnon 説出了公司選擇 Snowflake 的理由:一是成本更低;二是更容易爆發容納能力(burst capacity);三是更容易調用數據,和在內部組織間共享數據。
更具想象空間的,Snowflake 的所有客户都可以在對方客户允許的前提下共享任何在 Snowflake 平台上的數據。
比如 COVID-19 期間,蒐集疫情數據的 Starschema 就共享了數據,被 Snowflake 的 2000 多個客户實時調用。同時,其他機構的數據也分享給了 Starschema。這種協同,極大提高了研究人員的整合和分析數據的效率。
比 Zoom 還亮眼
Snowflake 是一家「非典型」硅谷公司。
2012 年,Snowflake 由兩名前甲骨文技術專家和一名數據公司的創始人共同成立。和硅谷「英雄出少年」的傳奇不一樣,這羣創始人之前均有過 20 年左右的工作經驗,目前從核心管理層到董事會,都是年齡平均五六十歲左右的「銀髮一族」。
更有意思的是,和硅谷「創始人至上」的文化不同,Snowflake 的三位創始人都沒有擔任過 CEO,甚至連 CEO 都換了三輪。2019 年,公司找來了 Frank Slootman 擔任 CEO。
這位業內屢創紀錄的傳奇經理人,曾在 6 年內將 ServiceNow,從 7500 萬美元的年收入提到了 15 億美元。在誰來管理公司這件事上,Snowflake 似乎比誰都更講「誰行誰上」的原則。
在技術積澱,和管理層的得力領導下,截至今年 7 月,Snowflake 拿下了 3117 個企業客户,包括財富 10 強中的 7 家和財富 500 強中的 146 家。去年同一時間,其客户數量還只有 1547 個。
截至去年 1 月底的財年裏,Snowflake 的營收還不到 1 億美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就暴增至 2.42 億美元,同比翻了一倍多。
分析人士認為,該公司今年的營收預計將超過 5 億美元。這家公司在上一財年實現了極高的收入增速(173%),最近一個季度也達到 121%,這比硅谷新貴 Zoom 的數據還漂亮。
根據 Crunchbase 提供的數據,目前市面上 36 家 SaaS 企業的淨留存率中位數是 104%,驚人的是,Snowflake 的淨留存率達到了驚人的 158%,也就是説同一個客户本年度支付的錢比上年度多了 58%。從這個方面衡量的話,Snowflake 的表現也要比 Zoom、Slack 都好。
如此亮眼的成績,讓 Snowflake 成了 SaaS 賽道里的頭部玩家,更讓聲稱「不懂科技股」的巴菲特忍不住破了戒。
應「雲」而生
在整個計算機行業裏,雲計算是其中發展最快、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場,SaaS 領域被認為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IDC 預計,潛在的市場規模在 2020 年能達到 560 億美元,2023 年將擴增至 840 億美元。可以説,Snowflake 所處的「賽道」非常好。
有意思的是,Snowflake 的野心還不止於此。它在招股書裏給自己定的市場規模不是落在數據倉庫,而是雲端數據平台(cloud data platform),後者在 2020 年客户共支出了 810 億美元。
打破數據孤島,讓協同方的數據流通,無疑是個性感的故事。而做到「雲中立」,則使得企業客户不必被單個雲服務商套牢,客户不用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但 Snowflake 的業務並不是沒有侷限性。它的短板同樣是因為轉銷商的角色。畢竟,Snowflake 的服務是構建於亞馬遜、微軟和谷歌幾家雲巨頭的存儲和基礎設施之上的,輕則被限制住利潤水平,重則被這些巨頭吃掉。
在招股書中,Snowflake 提到,它依靠亞馬遜來運行其大部分基礎架構,並承諾在未來五年內斥資 12 億美元在 AWS 的技術上。但同時,AWS 過去幾年中一直在大力投資數據倉庫服務 Redshift。
就像一位 Gartner 研究員所説,「Snowflake 的獨特性不會持續太久。競爭對手,特別是大型公有云提供商,一直在增加競爭產品,甚至涉足了多雲。」另外,一些新興的創業公司也已經在提供更便宜、更靈活的「開源」替代品,比如 ClickHouse,一個由一家叫 Altinity 的創業公司銷售的數據管理系統。
可以説,Snowflake 面臨的是「前有猛虎,後有追兵」的形勢。
如果 Snowflake 能及時鑿出一條足夠深的護城河,那就會有一個新故事。
但股神巴菲特顯然不會輕易看走眼。在他的投資理念裏,「是否擁有核心護城河」是最基礎的原則。在這條原則裏,包含了「是否有網絡效應」這一點。
什麼是網絡效應?如果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隨着客户人數的增加而增加,那麼企業就可以受益於網絡效應。網絡效應是最難被撼動的護城河壁壘。
Snowflake 在三大巨頭的「雲」上再搭一個「雲」,對客户來説,更低成本,更便利,更自由;而它也成為了一箇中立的「平台」,平台的特性自帶正向反饋鏈:客户越多,使用它的服務越多,這些客户就能給 Snowflake 更多的反饋;這些反饋讓 Snowflake 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
除了口碑的網絡效應之外,Snowflake 底下不同企業互通數據的想象空間太大了。
而一旦這些數據經過互通和融合,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和社會價值,那這條護城河就很難再被競爭對手打破,因為積累客户和培養客户習慣的過程非常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