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業務營收下降,英特爾交出21世紀最差財報
在7月底,知名的處理器廠商、半導體行業的一大巨頭交出了2022年財年的第二季度財報,財報中顯示英特爾二季度營收153億美元,相比較於去年同期的196.31億美元相比下降22%;創下199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淨虧損4.54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50.61億美元。並且同樣低於市場對英特爾給出的176.6億美元營收預期。除了給出了一份非常令市場非常不安的財報以外,英特爾官方還將2022財年的全年業績預期將760億美元下降到650-680億美元,與此前市場預期的747億美元相比較下降明顯。在英特爾糟糕的財報以及針對各項業務的出售步伐中,資本市場也表現出了其反饋,並聯動帶來了股價的下降。
根據英特爾財報公佈的信息顯示,目前其收入的兩大核心業務受到大幅度的收入下降,其營收的兩大業務客户端計算事業部(PCG)和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的營收分別為77億美元和46億美元,同比下降分別為25%和16%,直接拖累了整體財報情況。
除了核心的業務部門營收下降外,英特爾在近兩年對一系列非核心資產的處理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虧損,近幾年,英特爾自身對於旗下的幾大業務都進行了出售,包括RealSense體感、NAND閃存、4G/5G基帶、運動和可穿戴等一系列的業務,並且在最新的Q2季度財報上,英特爾宣佈還將會對旗下的無人機及Optane傲騰業務進行處理,根據英特爾官方的説法,對於傲騰產品線的處理將導致5.59億美元的虧損。傲騰業務的虧損也意味着此前英特爾的一系列投資失敗,對於英特爾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自然會有所拖累。
對於這一份糟糕的財報,英特爾財務主管津斯納表示,中小型企業放慢PC採購速度,經濟的迅速下滑,也導致了許多芯片供應環節出現問題。而英特爾 CEO 帕特·基辛格則提到英特爾在產品設計、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加速計算系統與圖形事業部(AXG)等領域的執行出了問題。這一份糟糕的財報是英特爾咎由自取(We deserve to be down today)。
猶記得英特爾在2015年曾提過,其公司不只是定位於製造CPU,而是為數據中心進行服務的。但是在2022 Q2的財報上,其數據中心等方面的表現卻依然欠缺,在傳統市場的優勢也被對手進一步趕上。而在市場的股價上,英特爾的市值也在近期被AMD超越,雖然本年度也有多次變化,但是在此次的財報出爐後市場還是給出了更大的反應。
AMD營收情況良好,市場預期樂觀
讓我們將視角拉到AMD上,AMD在近幾年的成績非常出色,其營收的增長非常明顯,以近兩年的營收增長為例,AMD營收增長分別為45%和68%,相比較於英特爾近兩年僅個位數的營收增長,可謂是成績亮眼。
在2012年蘇媽(蘇姿豐博士)入主AMD以後,憑藉着在一系列手段以及在技術、市場方面的調整,AMD旗下的產品在市場上都漸漸獲得了認可,特別是旗下Zen系列架構處理器發佈後在民用消費市場獲得了不錯的認可度。而在數據中心方面,AMD旗下基於Zen架構的Epyc系列處理器在英特爾原先佔據優勢的市場領域不斷髮力,市場份額逐步提升,這對於英特爾來説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目前數據中心這類的TO B市場也並非單純依賴於處理器,GPU等芯片在目前的數據中心市場上所佔據的體量也在逐步提升,作為手握GPU和CPU兩大業務在手的AMD,這一波相比較於英特爾可算是多吃了一點肉。哦對了,同樣在數據中心上因GPU需求增長而獲利的還有英偉達,數據中心的收入在英偉達的收入比重中也有所提升。
除了在CPU、GPU方面的市場份額逐步提升以外,AMD還在半定製產品(諸如PS5、XBOX等所需部件)等領域保有優勢,並且供給相對穩定。AMD還在2022年正式完成了對賽靈思(Xilinx)的收購,作為獨立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的頭號公司,賽靈思在整一個領域的優勢被AMD拿下,而在後續的市場中,FPGA芯片的已經被多個領域視為非常重要的解決方案啊之一,需求也是不斷提升。AMD拿下了賽靈思,也意味着其把握住了一個穩定的營收來源,對於資本市場也帶來了正向反饋。
在多方面的疊加影響下,資本市場對於AMD的穩定增長以及預期看好,傳到市場的市值、股價等方面也就會有更好的水平體現。
英特爾還能好起來嗎?
英特爾在對外披露的信息稱,在明年其代號“Sapphire Rapids”的新一代服務器芯片產量將會攀升,這對該集團是個利好。而除了Sapphire Rapids這一產品終於可以大規模鋪貨以外,也將推出旗下Meteor Lake架構的第14代酷睿產品。
要知道,Sapphire Rapids這一面向To B的產品本來是預期21-22年就大規模鋪貨的產品了,是和AMD方面在服務器領域競爭的產品,但是卻跳票多次,讓市場對其製造能力存疑。而英特爾的再度表態也是説明其對於數據中心等市場的重視,力求在原先的優勢地位市場上再度取得優勢,但是最終其將面對的產品可能是AMD的新一代型號,鹿死誰手還是難説。
而在消費級的酷睿系列處理器上,有消息指出,英特爾的14代酷睿產品將交由台積電進行代工,一開始的大部分產品都將會出自台積電的工廠,在後續產品上才會轉入英特爾20A工藝。就個人認為,英特爾在目前自身產能以及工藝有限的情況下,將消費級產品交於第三方代工以求和對手競爭不失為一個選擇,等待自身IDM 2.0戰略轉型達到一定階段後再度接手也並非不可。從某種程度來説,個人認為這是帕特·基辛格這一位技術出身的第八任英特爾CEO做出的一個不錯的選擇,技術路線出身的他顯然知道在自身目前無力完全面對好產能、工藝等問題的情況下,交付於第三方代工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可選項,可以和對手在同一時間節點推出產品,保持自身的市場地位,而不是重複在同一個地方栽跟頭。
在產品以外,帕特·基辛格還在上任後推動了英特爾的IDM 2.0戰略,將自身旗下的設計部門和製造部門的捆綁度江堤,其提出了接受外部代工訂單的想法,並將旗下的各類芯片工廠進行改造和升級,爭取在投資後增加來自芯片代工方面的營收。在20-21年全球芯片製造面臨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並且時間持續較長的情況下,可算是一種順勢而為,能賺就不虧。
而在目前全球先進半導體制造集中度日日益提高的當下,英特爾不是的IDM 2.0戰略或許能創造新的營收手段,目前已經有一些公司找到了英特爾代工產品。而美國本身在近期出台的《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也將為英特爾旗下的戰略帶來不少的收益,該法案將允許在美國設立先進芯片工廠的公司獲得相對應的政府補貼以及一系列税收優惠等政策,對於目前已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開設新工廠的英特爾來説無疑也是一大利好。
英特爾本身除了在芯片代工方面有所進展以外,也在FPGA芯片、GPU、RISC等方面也進行了涉足,通過多方面的開花,來拓展營收渠道。
個人認為即使是新一代英特爾的消費級產品出現了問題,作為家大業大的英特爾手頭也有其他的“牙膏”能拿出手,一代產品並不能徹底決定該公司的情況,而是要在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進行衡量。個人想法是,英特爾目前的局面還算樂觀,其IDM 2.0戰略雖然存在高風險,但也是高回報的類型,總體市值應該會逐步回升。畢竟作為多年來半導體行業的一大巨頭,英特爾的技術、製造能力還是有幾把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