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回來了。
投資界-天天IPO消息,今日(5月11日),貝殼以介紹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又一家在美、港雙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這一次,貝殼開盤價30港元,目前市值約1200億港元。
回想2020年,靈魂人物左暉帶領貝殼在美國上市,首日大漲的一幕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但自2021年起,中概股迎來了一段漫長的艱難時刻,市值被嚴重低估了。兜兜轉轉,貝殼最終選擇了“回家”。
這並非個例。今年蔚來汽車、知乎率先回來,已經完成了在香港的雙重主要上市——這種上市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公司所採用。上個月,已經完成香港二次上市的B站宣佈,在港雙重主要上市申請已經得到批准;此前,名創優品也提交申請,計劃在香港主板進行雙重主要上市……這份名單還會越來越長。
中概股正在排隊回香港上市,這是正在發生的一幕,也是前所未有的一幕。
今天,貝殼第二次上市敲鐘
市值1200億
貝殼的故事,依舊要從靈魂人物左暉説起。
1992年,21歲的陝西人左暉從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開始了最初的北漂生活。剛畢業的左暉先後經歷電話客服和市場銷售兩份職業,儘管兢兢業業地幹滿了三年,但仍舊沒有任何起色。
左暉決定創業。他與兩個大學同學一拍即合,每人拿出5萬塊錢做起了財產保險代理的生意,並且迅速成功賺到了第一桶金。到2000年前後,隨着國家取消福利分房實行市場化,市場對於房產交易信息的需求逐漸加大,左暉隱隱感覺到,做購房服務平台或許是個好機會。
説幹就幹。2001年11月,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在北京甜水園開出了第一家店。3年之後,北漂了12年的左暉終於買下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套房子,而此時,鏈家的店面也發展到了30家。
2018年是一個關鍵轉折點——鏈家升級為貝殼找房,主要業務為客户提供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房屋租賃、房屋裝修、房產金融解決方案及其他服務。2019年,貝殼共完成超過220萬單交易,總計產生人民幣21280億元的交易總額(GTV),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交易和服務平台。
在左暉看來,貝殼找房是一個破局者。但在其他同行眼中,貝殼卻是實打實的攪局者。2018年6月,貝殼找房剛剛成立兩個月,58集團就曾發起真房源誓約大會,聯合我愛我家、中原地產、21世紀不動產等,成立了著名的“反貝殼聯盟”,這次抗議的焦點就在於貝殼“又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行為。
但貝殼依然快速跑馬圈地。2020年8月13日,創業18年的貝殼在左暉的帶領下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首日開盤,貝殼暴漲87.2%,市值摺合人民幣約2930億。
2021年5月20日,左暉病逝,聯合創始人、CEO彭永東接替左暉擔任貝殼董事長。根據貝殼發佈的2021年財報,2021年全年成交額(GTV)為3.85萬億元,同比增長10.1%;營業收入為808億元,同比增長14.6%;經調整後淨利潤為22.94億元。
一年後的今天,貝殼回來了。這一次,介紹上市完成後,貝殼董事長兼CEO彭永東持股佔比4.8%,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單一剛持股2.7%,由左暉家族信託最終控制的Propitious Global 持股比例為23.3%,其受益人為貝殼創始人及榮譽董事長左暉的直系親屬。此外,騰訊持股10.8%。
至此,貝殼成為今年第一家“雙重主要上市+介紹上市”的中概股。
市值跌去了一個時代
105家中概股被納入預摘牌名單
從美股到港股,貝殼的選擇堪稱當下中概股的一縷縮影。
開年至今,中概股接連下跌的一幕幕歷歷在目——半數中概股股價腰斬,部分個股甚至遭遇“腳脖斬”,包括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掌門教育、一起教育、每日優鮮、雲集、容聯雲等在內的公司市值與IPO時相去甚遠,令人唏噓。
“短短几天,跌去了一個時代。”一級市場投資人感慨,昔日的互聯網光輝早已消失不見。這些曾經的“中國xxx第一股”曾滿心歡喜去往大洋彼岸,如今時過遷境,美股投資人的偏見和國際環境的影響,絕大多中概股都被嚴重低估了。
為此,中概股開始了自救。3月22日,阿里巴巴宣佈擴大回購,規模從之前的150億美元擴大到了250億美元,創下了中概股史上最大規模的回購記錄。
隨後,唯品會宣佈在未來24個月內回購至多10億美元ADS或A類普通股;微博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回購至多5億美元的ADS;金山雲將在12個月內以ADS的形式回購至多1億美元的股票;還BOSS直聘、富途證券、迅雷、正康國際....聲勢浩大。
今年3月8日,SEC公佈了首次5家預摘牌中概股,分別是: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藥。至今,這裏已經集結了一份長長的名單——京東、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達達、Boss直聘、攜程、蔚來、小鵬汽車、滿幫、水滴、逸仙電商、歡聚集團、鬥魚、虎牙、華米科技、趣店、藍城兄弟、萬國數據、泛生子、天境生物等等。
目前由於已經超過最終申訴時間,SEC官網上顯示包括百度、微博、愛奇藝、富途、搜狐在內的23家中概股公司已經進入了確定摘牌名單,另外105家公司還在“預摘牌”名單中。
不過,即便進入預摘牌名單也並不意味着一定會退市。3月底,中國證監會國際部負責人回應稱,對於一些企業被SEC列入有退市風險的清單,經向美國SEC瞭解,這是美國監管部門執行《外國公司問責法》的一個正常程序,列入清單的公司是否在未來兩年真正退市,最終取決於中 美審計監管合作的進展與結果。
浩浩蕩蕩的一幕:回香港去
他們都在路上了
IPO江湖變了。
在中概股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當下,不少公司對於“赴美”意興闌珊,轉而評估改道港股的可能性。眼下,中概股回港潮席捲而來。
如何才能到港股去?簡單來説,中概股赴港上市有三種主要方式:其一,通過掛牌方式二次上市,這也是此前互聯網公司選擇最多的一種途徑,例如阿里巴巴、B站等;其二,先進行美股私有化,進而通過港股上市;其三,就是此次知乎將要採用的港美股雙重上市。
所謂雙重主要上市,簡單來説,是指同一家公司在兩個不同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和“掛牌二次上市”有很大區別:
業內人士介紹,採取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會同時擁有在兩個上市地的同等上市地位,最重要的意義是如果在其中一個上市地退市,並不影響在另一個上市地的上市地位——這也是預防美股摘牌的一個方式。此外,雙重上市的公司還可以被納入港股通名單,進而引入A股投資者,提升股票流動性。
從上市流程來看,雙重主要上市回港流程是完整的香港上市申請,而二次上市流程會簡化很多,很多香港上市規則都被豁免。但如果公司從二次上市升級為雙重主要上市,還須經歷複雜的申請和批准流程,存在相當變數。
北京一位券商資深人士向投資界表示,對於很多公司來説,雙重上市和介紹上市是目前成本最小的一種上市方式。香港政策允許雙重上市地,公司無需改變現有的紅籌架構或VIE架構,可以用同樣的股權機構來申請雙重上市。此外,介紹上市即來港掛牌但不募集資金,如貝殼等公司選擇這樣的方式,最重要的原因是受市場狀況的影響——如果在現階段進行大規模募資,未必能募到心目中的資金,甚至可能會拉低估值。
在此之際,港交所正在敞開更寬廣懷抱迎接巨頭們回家。從2018年4月正式允許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赴港IPO,時隔三年後,港交所在2021年底再次放寬“中概股回港”門檻,對雙重主要上市進行調整,並於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因此,我們看到浩浩蕩蕩的一幕:他們都回來了。
今年3月10日,蔚來汽車也是以“介紹方式”正式登陸港交所,當日市值一路上漲到2800億港元;4月22日,知乎成為首家在港交所實現雙重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一週之後,已完成港股二次上市的B站宣佈,公司就建議轉換申請收到聯交所的確認,預期將在2022年10月3日於香港聯交所及美國納斯達克完成雙重主要上市。
更早之前的3月31日,已在美國IPO的名創優品也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在香港主板進行雙重主要上市。
“回港上市,是這些公司給自己上的一道安全栓。”一位美元基金合夥人表示,“被勒令退市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可能會被銀行斷供,令投資人失去信心,甚至公司也無法再發展。創始人需要為自己找到最好的出路,去香港雙重上市就是目前成本代價最低的方式。”
“未雨綢繆,萬一真的到了退市那一天,大家至少還有另外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