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浙商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22年建築行業投資優選兩條主線—基建發力優選新能源基建,裝配式建築優選鋼結構,重視傳統建築央企。標的:推薦新能源基建龍頭中國能建(601868.SH)、傳統基建龍頭中國鐵建(601186.SH)、中國中冶(601618.SH),鋼結構龍頭鴻路鋼構(002541.SZ)、精工鋼構(600496.SH);關注中國電建(601669.SH)、中國中鐵(601390.SH)、中國交建(601800.SH)。本報告針對基建穩增長相關熱點問題,從訂單、資金、政策和估值四個維度逐一解答:
問答1:基建訂單需求是否存在風險?相關規劃發佈、個股訂單充足
總盤子:“十四五”交通、水利規劃落地,風光大基地建設需求足,22年項目端料無虞。1)交通:“十四五”建設需求或超十萬億,體量高位、增速較“十三五”有所放緩,城軌、高鐵建設增速有望繼續保持領先;2)水利:“十四五”水利投資體量有望保持高位;3)電力:保供工作疊加“雙碳”戰略,以風光大基地、特高壓為代表的新能源基建項目開工、建設節奏有望加快。
行業:主要頭部建築央企新籤增速指標通常領先基建固投增速1-2個季度,歸母淨利增速則基本同步。1)2018年以來,建築行業訂單再次向頭部央企集中。截至21Q3末,8大建築央企新簽訂單/營收CR8指數分別達到38.1/22.6,分別較2018年末提升6.9/5.0;2)穩增長背景下建築央企訂單“存糧充足”。2021全年,7大建築央企新籤合同額合計11.78萬億元,累計同比+8.3%,保持高位較快增長。為22年營收、歸母淨利增長“築牢地基”。
個股:新能源基建央企21年新籤同比高增。中國能建、中國電建2021年新籤合同額分別達分別8009/7803億元,yoy+44%/16%;從細分板塊訂單看,中國能建21年新籤新能源基建合同額1928億元,同比高增52%。
問答2:基建投資配套資金是否充足?跨週期調節,財政子彈充足
資金來源: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自籌=1:1:3.5,預算內資金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自籌中地方專項債、政府性基金等主要作為項目資本金,撬動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子彈充足,21年公共預算收支增速現剪刀差,超收節支近9000億。超收4889億元將全部用於補充22年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投向方面,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約24%投向基建。
專項債:21年發行後置、22年額度提前下達,22H1可用額度充足。量方面,21Q4新增專項債1.2萬億元,提前下達22年專項債限額1.46萬億元;節奏方面,22年1月新增專項債超4800億元,提前下達額度有望在22Q1全部發行完;投向方面,21年半數以上專項債額度投向基建類項目,21Q4基建類投向佔比顯著提升。
政府性基金:子彈充足,建議關注22年房地產行業政策面、資金面邊際變化對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影響。21年政府性基金超收節支超2萬億元,結轉結餘為22年基建投資提供子彈。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約45%投向城市、農村基建;21年12月,房地產投資當月同比-13.9%,連續第4個月單月同比下降,對應全年土地購置費同比-2.1%。
問答3:穩增長是否存在政策執行風險?似曾相識,22年主靠基建
執行效果覆盤:中央歷次提出“穩增長”、次年基建固投均如期發力。歷次“穩增長”,基建發揮作用雖有差異,基建固投增速均有提升。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定調“穩增長”,發力基建主要對沖地產投資下行;2008年12月、2018年12月,外貿處下行通道,基建、地產均發力,衝高/保穩投資增速,確保經濟平穩發展。
22年政策:22年或不同以往—消費低迷、出口高增或難延續,地產短期走弱穩增長可能更多需要靠基建來帶動。穩增長抓手明確,政策已從中央傳至地方。
1)中央:22年宏觀經濟面臨三重壓力、處於爬坡過坎的關口;
2)主要部委:當前重點的目標是穩,政策的要求是發力。央行明確表態:當前經濟面臨三重壓力,“穩”本身就是最大的“進”;國家發改委表示22Q1要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儘快將21Q4專項債券落實到具體項目,抓緊發行已下達額度,力爭在22Q1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傳統交通基建、水利建設、保障房三大穩增長方向政策已明朗。
3)地方:22年各省固投增速目標總體穩升,水利、兩新一重、5G、高鐵等成熱門投向。21個省份發佈22年固投目標增速,均值8.1%,較21年實際增速7.0%上調1.1pct。
問答4:當前估值分位如何、回調風險多大?底部小修復,或剛啓動
估值分位:自21年12月10日國常會召開以來,建築行業估值有所修復,但仍處底部位置。截至2月8日收盤,建築行業PE-TTM為11.1倍、PB估值為1.02倍,分別較21年12月10日收盤值提升17%、10%。當前PE估值、PB估值分別處於2012年初以來13%、8%分位,處10年來歷史估值底部。
風險判斷:當前建築估值修復或剛啓動。前4次“穩增長”行情下,建築行業指數上漲持續4~8個月,建築行業跑出絕對收益行情、部分年份超額收益顯著。
(1)傳統建築央企—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交建、中國中冶:當前PE估值處歷史底部(PE估值分位3%~11%),安全際充足;
2)新能源基建央企—中國能建、中國電建:考慮到未來3年15%左右業績年複合增速,當前位置夠便宜(22年二者PE分別12.2倍、13.8倍)。
風險提示:穩增長政策力度不及預期;基建投資增速不及預期;新能源基建推進節奏不及預期。
本文來源於浙商證券建築裝飾行業報告,分析師:匡培欽,智通財經編輯:楊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