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吳為)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開啓。來自北京的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首鋼集團總建築師吳晨講述了他通過規劃設計讓城市更美好的故事。
吳晨説:“我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對北京有着濃厚的感情,有幸參與了北京的部分城市建設工作。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落實到城市規劃設計中。”
“不久前閉幕的北京冬奧會,將京西首鋼園區展現在世界眼前,成為點亮北京高光時刻的焦點之一。”吳晨説,新首鋼園區的驚豔亮相,凝聚着北京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持續探索、努力;凝聚着首鋼園區眾多建設者、建築師、規劃師的傾情付出。大量老舊工業建築更新為民用建築,將工業建築的原有結構形式、工業遺存風貌與新的建築功能完美融合,我們完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挑戰與課題。
吳晨説,在規劃設計上,首鋼園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廠區的風貌格局,使西山、永定河、高聳的冷卻塔等工業顏值與奧運元素完美結合。經過十年持續的伴隨式設計,既最大限度保留住工業構築物原貌,讓今天的首鋼盡顯“鋼鐵本色”,又向世界展現了山、水、工業風貌“美美與共”的生動圖景,成為真正的“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曾經的什剎海,由於過度開發商業和旅遊業,濱水公共空間和衚衕擁擠不堪,環湖人行步道有九個節點被經營單位佔據,無法通行。”吳晨講述,“經過我們的精心設計和社會各方努力,什剎海環湖所有阻點全部打通,形成6公里連續的人行步道。後來,我們又對荷花市場進行空間提升設計,完成了業態功能、建築立面、景觀環境的整體梳理、統籌規劃,接着拆除違建,清理濱水平台,真正做到‘還湖於民’。”
吳晨還介紹了他參與佔地面積達到88公頃的南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整治與復興工作。他説,設計師們一條衚衕一條衚衕地梳理、一個院落一個院落地測繪,一家住户一家住户地訪談,按照“一院一策”的設計原則,保留老院落古樸的風貌,讓四合院達到結構安全、設施完善、建築宜居的標準。
“我們創新性地提出了‘建築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的‘共生院’理念,為老街坊、老住户量身打造體現‘老胡同、新生活’的人居環境,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均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實現‘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美好願景。”吳晨説。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