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今年以來,在權益市場持續下探、風格嬗變背景下,投資者意識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由於市場主線仍不明晰,“固收+”也再度成為近期頻頻活躍的“熱詞”。
此外,不少大中型基金公司也同樣發力“固收+”領域,部分基金公司更是派出具有多年豐富資產配置經驗的老將擔綱旗下“固收+”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權益市場的整體波動,穩健投資仍具有較大需求量,“銀行理財大約有30萬億的市場規模,隨着資管新規的落實和推進,銀行理財逐漸會向淨值化產品轉型,而相比而言,公募基金的投資能力相比可以獲取更具競爭力的收益,目前‘固收+’基金擴容,正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識到該類產品的價值。隨着該類產品長期業績的釋放,較好的投資者體驗被更多人接觸和認識,未來會吸引更多中低風險投資者的買入,產品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行業發力“固收+”策略
今年以來,在權益市場持續下探背景下,均衡成為今年一些基金公司在佈局產品和對外發布投研策略中最常見的一個詞。在此基礎下,為了填補穩健收益產品中的缺口,1月以來,不少大中型基金公司也發力“固收+”領域。
1月10日,招商基金“固收+”“瑞”系列新品——招商瑞享1年持有期混合正式開售;1月18日,為持續佈局“固收+”,景順長城華城穩健6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髮行;1月26日,富國基金2022年的首隻“固收+”新基金,擬由富國基金總經理助理、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黃紀亮親自擔綱的富國裕利債券型基金正式首發。
事實上,在2021年的震盪行情中,“固收+”基金也成為公募基金中最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類型之一。從新發基金來看,截至2021年末,當年新發的355只“固收+”基金,募資總規模達到4940.74億元,逼近了5000億元大關。
進一步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固收+”基金數量已經突破1000只,達到1066只;13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固收+”基金總規模為1.95萬億元,逼近2萬億關口,規模同比激增9517億元,同比增幅接近翻倍。
針對今年產品佈局,建信基金表示,將結合市場環境及投資者的實際需求,重點佈局三類產品:一是主動權益類基金;二是“固收+”類基金,圍繞低波動策略和高彈性策略開發相關產品;三是短債類基金,設置一定持有期或滾動持有期的持有期限。
南方基金也表達了在“固收+”產品方面的佈局態度。南方基金表示,2022年將重點關注穩健收益的“固收+”產品,同時,圍繞權益市場仍可能持續的結構性投資機會佈局產品。
“固收+”策略前景廣闊
其實“固收+”並非新事物,只是把原來分散在各處的產品,統稱為一個約定俗成、通俗易懂的新名稱。
進一步而言,“固收+”產品的優勢並不在於高收益,而是在於其投資組合的風險管理和回撤控制,能夠有效改善投資者參與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時,面對收益不確定性的投資體驗。從風險收益特徵來看,“固收+”產品適合風格較為穩健,不滿足於純債類產品收益率,希望在適當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基礎上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資者。
從整體獲得絕對收益的情況來看,“固收+”基金表現尚可,九成以上產品2021年獲得正收益。2021年四季度,超過90%的“固收+”產品獲得了正收益,較上季度比例大幅上升,其中,可轉債基金表現依然最為突出,單季度平均收益接近9%,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平均收益均超過2%。成立時間超過12個月的“固收+”基金中,近95%在2021年收益為正,除股票多空基金外,其他品類“固收+”基金正收益佔比均在90%以上。從具體基金產品來看,規模1億元以上的產品中,2021年表現最好的產品是一隻可轉債基金前海開源可轉債,四季度收益率達到18.22%,全年累積收益達48.63%,但同時最大回撤達到45.21%,但收益風險比相對不高;緊隨之後的是華商豐利增強定開A、天弘添利LOF和廣發可轉債A,年內累積收益均超過40%。
而從風險端來看,2021年四季度,“固收+”產品最大回撤較上季度有所收窄。除了可轉債基金外,其他類別的“固收+”基金最大回撤平均都控制在2%以內,一級債基由於權益倉位相對較低,平均回撤普遍低於其他品類,最大回撤達0.78%。
平衡權益與固收
面對年內權益市場的持續下探和風格嬗變,不僅投資者意識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相關基金經理表示,後市會在掘金債市和股市機會的同時,更強調平衡收益和風險。
談及在今年市場環境下,對“+”策略的考量,大成民享安盈一年持有擬任基金經理孫丹表示,今年增強收益主要來自於對正股和打新增厚。新能源主線在去年演繹得較為充分,今年除了穩增長方向以外,要更多的自下而上地挖掘支線型機會和個股機會,力求可跟蹤、拿得住。去年實行新規以後,開始出現一些新股破發的情況,打新業務對投資管理人的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信保誠基金副總經理韓海平表示,在“固收+”的股票資產投資上,以大盤成長股為主。這些公司流動性和基本面風險都比小股票更小一些,也比較容易跟蹤。
對於固收部分,韓海平表示,主要優選一些高等級的信用債,包括一些銀行的二級資本債、永續債,以及利率債的交易機會都值得關注。
孫丹表示,2022年債市應該以把握好高等級信用債的配置機會為主。在流動性平穩偏松的背景下,獲取品種利差壓縮的收益仍是較為有效的一種策略,因此資本補充工具仍有較好的配置價值,包括銀行永續債、券商次級債、保險資本補充工具債等等。這些品種雖然前期利差壓縮到比較低的位置,但仍有局部性的利差壓縮機會。此外,也可關注碳中和領域及綠債的投資機會。最後就是有望率先受益於融資寬鬆的國企地產主體,以及再融資債、中小銀行專項債額度比較高的地區核心的城投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