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輕鬆上市次年遇大考:股價業績雙降,銷售費用比研發高10倍,按摩儀是不是智商税?

近半年來,倍輕鬆的日子並不好過。一面是股價與業績走低,面臨虧損;一面是高管出走、線下門店成包袱,主營產品還被質疑收割“智商税”。

在今年的618大促中,倍輕鬆發佈的戰報數據顯示,5月31日至6月18日,倍輕鬆的眼部、頭部、艾灸盒品類獲得京東618市佔率第一,按摩器店鋪銷售額第一。但在不久前,#倍輕鬆產品成本300元售價高達1000多#話題登上熱搜。

銷售費用高居不下,加之疫情使得其盈利能力較強的線下交通樞紐門店銷售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以至於毛利率遠高於同行的倍輕鬆陷入盈利能力減弱的窘境。

與此同時,倍輕鬆的產品也陷入收割“智商税”的質疑,不少用户表示,宣稱將中醫按摩理念與現代科技結合的倍輕鬆按摩儀並不能起到按摩作用,且產品質量差,設計或存在缺陷。

上市近一年面臨股價下滑、高管出走

其官網信息顯示,2000年,breo倍輕鬆品牌正式成立。2021年7月,倍輕鬆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並宣稱自己為科創板“健康智能硬件第一股”。

實際上,倍輕鬆並非第一次出現在二級市場了,早在2016年5月,倍輕鬆曾在新三板掛牌,但該股於2017年8月終止掛牌,理由為資本運作規劃及戰略發展規劃的調整。但關於此段經歷,倍輕鬆在其官網隻字未提。

在科創板上市當天,倍輕鬆發行價格為27.4元/股,當日股價最高拉昇至185.58元/股,盤中一度暴漲577.3%,當日收盤股價報171.18元/股,總市值超105億元。

儘管上市當天股價暴漲,但在之後的日子裏,倍輕鬆的股價卻呈現出了“跌跌不休”的局面,股價表現為“上市即巔峯”。在今年4月,其最低跌至38.24元/股,較高點跌去近80%。

與此同時,倍輕鬆也出現了高管出走的狀況。今年5月,倍輕鬆發佈公告稱,董事會收到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張大燕的書面辭職報告,張大燕因個人家庭原因,特申請辭去副總經理及財務總監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張大燕早在2007年便加入了倍輕鬆,其離職引起業內廣泛關注。記者查詢倍輕鬆2021年財報發現,張大燕2021年從倍輕鬆獲得的税前報酬總額僅為66.76萬元,在公司副總經理行列中居於較低位。

究竟是何原因讓這樣一位在倍輕鬆工作近15年的老員工離職,到底是倍輕鬆無法給出更高的工資待遇還是另有隱情?

業績下滑,疫情期間線下門店成“包袱”

2021年,該公司營收11.9億元,也是首年超過10億元營收。但從季度表現來看,自2021年Q3開始,倍輕鬆業績增速便出現持續下滑跡象。

2022年Q1,儘管倍輕鬆的營收仍然在增長,但增速卻創下了歷史新低的15%,歸母淨利潤更是急劇下滑,直接變成了負值(虧損988.98萬元)。

安信證券分析稱,倍輕鬆Q1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業績出現虧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Q1偶發疫情對線下門店經營影響較大,但租金、員工薪酬等門店費用支出較為剛性,導致Q1線下門店整體虧損;Q1原材料價格仍處高位,成本壓力較大,Q1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2.8個百分點;該公司加大電商渠道投入,提高對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支持力度,Q1期間費用率同比增長5.4個百分點。

另據多家券商研報分析稱,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倍輕鬆盈利能力減弱,主要系疫情影響盈利能力較強的線下交通樞紐門店銷售。

倍輕鬆不是沒有提早做準備,自2020年開始,倍輕鬆便加大線上渠道投入,其線上收入及規模也有快速提升。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倍輕鬆直營門店數累計達186家,其中購物中心門店數量為108家,交通樞紐門店數量為78家。2021年線下渠道營收佔比較2020年同比下滑5.2個百分比,但這一比例仍然高居36.96%。

對此,互聯網分析師于斌表示,此前為倍輕鬆貢獻較大銷售額的門店,疫情期間卻成了“包袱”。尤其是機場店、高鐵站曾經是倍輕鬆樹立高端品牌形象、提升毛利率的有力“武器”,此時的流量下滑,也直接衝擊了其原本的銷量與毛利率。

2021年銷售費用為研發費用的10餘倍

自招股書記載的2018年開始,倍輕鬆的毛利率便明顯高於同行可比公司。儘管近年來倍輕鬆的毛利率在下滑,但其2021年的毛利率仍達到56.69%,明顯高於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毛利率遙遙領先的同時,其銷售費用率也一直高企。2021年,倍輕鬆的銷售費用率為40.75%;2022年Q1,這一數字高達45.56%。

在2021年年度財報中,倍輕鬆稱其銷售費用率高於可比公司,主要系銷售模式存在差異。其直銷比例較大,在直銷渠道下,該公司線上平台的推廣費和線下門店的租賃費、銷售人員的薪酬支出較大,銷售費用率隨之較高;而可比公司直銷比例相對較低,銷售費用率也隨之較低。隨着倍輕鬆線下直營門店數量的增多,線下門店的租賃費、銷售人員的薪酬支出將進一步增加,銷售費用率可能進一步增高。

而與日漸高企的銷售費用相比,倍輕鬆在研發上的投入卻顯得格外吝嗇。2018-2021年,倍輕鬆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4%、5.86%、4.46%、3.97%;2021年,該公司銷售費用為研發費用的10餘倍;2022年Q1,該公司銷售費用為研發費用的7.4倍。

此外,在員工的專業構成方面,根據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倍輕鬆員工大部分為銷售人員,技術人員僅佔總員工數的11.63%。

這無疑給倍輕鬆扣上了“重營銷、輕研發”的帽子。

主營產品被指收割“智商税”

倍輕鬆主要經營自主品牌“breo”與“倍輕鬆”系列產品,同時為其他知名品牌企業提供ODM定製產品。藍鯨財經記者從電商平台搜索倍輕鬆按摩儀產品發現,商品列表中涵蓋不同系列的肩、頸、眼、頭部按摩儀等,價格在99元-3399元不等。

那麼,按摩器生意的市場前景究竟如何?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2015年至2021年,我國按摩器市場規模由96億元增長至1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1.05%。與此同時,按摩器不再是老年人的專享產品,年輕人正逐步成為該產品的主力軍。

近年來,在品牌方的大力營銷之下,倍輕鬆與SKG等產品出圈。而在產品代言人上,二者也是下足了功夫,分別選擇了肖戰與王一博。

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購買按摩儀產品是不是在繳納“智商税”一直是該行業的爭議點,相關報道也是層出不窮。

近來SKG便陷入“假洋貨”風波,據新浪科技報道,SKG一直在給外界營造國際大牌的印象,但實際是一家起家於廣東順德的本土企業,早期還以德國SKG集團自居,主要銷售家電產品,後來遇到瓶頸才轉型按摩儀。在產品宣傳方面,SKG也被質疑涉嫌誇大宣傳。從產品屬性上來看,按摩儀並不屬於醫療器械。不少用户反饋出現燙傷、疼痛加重,甚至誘發疾病住院的情況。

而在倍輕鬆的官方網站,其宣稱將中醫按摩理念與現代科技結合。但在倍輕鬆產品的電商平台購買評論區,有不少用户表示,產品並沒有宣傳的那樣起到按摩作用,甚至有些產品有設計缺陷,質量差等。

實際上,倍輕鬆的按摩儀曾因質量問題遭到相關部門處罰。2020年6月,東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倍輕鬆子公司正念智能生產的“3D 揉捏按摩披肩”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對正念智能作出停止生產不符合國家標準的“3D揉捏按摩披肩”,並處以8.91萬元的行政處罰。

記者關注到一款售價429元的頭皮按摩器scalp mini,該產品宣傳界面宣稱具備深層清潔、穩固髮根、豐盈髮質的功能。但有用户表示,該款按摩器的按摩抓經常掉,用後更加容易掉髮。有用户稱:“價格還蠻貴的,華而不實,用起來也不舒服。”

頻繁被指收割“智商税”的倍輕鬆,還能依靠售賣暴利的按摩儀產品走多遠呢?

本文源自藍 鯨TMT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64 字。

轉載請註明: 倍輕鬆上市次年遇大考:股價業績雙降,銷售費用比研發高10倍,按摩儀是不是智商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