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消費電子板塊、90家公司2021年財報統計顯示,超過八成企業實現了營收增長,近六成實現了盈利增長。板塊去年整體營收達 9124.64 億元,剔除新股上市影響後同比增長12.07%,整體歸母淨利潤為 388.39 億元,剔除新股上市影響後同比增長3.12%。而2021年全年整體營收增速同比有所提升,主要是由於2020 年消費電子營收受疫情影響而基數較低。
就手機市場來看,根據 Counterpoint 的數據統計,2021 年上半年在低基數的基礎上,全球智能機銷量與上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增長。但下半年預期的旺季表現卻未出現,同比出現下滑,環比增長也不明顯,最終全年銷量為 13.5 億,較2020年微增 5.74%。
雖然手機市場不夠景氣,但2021年VR/AR行業發展卻較為迅速。在5G網絡加速普及應用的背景下,VR/AR行業在技術研發與市場成長方面都迎來了利好,科技巨頭和各國政府對於這一產業的佈局也愈發深入。
結合個股業績表現來看,由於 21 年消費電子需求下滑、部分產品出貨遞延等因素,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傳統蘋果供應鏈企業增長放緩。而AR/VR 龍頭歌爾股份業績表現較為優異,公司 2021 年營收同比增長 35%,淨利達到 42.75 億元,同比實現了 50%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在AR/VR行業的快速成長。
可以説2021年消費電子板塊面臨諸多挑戰,如疫情反覆、市場需求下降導致終端廠商出貨量不及預期等。同時有多家消費電子企業在年報中表示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公司利潤空間壓縮。
而進入2022年,俄烏衝突背景下上游原材料漲價明顯,疫情反覆下需求端也進一步承壓,並且部分供應鏈出現卡頓。這均一定程度影響了板塊公司的業績表現。從板塊表現來看,申萬消費電子板塊指數(801085.SI)自2022年1月進入下行通道,目前已從1月高點8497.09點跌至4788.88點,跌幅達43.6%。最近兩週板塊窄區間橫盤震盪,有止跌跡象。
原材料價格上漲,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從電子產品的產業鏈來看,偏上游和偏下游的企業利潤水平要更高一些,中游往往是製造業廠商,靠走量、降低成本的邏輯運營,相對來説利潤水平不高。而消費電子就處於電子產品產業鏈偏中游的位置,需要不斷優化成本來提升利潤水平。
然而,多家消費電子企業在2021年年報中提到疫情,供應鏈波動對業務產生了不利影響。經鈦媒體APP統計,2021年有近八成的消費電子企業毛利率出現下滑。
在成本方面,以消費電子龍頭立訊精密為例,2021年公司因海內外疫情的不斷反覆,導致產業上游供應鏈停工和物流受阻,此外還要面臨全球大宗原材料價格和物流運輸成本上漲。因此受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立訊精密2021年度毛利率為12.3%,較2020年的18.1%下降了5.8個百分點。
再看同為果鏈龍頭的藍思科技,毛利率則是由2020年的29.4 %下滑8.5個百分點至2021年的20.9%,同時其歸母淨利潤也下滑57.7%。對此公司解釋是由於受人力成本上升、研發項目增加、新園區運營、供應鏈波動、疫情、限電等綜合因素影響導致。
通過觀察消費電子幾家龍頭的客户情況,可發現另一個導致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即原材料的上漲很難轉移至下游。
從各家前五大客户來看,這些公司普遍下游集中度偏高。其中,藍思科技在2021年年報中披露了蘋果作為其第一大客户,公司來自蘋果的收入就佔其總營收的66.5%,並且其前五大客户收入貢獻佔比高達80.6%。同樣,歌爾股份、光弘科技的前五大客户收入佔比分別達到86.5%和79.26%。
而這也顯示出很多企業對大客户依賴度較高,且面對下游大客户議價能力較低,不具備成本轉嫁能力,導致原材料上漲時公司利潤空間被兩頭擠壓。而就目前看來,成本上漲問題短期內可能難以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除了給上游供應鏈造成了影響外,也影響了下游需求。據鈦媒體APP統計,2021年消費電子板塊有74%的企業存貨增長率超過10%,然而其中六成的企業存貨週轉率都有所下滑,並且板塊整體存貨週轉天數為57天,較上年增加8天。説明行業普遍營運能力下降,並且可能一些企業開始出現庫存積壓情況。
從今年一季度數據來看,消費電子行業的營運情況也並未好轉。一季度板塊整體存貨週轉天數進一步增至71天,較2021年同期增加10天。而數據也表明,智能手機等終端市場的需求在顯著下降。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3302.2萬部,同比下降17.7%,而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565.2萬部,同比下降24.0%。5G手機方面,總的出貨量為2632.4萬部,同比下降3.5%,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9.7%。國內市場手機上市新機型30款,同比下降43.4%,其中5G手機15款,同比下降53.1%。
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消費電子企業紛紛另尋出路近年來,隨着手機市場增量空間逐漸縮小,同時新冠疫情對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全球的消費者對於線上辦公、社交娛樂、運動健康等有關的智能設備需求顯著提升,以VR虛擬現實、TWS智能無線耳機、智能可穿戴、智能家用電子遊戲機等為代表的新興智能產品市場開始快速增長。
2021年起,各家消費電子企業也走上了多元化佈局之路。事實上,消費電子行業特點是其彈性較高。例如,從手機發展時間線來看,2014-2015年手機滲透率快速提升導致消費電子行業出現一波大的行情。2019年,TWS耳機的出現也使得消費電子相關企業迅速成長。可見,一旦有創新電子產品出現,消費電子行業就會迎來一次大的成長。
眼下,AR/VR的零部件應用、智能穿戴設備,智能駕駛運用到的各種設備等都是可以引領下一波消費電子產業熱潮的創新點。根據IDC數據,2021年全球VR虛擬現實產品出貨量約為936萬台,同比增長約68.6%;2021年全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5.33億台,同比增長20%。
從消費電子企業的採取的策略來看,幾家龍頭均開始向新領域佈局。以歌爾股份為例,原來佔大頭的智能聲學整機(TWS耳機為主)收入佔比明顯下滑,目前佔營收的38.7%,已低於智能硬件業務。可見,當TWS耳機無法帶動公司成長時,公司轉向了當紅的VR代工業務,與Meta、Pico等公司合作,目前VR部分的收入佔比已經達到41.9%。
藍思科技也在年報中表示,對手錶、VR/AR等智能穿戴類新產品,中控屏、新型汽車玻璃、充電樁等汽車類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均有所增加。而立訊精密也開始佈局汽車業務,並在今年2月公告與奇瑞合作造車。
在佈局新業務的同時,各公司的研發費用也均出現上漲。其中,歌爾股份加大對AR/VR設備、可穿戴設備及智能家居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同比上升21.7%。藍思科技則加大對消費電子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研發,研發費用較2020年增長48.0%,達到21.3億。
數據來源:Wind、公司公告
就今年一季度業績來看,消費電子行業面臨的各種挑戰還未減輕。一季度消費電子板塊整體營收為2225.73 億元,剔除新股上市影響後同比增長 18.08%;歸母淨利潤為 68.55 億元,同比降低 23.28%,雖然營收有所增長,但利潤仍然承壓。
民生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消費電子板塊壓力不減,主要原因為行業創新不足,缺芯影響及市場消費低迷等不利影響。當前終端廠商出貨量不及預期,需求端依舊疲軟。此外,俄烏衝突使上游原材料漲價明顯,壓縮利潤空間;疫情反覆下,需求端進一步承壓,部分供應鏈出現卡頓,均一定程度影響了消費電子板塊的業績表現。
目前消費電子估值水平較低,申萬消費電子行業指數市盈率(TTM)從2020年中的前高點54倍降至目前的26倍,當前已接近歷史低位。
數據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