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券商中國
地緣衝突、加息預期等因素持續擾動全球股市,市場跌跌不休,各大基金公司的火速解讀來了。
本週兩個交易日,A、H市場再次雙雙調整。截至3月8日收盤,滬指兩日下跌4.47%,跌落3300點,深成指跌5.96%,創業板指跌6.03%。在海外風險偏好顯著降低的情況下,港股也連續大幅調整,恆生指數跌破21000點整數關口,兩日合計下跌5.26%。
資金方面,北向資金連續兩天淨流出,合計淨流出達到169.7億元。板塊方面,除了貴金屬、半導體板塊部分個股表現強勢外,市場普遍下跌,新冠治療、煤炭、醫療器械、教育等多板塊跌幅居前。
眾多擾動因素哪個才是主因?今年市場怎麼走?還有沒有投資機會?券商中國記者綜合了華夏、博時、匯豐晉信、西部利得、永贏、同泰、國海富蘭克林、恆生前海、安信、光大保德信等10家基金公司及旗下基金經理的最新觀點,解盤近期市場。
地緣衝突引發通脹和貨幣收緊擔憂
整體來看,基金公司普遍認為,近日市場調整的主要原因仍是地緣衝突,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進一步引發市場對全球通脹和流動性收緊的擔憂,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
華夏基金認為,外因是指數大跌的主導因素。俄烏局勢對市場的影響正在從風險偏好的衝擊,逐步演繹到供應鏈的擾動和擔憂,尤其是在發達市場通脹本已處於高位的背景下,短期的供應衝擊造成商品價格加速上漲,引發滯漲擔憂和貨幣收緊預期,這正是近期全球風險資產波動的重要原因。
類似地,博時基金也表示,A股下跌主要是受外因拖累,其中俄烏衝突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是造成近期A股下跌的兩大外部因素。當前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較低,大宗商品漲價後,市場開始擔心原材料成本上行、企業盈利存在下行的風險,因而A股今天繼續震盪下行。
相較而言,港股受到的影響因素則更為複雜。匯豐晉信海外投資部總監、基金經理程彧表示,港股近期的持續調整,主要原因在於烏克蘭地緣局勢的持續發酵;另外,部分美股科技公司2021年業績不達預期,也導致投資者對於港股同類公司有所擔憂;而兩會釋放的政策信號也讓投資者逐步調整對於互聯網平台公司盈利修復的預期,這些因素共同疊加導致了包括港股在內的全球資本市場共同調整。
“通脹壓力下,中國作為全球中游製造業大國,製造業企業的盈利將直接受損,因此引發了投資者對於港股上市公司盈利的擔憂,也降低了投資者對於2022年港股盈利修復的預期。” 程彧表示。
西部利得基金經理兼研究總監陳保國總結道,“2022年開年以來,我們經歷了美國加息縮表的預期、疫情再次爆發的影響和俄烏衝突帶來的大宗商品快速上漲的壓力,多重因素壓制下,市場短期出現持續調整,觀望情緒濃重。目前來看,幾個壓制因素不是影響資本市場的本質原因,更多的影響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短期或仍將趨於弱市,利多因素正在積累
站在當下時點,俄烏局勢仍未明朗,大宗商品暴漲引發的金融“負反饋”加劇了高通脹溢出風險,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短期市場或仍將趨於弱市,需要等待海外風險釋放,而從中長期來看,利多因素正在積累,有基金經理預測今年A股可能將呈現“V”字形走勢。
例如,永贏基金認為,市場仍處於磨底期,海外供應鏈風險可能不會很快解除,在通脹問題緩和前,市場風險偏好可能仍受制約。近期需要關注三大因素:1)美聯儲加快加息甚至縮表的節奏;2)國內貨幣寬鬆、財政提前發力的節奏;3)觀察國內產業政策,包括新能源推動進展、地產融資政策、房地產税和消費税等。
光大保德信基金則認為,國內經濟轉型進入深水區,市場對“穩增長”政策對經濟分子端預期的提振信任度不高,疊加低風險偏好,預計市場維持弱勢。但考慮到外部衝突的節奏難以判斷,中期邏輯重點關注國內中央及地方財政支出的力度和效果。
但對於上述市場擔心的通脹問題,同泰基金表示,中國當前以及未來均處於產能過剩時代,上游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對CPI有影響,但影響有限,哪怕CPI到3%,相較於美國的7.5%都不是大的問題,通貨膨脹不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核心問題;而俄烏問題雖然使得歐洲與美國關係更加緊密,但歐洲自身的巨大損失也使得歐洲資本可能逐步傾向於中國;同時,美國加息導致的美元迴流可能會分流部分到中國。
港股方面,國海富蘭克林基金QDII投資總監徐成認為,無論是美聯儲加息還是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這些問題對於中國經濟並不是核心因素,影響港股市場的核心因素仍然是中國經濟能否企穩回升,拉長時間看,海外投資者的關注點還是會回到宏觀經濟的邊際變化、上市公司的業績改善上來。
“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企業業績,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是比較明顯的底部階段,隨着穩增長相關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持續發力,基本面好轉是大概率事件。”徐成認為,目前港股市場的機會大於風險,上市公司的信心也較強,正在加速回購,根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1月-2022年2月港股回購的企業數量和絕對金額可能都是歷史新高,上一輪迴購的高點還是在2018年。
整體而言,恆生前海基金投資經理謝鈞表示,目前A股與港股雖受到海外消息面、流動性以及投資者信心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但仍具有國內政策面帶來的韌性。在情緒宣泄完畢後,A股的走勢或會再度迴歸到正常的軌道上,今年A股可能將呈現“V”字形走勢,長期呈現慢牛走勢。
建議關注穩增長主線和成長股階段反彈
在市場的持續調整下,2022年的投資主線似乎卻愈發明朗,“穩增長”越來越多出現在基金經理的投資展望中。與此同時,調整幅度較大的成長板塊也有較大的修復彈性。
永贏基金認為,以半年維度來看,穩增長為主線的確定性較大,相關板塊估值較低,同時也符合政策階段性支持方向;若國內出現貨幣寬鬆以及信用顯著擴張信號,預計成長風格或將迎來階段性反彈。但要注意的是,若美聯儲開啓加息週期,全球風險資產價格或將再次受到波及,待海外風險釋放後或將迎來股市向上的行情。
類似地,謝鈞也認為,“穩增長”主題可能將貫穿全年,同時前期受宏觀影響較大的成長性行業,例如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在“俄烏衝突”引發的大宗商品漲價預期緩和之後,或將有較大的修復彈性,可重點關注以新能源汽車、光伏、電子為代表的成長賽道逢低佈局的機會。
安信基金的黎志軍則更為樂觀,他表示自己會傾向於偏積極地進行佈局。黎志軍分析,經過市場大跌,成長板塊經歷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估值水平逐漸合理,交易擁擠程度改善;而低估值板塊反彈較多,估值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復。此消彼長之下,目前兩者已經較為均衡,策略上可以逐步開始從防守策略轉向積極參與,重點關注一季度經營數據靚麗和景氣度可能超預期的板塊。
港股方面,深耕港股投資的程彧預測,“我們大概率有望看到互聯網監管政策在上半年落地,因此下半年隨着業績的修復和預期的釋放,港股的互聯網板塊仍有可能迎來戴維斯雙擊。”
程彧表示,如果把目光放遠,港股當前的確定性卻又是相對較高的。站在當前時點,他會耐心等待市場不確定性消除,同時也已經開始積極關注四個方面的機會:一是盈利能力迴歸的部分地產龍頭、港股的互聯網平台型企業、部分線下消費龍頭等;二是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小的新經濟板塊,包括科技創新、新消費龍頭、新能源等;三是價值板塊的修復,包括商業銀行龍頭、國防軍工;四是上游資源品的戰略配置價值,包括原油、工業金屬、新能源上游鋰金屬等。
責編:羅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