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界的”六耳獼猴“,週六福的IPO之路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週六福,到底哪個才是正宗的周氏珠寶?真假美猴王般的店名讓很多消費者迷惑不已。

或許因為身上的山寨屬性,週六福的上市之路異常坎坷。

相比之下,同樣屬於周氏家族的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等早已在掛牌上市多年。

為了摘下山寨的標籤,2019年5月,週六福在深交所披露了第一份招股書,儘管頭頂淨利潤超4億的業績光環,但是週六福卻還是在第一次IPO路上折戟了。

一同參與審核的4家主板企業均順利通過,唯獨掛牌中小板的週六福被拒絕了。被拒絕的原因主要還是加盟模式下收入的真實性與合理性,以及存在多起商標權糾紛。

因加盟發家的週六福也因加盟被關上了IPO的大門。

珠寶界的”六耳獼猴“,週六福的IPO之路

嚴重依賴加盟店,自營店少的可憐

週六福雖然是山寨貨,但是這不影響亮眼的業績表現。

不僅年年營收過億,而且營收增速和歸母淨利潤增速都遠超潮宏基,明牌珠寶、周大生,周老鳳祥等同行。

光彩的業績和遠超同行的增速背後,是高度依賴着加盟模式的週六福。

2020年,加盟模式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62.05%,相比前幾年已經下降了不少,但對加盟的依賴還是居高不下。

實際上,週六福大幅增長的業績離不開加盟店數量的急速增長。

目前週六福擁有3425家加盟店、自營店的佔比連1%都不到,只有28家。

雖然加盟模式撐起了週六福的營收,但是單店數據並不好看。

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週六福加盟店的單店收入為14.39萬元,遠低於同期自營店300萬元左右的單店收入。對比同行來看,週六福的加盟店單店收入遠低於周大福。

自營和加盟各有各的優點。

自營特點是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強、門店控制力強,但會讓流動資金緊張。

加盟特點是可以有效利用加盟商的地域優勢,但在品牌口碑和形象上難以管控、加盟商管理和指導監督等方面都要投入大量運營資源,而且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總的來説,加盟模式雖然能夠讓週六福以低成本快速佔領市場,但過度依賴加盟模式並不能給週六福帶來可持續性的發展,不僅讓其營收結構單一,而且也是未來成長的隱患。

一味地依賴加盟模式讓週六福受到了“反噬”,加盟對週六福來説就是一把雙刃劍。

因為一旦加盟店數量不能得到保證,將對整個公司營收造成致命影響,這也就是週六福上市一直失敗的關鍵原因之一。

珠寶界的”六耳獼猴“,週六福的IPO之路

一千多名員工只有12名研發人員

週六福的好看業績除了要感謝加盟模式外,還要歸功其便宜的價格。

目標用户是是在下沉市場的週六福價格遠比同行便宜,便宜的代價就是質量不行,週六福的產品常常被曝出質量不達標、含金量低於標準等等問題。

週六福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是統一甩鍋給加盟商。

設計抄襲也能降低成本。

抄襲店名的勝利讓週六福嚐到了甜頭,而後便是一抄不復返。

為什麼要抄襲而不能自主研發設計呢?

週六福超過9成的商品都來自於外包加工,週六福的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例只有一成左右。

一千多名員工中,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佔據大頭,而製造人員和設計人員卻僅有零頭。所以不管在哪個招聘網站上,你都很難找到週六福關於珠寶設計師研發等研發人員的招聘,能看到的只有導購跟銷售。

愛抄襲的背後體現出週六福版權意識的淡薄,這些年來週六福一直深陷各種糾紛訴訟也就不奇怪了。

2016年,週六福擅自使用葛優肖像圖片,被起訴。

2017年,依舊我行我素的週六福未經允許轉載了關曉彤的雜誌照片,用於商業宣傳,被後者告上法庭。

週六福還因生產、銷售帶有“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的吊墜,被母公司原創動力,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告上法庭。

在眾多商標侵權糾紛案中,不乏香奈兒、卡地亞這樣的國際知名品牌。

敗訴賠償的幾百萬元對年收過億的週六福來説,並不算什麼,侵權帶來的收益遠高於成本。

製造不行、研發不行,產品全靠外包,頻繁被明星起訴,這種商業模式下的週六福產品價格上是便宜了,殊不知也讓品牌價值掉價了。

週六福的掌門人不姓周

不同於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都曾有一個姓“周”的創始人,週六福背後卻是姓李的兄弟。

被抄襲的是周大福,1929年創辦於香港。憑藉率先推出4個9的千足金,在珠寶市場一炮走紅,奠定了最早的珠寶江湖地位。

週六福的誕生則晚了不知道多少年,2004年才被創立。

而且創始人李氏兄弟學的市場營銷,也不是珠寶行業科班出身,這也就是為什麼週六福更懂得商業營銷和借勢。

據媒體爆料,李偉柱是廣州潮汕人,於2000年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老家的一家銀行工作。

工作了兩年後的李偉柱偶然接觸到珠寶行業,並發現其中藴含着巨大商機。

毅然決然的辭掉銀行鐵飯碗,於2002年在深圳水貝成立珠寶廠,靠着給珠寶廠商供貨拿下了第一桶金。

經歷過“非典”的李偉柱不僅抄底了市場份額,而且也意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後來他哥哥也加入了公司,兄弟兩人各自出資50萬元平分了股權,而後“週六福”這個李鬼品牌在2004年誕生。

當然這家公司最初並不叫“週六福”,而是周天福,2005年還申請過“周天福”的商標。

在當時,“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寶、謝瑞麟”並稱香港四大珠寶品牌,李偉柱直接改名“週六福”,不僅蹭了周大福的熱度,還順帶蹭了六福珠寶的流量。

這正是週六福一直揹負“山寨”罵名的原因,當然自己也吃下了惡果,模仿對象周大福和六福珠寶都早已上市,只有週六福次次上市都被拒。

而且一開始就打着“香港知名品牌”的招牌進軍內地市場,但直到2016年週六福才在香港開了第一家店。

這家店的選址也非常囂張,正大光明的開在了周大福旗艦店對面。當時還有一出讓人尷尬的鬧劇,開店時請來著名香港女星劉嘉玲站台,她卻在開業當天對記者表示,“剛開始也以為是周大福或者六福珠寶,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週六福”。

珠寶界的”六耳獼猴“,週六福的IPO之路

第三次衝擊IPO,李鬼能否為自己正名

作為一家旗下有超過三千家加盟店,年利潤超4億的珠寶品牌,李氏兄弟陷入了一場死循環,因為山寨不能成功IPO,而IPO被否恰好又坐實了週六福不行的事實。

李氏兄弟不會這麼容易放棄上市夢,不管是為了給自己正名還是為了套現。

3月4日,中信建投發佈公告稱,週六福接受上市輔導,即將再次發起上市衝擊。

於是週六福又一次踏上了上市之旅。

尷尬的是,上市意味着企業要站到聚光燈之下,以週六福的口碑恐怕掛不住臉面。

這次IPO是週六福在短短兩年內的第三次嘗試。

2019年5月,週六福就嘗試過登陸A股,但運氣不好的是,就在披露招股書後不久,其審計單位身陷“康美藥業300億不翼而飛”案的醜聞而被調查。被牽連的不只是週六福,還有22家擬IPO公司被“中止”IPO審查。

2019年12月,週六福再一次踏上IPO之路。只不過這次週六福很不幸又沒通過,原因是經營存疑。

週六福八成營收依賴於加盟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週六福的銷售毛利率不僅低於同行,而且被迫大規模存貨,面臨着產品積壓和存貨跌價風險。

近年來週六福加盟店增速也陷入冰點,依賴加盟模式能否維持長期發展仍未可知。

李氏兄弟靠幫傍大牌締造出一個年賣23億的珠寶王國。

他們在4次現金分紅分掉了2.31億元,94.58%的佔股比例讓李氏兄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李氏兄弟最終贏盡了錢包,但是也輸盡了口碑,過去的種種醜聞如同一顆定時炸彈,讓李氏兄弟被擋在了資本市場的門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4 字。

轉載請註明: 珠寶界的”六耳獼猴“,週六福的IPO之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