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大約5000年前,人類步入文明社會,5000年間,人類歷史上一共爆發了3次工業革命。幾乎每隔百年一場工業革命,每次都能掀起一個新浪潮,將人類帶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自工業革命後,人類社會大踏步跨越式發展,日新月異,可是能量總歸是要守恆的,有得必有失,正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一得一失之間,平衡之道。人類社會工業革命的背後,是對大自然瘋狂地掠奪和海量資源的消耗。

雖然當今之世,仍舊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和平時代,但是盛世之下危機暗生,能源危機的風險已然迫近人類社會,近期世界小範圍內的電力短缺便是一次警醒。

人類需要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縱觀歷史,人類社會的能源危機都有哪些表現形式?又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火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代表產物

01煤炭危機

18世紀60年代英國本土爆發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取代人力、畜力成為生產的主力,機器勞作取代純手工方式,憑藉着海上運輸的便利性以及英國遍佈全球的殖民地,英國以僅僅24萬平方公里的本土面積居然能在巔峯時期控制全球近30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疆域,一躍成為世界霸主。

西方社會開啓大航海時代後,海上霸主何其多,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粉墨登場,可是沒有誰能如英國這般建立起世界性霸主地位,支撐起英國霸主寶座,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場爆發在英國本土的工業革命,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一次工業革命直接拉開了歐洲老牌列強之間的差距。

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大航海時代

為什麼英國本土能夠爆發第一次工業革命?拋開諸多政治經濟因素,從資源角度來説,英國本土埋藏着豐富的煤炭資源,這些煤炭資源恰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工業能源,英國的資本家們瘋狂挖掘、拼命僱傭更便宜的童工和婦女,終於為英國首都倫敦留下了霧都的“美名”,還有金錢背後洗刷不掉的血腥與罪惡。

伴隨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擴展,諸多國家先後進入工業時代,這時候能源分佈的不均衡性暴露出諸多問題,能源危機擺在了很多國家面前,成為桎梏發展最大的障礙。

在英國本土工業革命的浪潮正在如火如荼展開的時候,歐洲大陸上的普魯士王國也加快了統一的步伐。伴隨着德意志的國家統一,統一市場隨之形成,資源不足的難題便擺在了德意志帝國的高層面前。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不僅僅在擴張着領土,更多是也是在掠奪着資源。法國和德國之間數十年仇恨的種子便是此次普法戰爭埋下的,而普法戰爭最大的戰利品便是薩爾地區,恰好這一地區有着豐富的煤炭資源!這並非是一種巧合,而是政治家們精心籌劃的陽謀。

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普法戰爭

煤炭是植物的枝葉和根莖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催化下的產物,是不可再生資源。德國地處歐洲腹地,雖有煤炭資源,質量上卻不高,向外擴張掠奪是其國家發展所必要走的道路,然而此時的世界早已被英法等老牌列強劃分勢力,瓜分殆盡。一個新生的強者國家,如何獲得足夠的發展資源,避免能源危機呢?

德意志帝國,選擇修一條從柏林到巴格達的鐵路,打通一條通向中東的財富之路,在繞開英法的同時,就近地更好地獲得資源,以陸權對抗海權,即使如此小心的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依舊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表面上來看是一場歐洲列強之間勢力劃分的大戰,説到底,其本質還是能源與市場之爭。

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第一次世界大戰

02石油危機

煤炭雖然引導了人類社會第一次工業革命,但是人類對於更高燃燒效率的新能源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

現代石油工業起源於19世紀中葉,恰好是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尾聲。1859年8月27日,

埃德温-德雷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的泰特斯維爾首次發現地下油藏,一口井僅僅打了21米深就冒出了石油,現代石油工業由此誕生。

石油工業伴隨着第二次工業革命而生,進入20世紀後,石油逐漸取代煤炭成為能源主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法等列強國家建立的殖民體系崩潰,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各國對於石油的勘探進入高峯期,全球石油工業進入急速增長的黃金期,時間來到1967年,

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40%之多,而煤炭則下降到38%,人類第二次能源革命高潮到來,人類有煤炭時代正式邁入石油時代,隨之而來的是席捲全球的石油危機。

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石油危機

20世紀以來,人類世界共發生了3次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年10月到1974年3月期間,大約持續了近半年的時間,時值第四次中東戰爭,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體支持以色列的刺激,阿拉伯國家石油輸出組織決定採取石油禁運措施,拿起石油武器試圖捍衞阿拉伯世界的清淨。

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後,西方國家經濟頓時一片混亂,

國際市場上的原油價格上漲了4倍,從禁運前的3美元每桶一路上漲至禁運後的12美元每桶,歐洲和日本這些能源短缺的國家經濟遭受重創。

第二次石油危機從1978年10月到1981年3月,因高產油國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國內社會動盪,全球石油市場出現嚴重短缺,原油供應的突然減少,引起了搶購原油的風潮,全球油價供應局勢緊張由此引發油價暴漲,全球油價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第三次石油危機,從1990年8月到1991年3月,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緊接着以美國為首的聯盟軍隊開啓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從而導致伊拉克和科威特這兩個石油生產大國均處於癱瘓狀態,國際原油供應再次出現大幅下跌。不到3個月,國際油價便從每桶14美元上漲到了40美元。

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石油短缺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煤炭危機尚且不夠明顯,當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國際市場連成整體,很快就有敏鋭的政治家發現這種全球能源背後的機遇與危機,有心人利用這種危機操縱油價,能源危機加上人禍,足以導致人類社會的一場災難。

03危機與機遇

能源危機的危機在於兩方面,一方面是能源分佈的不均衡性加劇了國家實力的差距,由此導致全球政治的不穩定性和動盪危機;另一方面則是資源開採造成的環境危機,英國霧都的教訓歷歷在目,賺到財富卻丟了環境,得不償失,我們家園只有唯一的一個,那就是腳下的地球!

能源危機對於全球各國來説,既是危機也是機遇。蘇聯幾乎以一國之力與以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世界對抗半個世紀而不落下風,其背後除了社會主義的信仰加成外,蘇聯境內豐富的石油資源也起到決定性作用。

人總是有惰性的,若是物資充分,人的主觀創造意願便會降低,沒有多少人會在吃飽喝足的時候,想着去提高生產力,創造更高的糧食。危機之中,人的潛力會被無限激發。我常在想,德國為何能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佔得先機,與其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落伍有着莫大關係。

第二次工業革命將人類社會帶入電氣時代,石油工業與電氣工業並存,共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最直接的動力。未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又有什麼資源能夠成為新的人類能源主力?

我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力能源,必然是以核能和太陽能為主的清潔能源為主。這是因為一種能源成為全球主導性力量其實有一定的滯後性,煤炭、石油早在千年前便已有使用,第一次工業革命煤炭大規模使用,石油更是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期才成為人類社會的主導能源,電氣直到21世紀的如今仍舊未能充足供應全球絕大部分國家。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太陽能和核能資源得到長足發展,未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必然成為主力。

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太陽能

04終章

盛世之下,潛藏危機,人類社會發展在看不見的一面始終面臨着嚴重的能源危機,人類社會想要更進一步的發展,就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慎重對待能源危機,積極探索更高效更清潔的新能源,地球上資源總歸是有限的,人類的目光或許是時候放眼宇宙了,也許我們的征途真的只有星辰大海才能滿足!

本文由

青衫彈史

原創,全文3000字,感謝您的閲讀,未得允許,不得轉載,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榮幸~

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點贊收藏、關注讚賞,鞠躬感謝!

本文圖源網絡,侵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3 字。

轉載請註明: 盛世危機之能源篇:人類得學會在能源危機的邊緣前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