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源危機加重供應鏈困境,汽車業仍未走出至暗時刻

2022年還剩最後一個季度,但是橫亙在汽車行業面前的供應鏈困境並沒有緩和的跡象。用德意志銀行分析師Emmanuel Rosner的話説,整個汽車行業芯片和零部件短缺的改善速度比預期中還要慢。

歐洲能源危機加重供應鏈困境,汽車業仍未走出至暗時刻

本週,豐田和本田兩家日本車企相繼宣佈減產,其中豐田計劃10月日本國內10條生產線停產12天,全球產量因此將削減10萬輛至80萬輛;本田在日本兩座工廠10月初的產量將削減40%。

影響兩家日本車企產量的原因,就是持續的供應鏈和物流問題。此前大家還樂觀的估計,下半年可以通過增加產能來彌補上半年的損失,現在看來有點盲目樂觀了。

更讓人頭疼的是,老問題還沒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首當其衝的就是歐洲的能源危機。

俄羅斯限制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之後,大眾汽車最先坐不住了。雖然德國目前天然氣儲量接近90%,過冬應該不成問題,但是明年如果俄羅斯還不恢復供氣,大眾在歐洲的生產就會受影響。

歐洲能源危機加重供應鏈困境,汽車業仍未走出至暗時刻

一位大眾集團高管透露,基於高盛對德國天然氣供應的研究預測,目前德國的天然氣儲備能夠讓大眾汽車維持未來5-6個月的生產,但是如果俄羅斯不能恢復“北溪-1”管道的輸送,明年6月開始大眾集團會出現天然氣短缺。

短期來看,車企還能夠通過在倉庫、船舶和火車等運輸通道中增加庫存的方式來“囤氣”,但是如果天然氣短缺持續到明年,他們就不得不考慮轉移生產了。

大眾集團在德國、捷克和斯洛伐克都設有大型工廠,這些都是最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給的國家。所以如果要轉移生產,那麼歐洲西南部或者北歐沿海地區這些更容易獲取海運液化天然氣的地區,以及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時這些擁有液化天然氣終端的地區,會是首選。

天然氣供應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問題則是越來越高的天然氣價格對供應鏈的影響。

大眾汽車對外關係負責人Thomas Steg警告稱,目前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已經高到不受控制的地步,政府必須拿出辦法,否則玻璃和化工等能源密集型領域的供應商肯定無力承擔高漲的成本,尤其是中小型供應商,屆時減產或停產將不可避免。

在歐洲,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幾乎是兩年前的10倍,在美國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也比兩年前高出了5倍。

除了天然氣供應問題,電力價格高漲也影響了汽車行業。上週特斯拉剛宣佈,由於能源價格上漲,歐洲的超級充電站會漲價。

根據泛歐洲電力交易所Nord Pool數據,9月21日,歐洲電力系統均價為249歐元/兆瓦時,而去年同期只有101歐元/兆瓦時,同比漲幅達到了146%。德國和法國的電力交付價格徘徊在380歐元/兆瓦時的高位。

除了能源成本飆升,物流貨運的成本也居高不下。

歐洲能源危機加重供應鏈困境,汽車業仍未走出至暗時刻

全球最大的船舶經紀公司Clarkson研究服務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負責在全球運送汽車和工業機械的貨輪的日收入已飆升至約8萬美元,創2000年以來的新高。

彭博社算了一筆賬,按照60天的航程計算,每輛車的運費高達740美元,是疫情前的5倍。

橫在汽車行業供應鏈上的大山,真是一座接一座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2 字。

轉載請註明: 歐洲能源危機加重供應鏈困境,汽車業仍未走出至暗時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