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陸續發佈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共有10個省份GDP同比增速高於全國水平,17個省份兩年平均增速高於全國水平。
在國際國內形勢紛繁複雜的背景下,這個成績來之不易。當前,今年經濟工作已進入“下半場”,如何乘勢而進,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呢?筆者認為,需要堅持三種思維。
一是堅持底線思維,築牢疫情防控堅強防線。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之所以在這次疫情中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首先得益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有效。從全國範圍來看,今年上半年各地“成績單”也顯示出,表現較好的省份除了大多有較好的區域經濟基礎外,社會治理水平相對領先、應對疫情措施更得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這使其經濟修復進程也相對較快。走好經濟“下半場”,必須落實一條重要經驗,即毫不鬆懈做好疫情防控。當前國內部分地區又出現零星疫情,而且這次“德爾塔”病毒來勢更兇,因此各地務須牢牢樹立底線思維,築牢築實疫情防線。
二是堅持系統思維,統籌發展與安全。經濟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以系統思維,準確把握髮展環境新變化新挑戰,應對好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嚴峻複雜,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我們需要鞏固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把握好區間調控,千方百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就需要我們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搞政策急轉彎;要堅持以我為主、穩字當頭,根據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要保持政策定力,堅持“房住不炒”,堅持就業優先,防止個別地方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出現短期行為。
三是堅持前瞻思維,做好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當前,我們正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積極做好逆週期調節的同時,還要以前瞻性思維做好宏觀政策的跨週期調節。既要看到當前經濟運行主要宏觀指標快速恢復、就業及物價形勢總體穩定、新動能加快成長、市場主體加速恢復元氣等積極因素,也要對部分中小企業仍存在較大困難、下半年存在較大通脹壓力、大宗商品保供穩價仍需加強、世界經濟復甦乏力下外貿行業困難重重等問題未雨綢繆,在此基礎上,以問題導向瞄準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跨週期政策設計。
在成績中堅定信心,在理性思考中克難而進。我們相信,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做好風險防控,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下半場”一定會在當前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基礎上繼續破浪前行,交出高質量發展的更優答卷!(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