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隊逾11個月後,作為西南地區知名的智慧城市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君逸數碼的IPO申請終於來到了最後一關。
日前,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委發佈公告稱,共三家企業的首發被定於5月26日上會,其中就包括四川君逸數碼科技(300079)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君逸數碼”)。
據瞭解,君逸數碼成立於2002年,公司是一家專業智慧城市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主營業務包括智慧城市領域客户提供系統集成服務、運維服務和自研產品銷售等。
受益於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需求井噴,君逸數碼報告期內業績持續增長。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君逸數碼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93億元、3.28億元和3.54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436.76萬元、6229.68萬元和6745.84萬元。
不過,翻查君逸數碼的招股信息與此前深交所的問詢記錄,和訊財經留意到,在光鮮亮麗的經營業績背後,公司存在諸如營收增速大幅放緩、嚴重依賴政策傾斜及自主研發能力存疑等經營隱憂。因此,在當前智慧城市領域各路新玩家不斷湧入的情況下,君逸數碼的未來發展前景是喜是憂,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爭享“智慧城市”政策紅利大蛋糕 偏安一隅位列“第一梯隊”之外
自改革開放以來,一股由農村湧向城市的人口遷徙大潮便持續至今,我國的城區居民及城鎮化率不斷攀升,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國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了64.72%。
隨着城市居民的不斷增加,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超大型都市開始湧現,如何才能讓一座超千萬人口的大都會有序運行,這成了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早在2008年,我國就已提出了“智慧城市”這一概念,從2014年起,有關部門便持續推動相應政策出台以驅動智慧城市領域的發展。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總規模約2.4 萬億元,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已達14.9 萬億元,佔全球智慧城市市場比重的22.7%。
在此背景下,一批智慧城市行業的領軍企業開始向資本市場進軍,西南地區知名的智慧城市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君逸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君逸數碼”)便是其中之一。
5月19日,深交所發佈創業板上市委公告,包括君逸數碼在內的三家企業的首發被定於5月26日上會。
資料顯示,君逸數碼成立於2002年,公司主營業務是為智慧城市領域客户提供系統集成服務、運維服務和自研產品銷售等。受益於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需求的井噴,君逸數碼的期內經營業績得以持續增長。
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君逸數碼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93億元、3.28億元和3.54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436.76萬元、6229.68萬元和6745.84萬元。
從業務類型方面,君逸數碼的業務可分為系統集成服務、運維服務和自研產品銷售,其主營業務主要應用於城市治理服務和智慧民生兩大領域。從財務數據來看,系統集成服務為君逸數碼貢獻了絕大部分營收,期內營收金額分別為2.75億元、3.11億元、3.41億元,佔當期營收之比達到了93.79%、94.98%、96.25%。
從招股書披露情況來看,君逸數碼期內在西南地區的業務拓展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尤其在智慧管廊領域,君逸數碼以自研綜合管廊智慧管控軟件為依託,成功實施了成都地下綜合管廊總控中心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綜合管廊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其中,成都市地下綜合管廊市級總監控中心工程入選2020年住建部科技示範工程項目。
報告期內,君逸數碼的智慧管廊業務收入逐年增加,實現營收分別為4019.87萬元、6231.70萬元和6803.20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達13.71%、19.10%和19.22%,有望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極。
在專利儲備上,截至2022年3月31日,君逸數碼擁有專利50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24項,並在2019年4月其通過了軟件成熟度最高級別的CMMI5級認證。
不過,和訊財經留意到,雖然君逸數碼在西南地區以及優勢業務領域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智慧城市的產業分佈主要呈現“一線聚集”的特點,市場需求及相關企業大多分佈於“北深上廣杭”五地。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新型智慧城市產業圖譜研究報告》,截至2021年,北京智慧城市上市企業佔全國的19.7%,居全國第一,其次是深圳(11.64%)、杭州(10.45%)、上海(8.66%)、廣州(8.36%)等城市。
換言之,當前偏安於西南一隅的君逸數碼,其市場空間與位居一線的行業頭部公司相比,尚有不小距離。財務數據顯示,君逸數碼在西南地區的主營業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76.68%、70.81%和81.18%,其中,在四川省內的主營業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6.89%、56.78%和79.61%。
在當前智慧城市以政府主導、財政投資為主的發展模式下,若未來西南地區的智慧城市投資需求下降,或將對君逸數碼的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產業作為雲計算、AI、5G物聯網等不同技術融合創新的高新產業,技術實力是產業內公司的基本功,而君逸數碼期內研發投入佔營收之比僅在4%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這4%的研發投入中,其中有一半是委託研發費用,財務數據顯示,君逸數碼期內委託研發費分別為648.00萬元、524.59萬元和650.06萬元,佔研發費用的比例分別為53.55%、51.11%和43.79%。
據和訊財經進一步瞭解,委託研發與合作研發是當前上市公司常用的非自主研發模式。其中,委託研發是指被委託人基於他人委託而開發的項目,委託人以支付報酬的形式獲得被委託人的研發成果的所有權。而合作研發是指研發立項企業通過契約的形式與其他企業共同對項目的某一個關鍵領域分別投入資金、技術、人力,共同參與產生智力成果的創作活動,共同完成研發項目。
換言之,委託研發情況類似於“外包”,通過支付報酬獲得研發人的知識產權,企業本身不參與研發過程。有分析人士對和訊表示,較高的委託研發投入,可能代表了該公司自主研發實力有限,部分技術核心或屬於第三方。
因此,綜合看來,不管是與像大華股份(002236)、浪潮信息(000977)、海康威視(002415)這樣等深耕軟硬一體的業內龍頭,還是與諸如“AI四小龍”之類的後起之秀相比,君逸數碼當前在營收規模及技術實力上都略顯遜色。而隨着深耕於一線城市的龍頭企業攜資金與技術優勢開始拓展業務區域,君逸數碼或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增收不增利”曝盈利能力短板 存貨變動及多項會計科目異常引關注
除了在行業背景與經營業務方面存在的隱憂,和訊財經翻查招股書還發現了許多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的潛在風險點。
首先,在盈利能力方面,翻查君逸數碼自掛牌新三板以來披露的財務數據,發現公司營收水平由2013年的6000餘萬增長至2021年的3.54億元,但其淨利潤卻始終未超過7000萬元,盈利能力並未隨營收“水漲船高”,整體呈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從招股書中可見,君逸數碼期間費用佔比並不算低。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和財務費用的合計金額分別為3423.28萬元、2933.55萬元和3602.45萬元。
另外,近三年來,君逸數碼的信用減值損失持續高企,分別為1164.68萬、774.92萬、1030.54萬元,主要為應收賬款信用減值損失,但對於信用減值產生的原因,君逸數碼未在招股書中做詳細披露。
而進一步分析君逸數碼的應收賬款情況,可以看到,其在2019年末至2021年末,各期末應收款(應收款餘額+應收票據)分別為2.96億元、2.9億元、3.79億元,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如此營收構成並不算太健康,公司是否存在為上市突擊增收而放寬賒銷的情形呢?
另外,在這些應收賬款中,已逾期的金額分別為9305.32萬元、8962.28萬元、7931.85萬元,其中逾期一年以上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2806.73萬元、6412.29萬元、3093.84萬元,公司的賬齡結構也出現惡化跡象。
不難看出,持續高企的相關費用已經侵蝕了君逸數碼的利潤空間,優化自身成本結構並提升回款效率成為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若君逸數碼持續受困於“增收不增利”的怪圈當中,走出西南、拓展全國市場或將成為一句空談。
此外,君逸數碼財報內的多個會計科目也存在異常,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2021年,君逸數碼的淨利潤分別為5,436.76萬元、6,229.68萬元、6,745.84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684.10萬元、7,033.89萬元、2,029.02萬元。以此計算,其各期的淨現比分別為0.31、1.13、0.30。
可以看到,君逸數碼的經營性現金流自2019年至2020年由1684.10萬元陡然增至7033.89萬元,隨後,又在2021回落至2029.02萬元,波動較為顯著。這不禁令人質疑,君逸數碼在經營業務上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未做披露。
另外,君逸數碼的存貨變動也令人質疑,其近五年存貨增速平均為56%,增幅超過同期營業成本與利潤增速。君逸數碼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主要將實施的系統集成服務項目在驗收前形成的工程施工餘額計為存貨。
有分析人士對和訊財經表示,將存貨增速快於營業成本的情況,與前述君逸數碼期內屢現淨現比遠小於1現象結合來看,該公司可能存在為虛增利潤而虛增存貨的情形,而其存貨又是以“工程施工餘額”這類難以計價與盤點的項目構成,因此,該公司後續有可能通過“存貨減值”的方式來消化虛增。
和訊還在君逸數碼的招股書中注意到,其着重強調了公司存在的存貨減值風險,但似乎並未計提存貨減值準備。
在財務合規方面,和訊財經留意到,君逸數碼在去年4月申報IPO前夕,審議通過了《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議案》,隨後因上述會計差錯事項構成信息披露違規,貴司董事長曾立軍、財務負責人楊代羣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採取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而對於公司為何在IPO前夕突擊變更收入確認方法,君逸數碼並未做進一步披露與解釋。
另外,君逸數碼河南分公司在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還曾因所得税未按期進行申報於2019年1月被税務部門罰款,子公司君逸數聯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税未按期進行申報被税務部門處罰。兩家分子公司能在短期內先後摔在同一個窟窿上,可見,君逸的財務管理體系仍有待規範和完善。
君逸數碼即將衝擊IPO申請的最後一關,但公司招股書披露內容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隱憂,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和訊財經曾就上述問題向君逸數碼發函問詢,但並未收到公司的正面回覆。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