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圓桌討論:新材料、新技術與新業態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財經

2020年10月16日-17日,“第五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峯會(CBIS2020)暨首屆中國新能源新材料(寧德)峯會”盛大開幕,在以“新材料、新技術與新業態”為主題的圓桌討論中上,風帆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勇、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趙永鋒、蘇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蔡昌蔚、歐亞諮詢有限公司合夥人鄧俊先生髮表了精彩演講。

主持人:

深圳市中德睿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春熙

演講嘉賓:

風帆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勇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趙永鋒

蘇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蔡昌蔚

歐亞諮詢有限公司合夥人   鄧俊先生

以下為採訪實錄:

當前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促進傳統其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已經形成共識,而創新是引領新能源汽車轉型的發展重要動力,新材料的開發、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新業態的探索不斷的將新能源汽車推向發展快車道。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如何利用新材料、新技術以及新業態來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創新對於新能源汽車動力在哪裏。

所謂“好馬配好鞍,好車配風帆”,作為蓄電池領域的領跑者,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風帆一直在技術領先業界。而近期中國的傳統汽車面向混合動力的去轉向的聲音愈發洪亮,風帆在48V領域裏面頗為領先性,不少大訂單接踵而來。

第一個問題,有請風帆的李總,您認為混合動力電池技術的創新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有着什麼樣的意義?

李勇:謝謝主持人,也非常感謝這次論壇有這樣一個機會介紹風帆,應該説風帆是一個相對傳統的企業,我們從1958年建廠一直到現在,主要的精力最早集中在汽車啓動電池,一直在汽車這個行業。隨着新能源汽車和節能汽車的發展,應該説作為風帆來講,認為整個的電動化方向是沒有問題。作為風帆進入鋰電池的這個行業也相對比較早,我們2002年建立了鋰電實驗室,2007年建立了第一個鋰電池工廠,近些年,又根據動力鋰電池的發展建立了相應的軟包動力鋰電池的生產基地。作為我們來講,有一個基本的理念,應該深入挖掘技術,而不去過分追求規模。我們認為整個汽車在電動化和節能化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説有一段時間會有並存,就是純電和混合動力有一段時間是並存的。風帆把我們動力電池主要集中在混動車這個領域,在低壓12V、48V混動這方面應該説這幾年潛心研究。從電芯上來講,主要是高功率的電芯的研發和生產。所以我想作為我們來講,技術上我們尋求更深入的去發掘,能夠為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謝謝大家!

主持人:如今動力電池也是競爭已經進入非常激烈、白熱化的狀態,近年來多氟多電池在裝機量排名迅速提升,在業界有目共睹的。在電池軟包領域裏面,我們在國內位居前列,從整個電池行業來看,動力電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成本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優化,這其中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請問多氟多的趙總您是如何看待的?

趙永峯:在座有非常多的朋友,也有我們的客户,也有供應商,多氟多應該在這個行業裏面,對材料和電池做探索比較多的一個企業,其中六氟磷酸鋰、錳酸鋰、電解液,包括電池、汽車,汽車的運營都做過一些探索。剛剛劉總問了一個特別好的問題,關於材料的創新對動力電池的影響。我覺得我們這個行業的創新其實每天都在發生,比如説星恆趙總的演講,我的其實所有的創新都是要圍繞着客户的需求和市場的需要來做。那麼我們要非常清楚的看到我們的客户是什麼,它的需求是什麼,針對兩輪車市場,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材料,針對動力電池市場我們又如何細分我們的客户。                                                                                                                                            

比如A00的市場要求的成本是比較低的,比如五菱這款車,五菱宏光9月份單月破2萬台,對電池的成本要求是非常低的,要求接下來的目標是600塊錢一度電,那麼就要求相關的材料,PACK結構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在這一塊我想我們要跟着客户的要求走進行創新。

對多氟多來講,多氟多這些年也做了比較多創新,六氟磷酸鋰生產方面幾年前就大約做到了佔有率第一。但是這些年相關的創新還是非常多的,比如整個產品的規模,規模化的效應。包括合成工藝,包括現在的包裝方式,很早以前這個行業大家都是用非常小的桶,現在基本上都用噸桶和槽車,這些創新大部分是改良性的創新。我們覺得改良性的創新能夠促進這個行業線性發展。

但是這個行業目前也迎來了一些顛覆性創新的機會。比如説今天,我覺得劉總講的特斯拉的創新,我認為可以把它初步定義為一種顛覆式的創新。這種創新相比其他企業來講,原來的毛利水平如果的成本比原來低10%,你節衣縮食還能活下去,如果有人比你的成本低50%,意味着你就要退出這個行業。我想我們要非常多的關注這個行業所帶來的非常一些顛覆性的行為,把握好每個企業關於電池材料和配套創新問題。創新是每個企業,特別是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的行業,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在這個行業裏面奮鬥的這些企業能夠超越他人的我覺得唯一的一個途徑,就是不斷創新。謝謝!

主持人:非常感謝趙總分享了在行業裏面創新的重要性。在新能源領域裏面瀚川的蔡總,蔡總也是中德睿忠實的客户,我們已經深入合作了大概有兩三年的時間,對整個瀚川的發展歷程,我們是非常瞭解,蔡總是一個非常值得敬佩的企業家。這裏面瀚川智能一直專注在軟包電池以及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的製造,在電池的疊片、裝配、分容以及數據的追蹤系統,這些領域都非常具備獨特的技術。在當前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請問蔡總在動力電池提質降本的背景下,作為我們科創板上市的設備裝備企業,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來助力電池企業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產品的品質,現在掌聲有請蔡總給我們分享。

蔡總: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嘉賓,這個話題有點大,我做了一點功課。我查了一下寧德時代還有億緯鋰能、國軒這幾個公司每年在設備資產的投入跟它的收入之比,我發現都在15%以上,甚至有的達到了,如果沒記錯億緯鋰能去年的投入達到了收入的22%。對比之下,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背景,我們公司是做汽車電子設備起家的,客户主要像博世、大陸汽車、法雷奧等世界頂級的汽車公司。我每年都會做市場分析掃描,他們每年的設備投資和產值之比一般是3%到5%,就算是3%到5%這些客户都特別注重它的資產的高效利用。我們新能源經過這麼多年的粗獷發展,投了這麼多資產下去,而且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已經非常之高。這些資產毛估一下,寧德時代有幾百億的資產,效能如果提升10%就能產生幾十億的效益。根據我們在汽車電子行業的經驗,我們其實用數字化技術給客户現有的資產做一個提升,提升5%的效能是很容易的,良率其實已經達到了99%,甚至99.5%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可以提升一個點,零點幾個點,這帶來的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同樣我們給客户做數字化改造,投入跟收益之比,槓桿率是達到幾十倍。比如説我們給一家客户它的資產也將近十個億,我們給它實現全廠的數字化技術,他可能花的錢不到三千萬,提升的效率不止10%,很顯然它的收益是超過一個億的,而且這個是常年都有的。從這個角度來説,新能源行業特別是設備資產的數字化,要靠數字化來採集數據,基於大數據做分析,找出瓶頸。現在自動化程度很高,是系統工程,瓶頸到底在哪兒,有幾百道工藝,有可能你的效率評估就是在某幾個工藝,某幾個馬達的參數並沒有達到最佳,導致你整個產線投資幾千萬、上億,效率可能是百分之幾個點。我們用數字化系統可以把所有的數據採集上來,可以用算法分析瓶頸在哪兒,非常精準的找到它的瓶頸在哪兒。把數據採集上來到改善,把瓶頸消除平衡整個節拍,可能也就是一兩個禮拜時間,但是卻能夠提升很高的效益。

另外我們在生產過程中生產這麼多的工藝數據,其實這些工藝數據對我們的工藝開發乃至產品開發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們開發產品的時候,我們就在實驗室裏面或者用模擬軟件,測試出來一個最佳參數,實際生產過程中它的數據是沒有閉環的,如果我們把實際生產數據收集回來再進行閉環的話,我相信我們的產品研發乃至工藝的研發都可以達到最優化。所以這個數據是非常有價值的,數據的前提是你得把這個數據鏈路打通,所以過去這麼多年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怎麼樣實現數字化,在自動化的基礎上把數據鏈路打通,把數據採集上來以後我們可以做很多工作,做管理上關鍵KPI的可視化,可以進一步做排查,智能算法,可以做智能上ARP的打通。我表達的的一點點就是説我們生產系統的數字化是大有可為的。謝謝大家!

主持人:我知道瀚川智能在鋰電行業裏面有點陌生,是新進入產業鏈裏面一個黑馬,最近我也知道蔡總獲取了不少大客户的訂單,首先表示恭喜。接下來想問一下我的同行,歐亞諮詢的鄧總,作為諮詢公司的負責人,你是怎麼看待新材料、新技術以及新業態在動力電池領域裏面所發揮得作用,請鄧總分享一下。

鄧俊: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下午好!非常高興這次來參加我們業內的盛會,跟業內同行相識進行進一步的交流。首先介紹一下我們歐亞諮詢公司,我們公司跟劉總的公司可能稍微有些區別,劉總中德睿諮詢公司主要從事跟國內企業合作,幫國內企業制定戰略,包括如何進行戰略的實施,人力資源的優化這樣的諮詢。

我們EAC諮詢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德國背景的諮詢公司,我們做的更多是跨國諮詢,我們公司成立於1993年,那時候主要是包括德國企業如何到中國來投資,在中國如何開展業務。從近30年的發展,我們跟很多德國企業,包括像西門子、博世、ABB,還有德國那邊的主機廠,寶馬、大眾、戴姆勒,還有他們那些供應商,像馬勒、博世、博格華納這些供應商都建立長期合作的戰略諮詢關係。

我跟這邊電池協會劉秘書長,前些年我做一個項目,德國機械工業協會有一個項目他們也想了解一下中國鋰電行業裏面這些機械包括系統集成的應用。我那時候認識了劉秘書長,進行了非常充分的交流,隨着這些年我中國鋰電行業的大幅度技術提升,國家整個鋰電行業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沿。隨着歐洲電動化的趨勢,特別大家也看到今年歐洲整個電動化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甚至於到現在的銷量已經超過了我們的國家。他們有一個很強烈的電動化趨勢,歐洲整個鋰電的產業還在發展過程中,在這個情況下,我們中國企業也像上午領導講的,我們也積極的“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化進程,參與到歐洲的鋰電行業中去。這個時候劉秘書長就給我出了一個論題,他説以前你們EAC主要是幫助德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你們也跟其他的中國企業合作,能不能跟我們的鋰電行業合作,幫助中國企業能夠走向歐美市場。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話題,也是對於我們鋰電行業來説是新的話題。

從歐洲現在鋰電形勢來講,包括我那時候7月10日跟電池協會共同合辦了一個動力電池海外投資的現場研討會,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我也向大家介紹一下全球動力電池包括電動車發展的情況。從歐洲來講,我們看到主要還是韓國的那些電池廠在那邊,比如像LG在波蘭,SK是在匈牙利那邊,寧德時代和ATL主要是為了加強跟德國那邊主機廠的合作,確定是在德國的圖林根埃爾福特進行投資,也是相當大的投資,18億歐元的投資,與這樣的市場當中。中國的其他企業,包括電池企業,也包括其他的零部件企業也逐漸到歐洲投資去。這對我們來説,到歐洲投資真的是新的話題,對我們中國企業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也是個很大的挑戰。

根據我們這些年來跟歐洲這些企業戰略諮詢合作當中,包括跟國內企業交流合作當中,我發現如果我們到歐洲去投資的話有三點需要注意。首先第一個我要強調的是合規的問題,合規的問題不僅是講法律上或者税務上或者人力資源,比如説跟社區或者NGO合規的問題。更重要要強調的是工程技術合規的問題,國內企業確實是做得很成功,我們在是發展中解決問題,或者摸着石頭過河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們到歐洲的成熟是長期,比如到歐洲、德國去,那邊有非常完善的工業體系,而且它的工業標準非常高,我們機械行業講的是GP的標準,或者我們自己的行業標準。到了德國去的話講的是定標準或者是BDM的標準,甚至於很多德國那邊的工業企業,他們企業的標準都高於他們的行業標準。對於我們中國企業到歐洲去投資,簡單複製我們國內的成功經驗,去歐洲開展業務其實是有問題的。而且我們也確實發現最近我們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過程中,像通過複製實行投資項目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

我作為戰略諮詢或者跨國諮詢,第一點還是強調,如果中國企業到那邊投資完全是新的話題,不僅要從一個大面上做投資計劃,我們要看得更細,要看到每一個工藝流程,看到每一個工藝設備,看到我們整個系統集成,包括我們整個廠房的規劃,危險品的儲存,安全通道這些方方面面都要考慮清楚,去規劃如何去投資。同時我們中國企業,大家現在也看到到歐洲那邊投資,我們的投資成相當於國內的項目三倍左右的成本,在這樣高的投資成本情況下如何優化我們的成本。當然這也需要我們中國企業在那邊不斷的摸索,不斷的創新,去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降低我們的投資。同時也迎合德國那邊主機廠包括那邊客户的要求,這是第一點我強調的合規的問題。    

第二個我強調的是在歐洲環保的問題,因為我們也知道歐洲電動化的背景,最重要是碳中和的目標,同時他們強調環保要求,作為我們電池行業,從歐洲來講,為什麼他們一開始不走鋰電的目標路線,因為他們對環保問題有很大的顧慮。他們現在開始往這個方向走,像大眾、寶馬、戴姆勒開展鋰電工作的時候,跟鋰電池企業合作,包括零部件企業合作的時候,首先他強調的是如何進行環保合規的問題,正極材料如何回收,負極材料如何回收,電解液材料如何回收,包括這些電池如何分解。從歐盟來講,比如德國有一個《電池法》,這個《電池法》是氰酸電池,新的《電池法》明年要頒佈了。我還是建議當我們中國企業參與歐洲鋰電市場的話,一定要考慮到環保回收的問題。

第三個我想講整個產業鏈的建設,我們CATL是在那邊,我們國內誰去供正極,誰供負極,我們電解液、隔膜已經到歐洲去了,怎麼配合我們國內企業抱團在歐洲建設產業點,這也是很大的問題。謝謝大家!

主持人:我覺得鄧總對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的諮詢有感興趣的企業家和朋友,我覺得可以好好跟鄧總聯繫,專題分享一下中國公司怎麼走出去,中國公司跟日本企業我研究了一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陳公案例並不多,日本企業來講,非常小的國家走出去全世界經營,他的水平就會比中國好很多。我就發散性的問幾個問題,不按照主持詞了,我想問一下風帆的李總,咱們在企業人才的培育和人才的組織能力的獲取上,我們風帆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或者有沒有面臨這上面的困惑?

李勇:謝謝主持人!風帆應該説作為我們電池行業一個老牌國企,在發展的歷程中,現在實話實説,隨着新能源鋰電的發展,我們企業也面臨着轉型的準備工作。轉型的準備應該説最為重要的是人才,而且最為突出的是技術人才。但是大家都知道,過去的鉛酸電池相對比較簡單的,我們應該説過去主要的專業當然是電挖掘專業,隨着我們的裝備各方面有一些自動化電器等等,包括其他管理人才的需要。但是鋰電池的發展對於各專業的人才的需求應該説擴展的面非常大,我自己看,因為我不是搞鋰電池專業的,可能説得不是太全面。一個是我們的化學化工,再有包括機械、電子通訊、軟件,甚至傳熱、算法等等方方面面的人才,我們需要很多。給企業也帶來很大的困惑,獲取人才方面一下面廣了,需要在體制機制上打破一些。現在也嘗試做一些工作,包括比如説一些股權激勵,包括我們的超高利潤分紅等等一些民營企業運用的比較充分的激勵措施,我們也現在逐漸在嘗試。同時,打破地域限制,大家都知道風帆的本部在河北的保定,我們把我們的研發中心,特別是我們的系統研發中心設置到上海,便於在人才聚集的地方能夠吸引人才,招到人才。當然,可能我們改進的力度還有待加強,需要諮詢公司各方面能給我們管理團隊一些指導。謝謝大家!

主持人:我覺得李總風帆這個品牌行業的知名度也好,在行業深耕這麼多年積累了很多技術的沉澱。接下來問一下蔡總,蔡總對管理的重視,是遇到的中德睿這麼多客户裏面是沒有之一,按照他的銷售規模、投入諮詢費的比例將近5%的水平,一年投入將近一千萬的諮詢費做管理的流程架構的梳理,包括整個瀚川智能每年招聘的高材生,每年都有好幾百。像這樣的智能製造的設備公司,我相信應該是為數不多的。我想請問一下蔡總,您是怎麼考慮到公司流程的建設和組織能力的建設,您是怎麼規劃和考慮的,能不能和在座企業家朋友分享一下。

蔡昌蔚:很慚愧,因為我們是中小型公司,所以在這裏談管理有點慚愧。

主持人:蔡總這方面,一個非常投入去做管理,記得有一句話任正非是這麼講的,技術可以通過突破攻關,管理是可以花錢買不來的,這裏面蔡總對管理上的投入和人才培養上的投入是我走訪那麼多企業裏面還是值得大家學習。

蔡昌蔚:一個企業的發展一方面是機會的把握,第二方面是能力有沒有辦法找到這個機會。首先有洞察機會的能力,你能看到這個大趨勢,然後在這裏面找到需要去抓的一些機會。第二個本身的能力跟不跟的上,有時候看見了機會但是沒有能力。這兩者,機會其實帶有偶然性,有像一個人的出生一樣,有的人一出生就出生在羅馬,一開始站在一個很高的點上,有些人一出生很低,這是帶有偶然性的,這是不好把握的。但是對一個企業的能力,我覺得這是可以去做的,能力主要體現是你怎麼把這些要素,人才、資金、技術把它通過管理很好的發揮它的作用。這個不論你是幹新能源,還是幹生命科學,還是幹半導體,其實説到底對整個要素的管理。所以,我想未來會抓什麼機會不知道,我們還在不斷的尋找。但是我現在可以去做的事情,第一個就是把流程體系做好,機會進來怎麼把它變成商業的成功,一直到商業變現,首先第一個打通。因為有了這個,最起碼死不掉,有錢賺。第二個,怎麼去形成一個差異化,比如説你的效率的差異化,所以在供應鏈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確保同樣的東西我們能夠比別人做得快一點,做得便宜一點,做得質量稍微好一點。第三個就是技術能力的差異化,所以第三個在研發上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技術上怎麼做研發,行業怎麼做研發,解決方案怎麼做研發,這是我們整個頂層架構做的設計。這些工作今天做了是不會浪費的,就像亞馬遜的創始人説的,很多人關注明天什麼會變,而我關注的明天什麼不會變。我認為明天不會變的東西,我今天努力去做,這就是確定性越來越強。明天會變的東西,加強戰略洞察、戰略分析和聚焦的一些能力,兩者結合起來,企業也許就是產業鏈短一點,爭取能夠穩健的存活和增長。

主持人:有機會大家可以私下跟蔡總分享、交流一下,其實他的企業裏面有很多對技術的投入,包括在國際化客户的展廳上都是大陸汽車德國企業給他們頒了很多獎,中國區技術創新獎,非常厲害。能夠把中國的裝備賣到德國去,我是很少見的。

接下來,想問一下趙總,趙總年輕有為,80後的,您現在對於外面競爭這麼激烈的狀況下,我們如何去在組織能力的構建上,我們在人才的吸引上,綜合管理的組織能力上,我們如何精準的做一些錯位競爭,還是説我們有一些核心技術的東西帶領我們多氟多走向更美好的未來,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趙永鋒:其實找到劉總就可以了,這是個非常好的課題,在市場裏面為什麼是你的企業能活下來,為什麼是你能做得越來越好,這是每個人都思考的問題。多氟多公司在這塊有這麼幾點體會:第一點體會,定義什麼是人才。第二點體會,圍繞着我們的目標去招募人才。多氟多團隊到現在團隊的平均年齡是29歲,1400人。面對着整個市場,的確是競爭非常激烈,上午周總分享了一下數據,從2015年的時候,大約電池賣4000多塊錢,現在賣800多塊錢,降幅很大。還好多氟多在這塊有幾點做得比較好的,跟大家也做一個彙報,第一點我們的團隊非常穩定,目前整個團隊基本上都是差不多幹了10年的電池,都是自己培養的。第二點,的確在人才招聘方面,因為我們總部在焦作還是比較困難,但是這個企業相對於電池來講,電池安全、可靠、穩定是非常重要的特性,我想人才團隊和梯隊的穩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這塊我們這個團隊裏面沒有特別豪華的人才,我們努力能做得就是讓自己成為人才。像我自己來講,本科學的數學,研究生學了化學,為了把電池懂一點,在清華讀電化學。努力把自己的知識結構,結合着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這樣周圍就能凝聚起一批人才。同時,我想特別期盼在座的這些人能夠跟多氟多也有一些合作,共同把這個產業做得越來越好。

在其他方面,更高的關於錯位競爭方面分享一點我的看法。多氟多這些年在市場的定力方面還是有這麼一點心得,你要做和你能力匹配的市場客户。舉個簡單例子,多氟多這些年大家可能覺得我們做電池算是默默無聞,但是我們做動力軟包的疊片電池已經做了十年,並且這十年以來一直聚焦於A00級市場的應用開發。後來把自己的能力遷移到奇瑞小螞蟻,現在我們又把它遷移到上汽通用五菱這個市場,因為在這個行業裏面大家説要把精力聚焦到真正依靠成長的市場上面去,這句話好説,很多企業做起來比較難。這些年重點是把自己的能力聚焦到無論是人才,還是資源方面,我覺得現在也不太具備馬上做50個GWh的能力。努力聚焦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上,能夠長期發展的事情上,不變的事情上。我贊同蔡總的觀點,要做這些非常確定的事情上面去把企業做得越來越好,相當作了錯位競爭。有人問你們可不可以跟寶馬對接,國內95%的企業不太具備跟寶馬對接,大家踏踏實實把自己能夠做好的事情做好,不要退步。

主持人:趙總分享了這麼多年技術的潛心和積累方面,趙總自己帶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深入去研究,這個值得我們學習。最後一個問題問鄧總,用兩分鐘的時間給大家分享一下,其實你在做這麼多年諮詢過程當中,你會發現我們要走出去的企業或者是德國的出去引進來可以跟中國這個產業鏈去合作,你認為目前大家在哪些可以關注的產業、產品,或者是哪些合作機會。

鄧承浩:劉總問的這個問題也是非常好的,我們發現從這些年來講,以前可能都是德國企業到中國來。從這些年,我們中國企業去歐洲、去德國越來越多。我們這樣的一個雙向交流其實確實也是越來越多的,比如説鋰電產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我們中國企業去歐洲。我們從歐洲來講,他們其實也是非常需要了解我們中國的很多的創新東西。因為他們也知道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工業國家,有非常完整的產業鏈,德國他們有一些汽車產業還是比較發達,沒有電子或者手機產業。我們國家有各種各樣的產業鏈配套,我們在產業鏈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發明了很多新的技術。比如最近看有一個正態技術,這一塊在德國也是非常前沿的學科,但是在德國可能更加側重於像汽車或者航空航天這些高端應用,但是他們不知道在其他行業裏面的應用在哪裏。所以那些德國企業積極參與和中國企業的合作和交流,把正態技術引用到手機零部件裏面,引用到紡織服裝,引用到模具生產裏面。這一塊大家有非常好的合作。另外,就是中國的數字化,包括人民幣的數字化,對於歐洲來説,他們也非常希望向中國學習數字化技術,應用到德國和歐洲市場當中去。這樣的雙向交流是越來越多。

主持人:我們組織一個團去德國參觀考察,看看蔡總有沒有看上德國公司有些可以併購,未來都可以去想象。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這次的圓桌論壇會議就到此結束,感謝四位企業家朋友的分享,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閲,僅作為參考資料,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