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A股上市公司已經發布了2022財報數據,其中銀行股由於在A股當中擁有較高權重,業績也有一定的週期性,它們的數據格外引人注目,常被市場視為A股“定海神針”的國有六大行尤其如此。根據統計,在滬深300總市值排名前20的成分股當中,有7只都是銀行股,國有六大行更是全部上榜,它們對市場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那麼,已經公佈的六大行2022年報當中,有哪些數據值得投資者格外關注?這當中又反映出了哪些經營細節?
國有六大行一年共賺1.2萬億 郵儲銀行業績增長最快
根據統計,六大行2022年的總營收均值為6152億元,歸母淨利潤均值為2247億元,兩項指標都遠高於申萬銀行板塊的均值。考慮到部分銀行股尚未公佈年報,板塊均值結果可能發生變化,不過上述數據仍能直觀體現出國有六行強大的盈利能力。
但是,六大行整體盈利能力強悍,但各行之間情況存在明顯差異。根據統計,六大行中交行和郵儲2022年的營收與歸母淨利潤不僅低於均值,相對銀行板塊整體的優勢也較低,意味着它們的盈利能力在大行中可能相對靠後。不僅如此,六大行2022年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長率均值也只有板塊的大約一半,工行和建行的營收增長率甚至還是負值。
考慮到2022年剛剛進入“後疫情時代”,經濟恢復效果在該年的財報中尚未完全反映,不排除市場仍在關注未來的經濟形勢。此外,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來看,六大行當中僅有郵儲不足10%,意味着它未來可能在資本補充上面臨更大壓力,對盈利能力也可能造成影響。
(板塊均值計算樣本為所有已公佈2022年報的A股上市銀行,數據來源東財Choice,下同)
不僅如此,從已公佈的數據來看,六大行在對外放貸方面也是有松有緊,某種程度上也影響到了它們的業績表現,這一點從存貸比的表現便可得知。顧名思義,存貸比是銀行貸款總額佔存款總額的百分比,它所表徵的正是銀行的資金運用能力,一般情況下80%屬於較為健康,過高意味着銀行經營可能過於激進,過低則代表銀行資金運用能力欠佳。
根據統計,六大行的存貸比均值為79.48%,比板塊整體均值低了將近7個百分點,其中交行和郵儲正好處在兩個極端上,前者偏高(超過92%),後者則是過低(不足60%)。
考慮到郵儲銀行1986年復辦以來主要業務方向以存款等零售業務為主,貸款業務2006年才開始起步(最初承辦的是小額存單質押貸款業務),這樣的存貸比並不令人意外。至於交通銀行則是正好相反,與吸存相比更加註重資金清結算方面,該行2022年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佔營收比例較高(16.35%,排名六大行當中首位)就是最好的證明。
(數據來源:東財Choice)
淨息差及淨利差表現懸殊
運用資產投資(不限於貸款),獲取付出成本和收益之間的差值,是銀行最基本的盈利模式,這也在銀行財務報表中衍生出了淨息差和淨利差兩個指標。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計算方式,淨息差為銀行的淨利息收入與生息資產之比,淨利差則為平均生息資產收益率與平均計息負債成本率之差。但不論哪一個指標,它們的作用都是銀行運用存款等生息資產的盈利能力高低,而國有銀行在這一項上的表現並不算好。
根據統計,在國有六大行當中,淨息差和淨利差之一突破2%的只有郵儲和建行兩家,其中只有郵儲的兩項指標都高於2%,這可能與郵儲1986年復辦以來一直專注於吸儲以及存款運用有關。
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佔優
事實上,運用資產投資固然重要,但因此忽略貸款質量,則會嚴重影響銀行的經營持續性,不良貸款率以及撥備覆蓋率這兩個指標正反映了銀行貸款質量的相對高低,其中前者越低越好,後者則越高越好。
根據統計,國有六大行中郵儲的不良貸款率最低,僅有0.84%,它也是唯一不良貸款率低於1%的大行,同時該行的撥備覆蓋率也超過380%,比大行以及板塊均值都要高。與此同時,中行和交行的撥備覆蓋率則低於200%。
這一情況可能與各行對貸款類業務的不同取向有關。以郵儲為例,該行由於開辦貸款業務的時間在六大行當中較短,對於不良貸款採取較為謹慎的態度自然在意料之中。但一味提高撥備覆蓋率,難免會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
總結起來,從六大行的2022年報來看,它們各自呈現了不同的經營特色,其中郵儲銀行不僅淨息差和淨利差脱穎而出,貸款質量和業績增長速度也明顯優於其他五行,但該行的存貸比過低,意味着公司對於存款的運用上仍有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