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成都,記者 柴剛)訊,軌道交通智能系統供應商——運達科技(300440.SZ)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事項終止後,實控人變相增持。在此背後,公司將交出上市以來最好的成績單,預計2020年淨利潤達1.43億~1.63億元,突破上市以來的業績震盪區間。
2020年,在第一大客户國鐵的運輸收入下降20%、客運量下跌四成的背景下,運達科技何以實現逆勢增長?這一增長有無可持續性?未來業績有哪些期待點?帶着這些疑問,財聯社記者近日到公司進行了實地調研。
2020年業績突破震盪區間
運達科技日前披露,董事長何鴻雲擬受讓控股股東運達集團25.46%股權,變相實現對上市公司的增持。交易完成後,何鴻雲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將增至58.83%。
“這次增持,是因為我看到了公司的發展前景,而且值得長期做下去,同時也為了公司治理結構更加穩定。”何鴻雲接受財聯社記者調研時表示,儘管國鐵市場受疫情影響有所調整,但城軌市場仍然處於高速發展期。同時,基於軌交市場客户需求的變化,公司有針對性地升級自身產品和服務,開展組織架構和激勵機制調整,由設備供應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通過技術開發將公司之前的各類設備串起來,開發了智慧車輛段、智能運維、智慧物流、智慧牽引供電、智慧培訓五大智慧解決方案,市場反應良好。
回顧歷史,運達科技最初屬於西南交大校辦企業,控股股東股權較為分散,公司上市時尚無實控人。當時,何鴻雲持股30.68%,後來進行了多輪增持。但不同於以往,本次增持背後,運達科技經營業績邁上了新台階。
根據業績預告,公司2020年淨利潤增長10%~25%,達到1.43億~1.63億元。“我們現在在手訂單還有十幾億。”何鴻雲透露,2020年因國鐵客運收入出現下滑,對方壓縮了一部分日常更新改造費用,導致公司最終訂單較年初預期略低。但訂單需求仍在,所以2021年訂單應該會有進一步增長。據運達科技披露,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在手訂單約12億元。
回顧上市前5年,運達科技營收漲跌互現,業績始終未能突破1.35億元的“天花板”,股價也於2018年10月觸底,2019年、2020年逐步走出底部。
“之前我們處於佈局階段,而且過去幾年研發投入一直較高。”何鴻雲解釋稱。數據顯示,公司研發投入自2017年以來逐年攀升,2018年、2019年研發費率分別為14.31%和12.15%,2020年前三季度達15.95%。
“2020年或將成為業績增長的新起點,未來持續增長還是值得期待的。”何鴻雲指出,公司未來的主要增長點包括:機車車輛板塊,此前在城軌領域佈局的幾個專業化集成產品和車載安全檢測產品,從2020年開始合同量迎來較快增長,未來將持續貢獻業績;智慧培訓板塊,隨着地鐵、高鐵對人員的培訓日益重視,各地規劃的培訓中心、培訓學院越來越多,預計未來兩三年會有較大增長。2020年底,由運達科技承建的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訓練基地成功交付。
將繼續完善軌交產業鏈拼圖
運達科技是目前A股市場在機車車輛業務佈局最全面的企業,同時通過併購、設立新公司佈局了電氣化、貨運物流、維保服務板塊,逐漸完善其在軌道交通業務的產業鏈拼圖。
分產品來看,2020年上半年,公司主要營收來自智慧培訓系統、車載智能設備、智能運維設備和牽引供電設備,毛利率分別為59.56%、64.54%、47.91%和40.30%,意味着貨運物流、維保業務尚未成氣候。
運達科技此前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2022年將迎來高鐵、動車維保高峯,公司通過智慧車輛段解決方案佈局該市場,而智慧車輛段板塊屬於公司未來爆發量能的業務板塊。“維保屬於千億級市場,利潤率不高但市場空間大。現階段我們主要是提供維保設備,未來的目標是完成維修體系建設,提供系統化運維服務解決方案。”何鴻雲向財聯社記者表示。
貨運物流方面,運達科技目前持有嘉興運達72%股權,但後者業務規模不大,2019年營收不到5000萬,淨利潤僅100多萬。為做大貨運物流業務規模,運達科技曾於2017年8月宣佈收購成都貨安100%股權,後因標的公司當年業績不理想作罷。
運達科技隨後在互動平台披露,將在滿足條件的前提下擇機重啓收購工作。公開信息顯示,成都貨安從事貨運安全檢測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研發和生產,是國內貨運安全檢測、貨運信息化等產品種類和資質最齊全的企業之一。
“貨運這一塊前幾年經營管理出了些問題,業績不好,所以還在基金手裏,不過從去年開始我們全面接手後,加強了內部管理,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業績提升得不錯。”何鴻雲介紹。記者注意到,成都貨安2019年10月發生工商變更,原來的3名自然人股東退出,何鴻雲控制的上海寶得股權投資基金、何鴻度分別持股91.67%和8.33%。
此外,為完善電氣化板塊產業佈局,運達科技也於2020年5宣佈收購運達電氣100%股權,同樣因估值問題未能如願。
併購失利後,“不甘心”的運達科技近期成立了電氣化事業部,用於電氣化板塊業務整合。據瞭解,目前公司電氣化業務主要由前期收購的湖南恆信、四川匯友實施,前者提供再生制動能量吸收裝置,後者主要生產一次設備隔離開關。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運達科技當前主要產品和服務中,電氣化牽引供電設備營收規模和毛利率均是最低的,仍有待壯大。未來隨着電氣化事業部對該板塊的整合,經營效率有望提升,當然也不排除運達科技再次謀求併購運達電氣的可能。
畢竟,背靠西南交大的運達電氣在幹線鐵路牽引供電領域的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並擁有11項專利、28項軟件著作權,具有技術護城河優勢。2019年運達電氣營收達到9789萬元,是上市公司牽引供電業務收入的近3倍。
“我們希望的是早一年並進來就可以早一年整合,但資本市場有資本市場的規則,團隊又有團隊的訴求,這些都需要平衡。”何鴻雲不無遺憾地説。
除了繼續在軌道交通產業鏈的佈局,運達科技嘗試將其仿真技術優勢向航空、軍工領域拓展。公司於2019年參股西安維德切入航空仿真領域,並於2020年參與認購保利產業基金,希望藉此實現仿真技術在軍工領域突破。
據瞭解,西安維德自研項目除了空乘培訓系統和設備,也獲取了軍工三證,在軍事裝備上實現了產品和市場突破,目前在手訂單約1.1億元。保利產業基金也已投資了兩三個項目。